翻新时间:2023-05-14
杂交水稻之父
教学目的
1.了解袁隆平为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奉献的精神,感受他的可亲可敬。
2.阅读课文,学会加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以抓主要内容加小标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袁隆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可是,另外一个奇迹却少有人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仅用了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了全世界。
这伟大的奇迹是怎样实现的呢?这完全依靠袁隆平为科学事业的认真奉献、执著追求。为此,国家重奖了他。他是怎么获得如此殊荣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一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故事。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初步了解袁隆平
你们课前搜集了袁隆平爷爷的相关资料,现在分小组交流。说说通过这些资料,你对袁隆平有哪些初步的了解。(给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
三、自由读文,运用抓住中心句阅读课文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文中哪一句最能概括课文的内容,体现文章的思想?请用笔勾画出来,多读几遍,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2.交流读文后的收获。
教师出示主要问题:袁隆平为什么学农?杂交水稻是如何培育成功的?为什么说袁隆平还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文章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请找出来做上记号。(让学生围绕主要问题和中心句进行交流,感受围绕中心句展开描述,使文章条理清晰的写作特点)
3.结合阅读感受和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心目中的袁隆平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成理,教师就给以鼓励。对于说得特别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
4你们能不能自己概括一下,试着给每个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1)教师提示学生,小标题要能反映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且尽量简洁明了。
(2)学生自己练习。
在学生练习加小标题的时候,他们可能不那么尽如人意,教师要多引导,让学生一次一次比较,在反复的练习和比较中逐渐懂得加小标题的方法和技巧。或者让有困难的学生以缩句的方式进行,以达到减缓坡度、降低难度的目的。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创设情境,结合搜集的资料和录像,再次深入感受袁爷爷的伟大和可亲可敬。
播放袁爷爷领奖的现场录像,展示当时新闻和媒体对袁爷爷的高度评价和赞誉,让学生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激发他们为科学献身的激情和自豪感。随后话锋一转:“有人说袁隆平不过是种出了几株水稻,不配受到这么高的赞誉,对此你怎么看?”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教师有意让学生联系我国60年代自然灾害的资料,以及袁隆平培植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袁隆平的伟大。
6.回顾全文,指导朗读。
袁隆平爷爷多么伟大,相信大家的心里一定充盈着对他深深的敬仰与钦佩,请大家把这种感情融入朗读中吧,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
四、拓展练习
学了本文,联系生活学习实际,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和生活?
五、回顾全文,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
附: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大科学家
追求农业高产
改良水稻品种
可亲可敬的长者
爱好广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寸金桥
- my school(我的学校)
- 春
- 参观相如广场
- 美丽的观海长廊
- 春天
- 雪花
- 二十年后的故乡
- 美丽的大海
- 第一场雪
- 我心中的那条龙
- 雷雨
- 第一场雪
- 梦中的母校
- 美丽的校园
- 听力是学好英语的“破冰”之力
- 过年回家为啥和父母没话说
- 老人最需要什么样的孝
- 春节,学会分享亲情
- 新课程标准下高一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技巧
- 焦点·人物
- 农村小学日记教学新探
- 2月特别提醒
- 高中英语教学的现实境遇及对策研究
- 扎紧制度笼子,让监督更有力
- 中德合作办学框架下的德语教学问题与教学改革探讨
- 高校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完善对策研究
- 基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 养老保障 公平与效率同步迈进
- 视野·观点
- 让这节课再“无趣”一些
-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体验失明
- 《识字4》教学反思
-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 由“火红的太阳”所想到的
- 《猴子种果树》的新思考
-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 体验失明——我教《海伦.凯勒》
- 轻松提高孩子的识字量
- 我教《秦兵马俑》
- 挖掘教材语文因素 教科学课所不教——苏教版第十册《克隆之谜》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后记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
- 《精读与略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