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31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方式认识生字。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读懂课文,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理解有关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句子内在含义。
教学难点
明白真正的美来源于真正无私的爱。
教学准备
教师:1生字、词卡片;
2准备几幅花卉图画;
3了解作者季羡林生平及美好行为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质疑
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花儿是美好的象征,人们爱用五颜六色的花装点生活,也爱亲手种花,领略那份独特的花香花色。德国人也不例外,不过他们种花是给别人看的。(板书课题: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花要种给别人看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用两种不同符号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再把它们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识记生字情况。(全班读,或开火车读等)
3抽学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精读第1~3段,感受德国人爱花的美好情怀。
①默读课文,德国人是怎样种花的?他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分别用“”和“”画出来。
②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联系课文和实际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③对比朗读写种花人在自家养花和街上看花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丽景象。
④老师把准备好的花卉图画发给坐在中间的同学,朝同一方向(左边和右边)高高举起,让看到正面的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⑤师小结:德国的种花人就和举画的同学一样,虽然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背影,但是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花儿美丽的笑脸。德国的种花人用自己的勤劳和爱心创造了美,并把美的东西与人分享,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情怀啊!与此同时,他们自己也收获到了美,这才是美的真谛。
⑥齐读第2、3段,读出自己的感情。
2抓住中心句,学习第4、5段。
(1)自由读课文,谈谈“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这句话的意思。(提示:“变化”包括哪些变化?没有变的是什么?)
(2)“美丽的东西很多”,这里“美丽的东西”有哪些?(建筑;公园、服饰,人们美的心灵、美的情怀)
(3)作者说这种做法“耐人寻味”,你“寻味”到了什么?德国种花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感受“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这种美好情怀。
四、补充拓展,指导积累
1老师讲讲作者季羡林的作品与人品的小故事。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背一背。
附:板书设计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种花人:创造美看花的背影
街上人:分享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收获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乡的桃花节
- 油菜花
- 春天
- 新学年新开始
- 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 我学会了
- 雷阵雨
- 美丽的春天
- 日记
- 怀化巨变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校园春景
- 我爱家乡的春夏秋冬
- 春雨
- 春雨
- 青春担当 成长有梦想随行
- 司徒雷登美帝在中国的代言人
- 印度舞剧“卡塔卡利”的艺术特征
- 张士英:扎根农村发挥余热 等
- 扎根西部 谱写青春之歌
- 浅谈音乐教师职业实践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
- 论舒伯特钢琴作品的偏见与误解
- 贾永青:用生命迎接生命
- “一花一世界”五行色谱的设计研究
- 媒体宣传 扩大赶考效应
- 百姓故事 讲述追梦人生
- 组织领导 夯实思想行动基础
- 艺术创作中的限制与想象力
- 资华筠“讲真话”的执著与担当
- 社会宣传 深入基层群众
-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案例及解读
-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
-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设计四
- 《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设计三
-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设计二
- 入情境 品细节 悟真情(教学设计)
-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
-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设计
-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