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板书:
21.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游
- 令我苦恼的一件事
- 天地寂寞
- 茶的语
- 错题了
- 潇洒
- 只因为是你
- 家乡的变化
- 终是平淡
- 鲁宾逊读后感
- 听,海哭的声音
- 错了
- 永不放弃
- 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 朋友与我
- 能找到平衡吗
- 《环太平洋》:数码奇观与霸权建构
- “提高全社会的长城保护意识”
- 《元略墓志》通兰亭
- 文物回流开通“绿色通道”
- 日本儿童文学中的母亲形象
- “S+V+O”式中的“X化”
- 分而复合 好画好福
- 《州三水h主簿京兆f府君墓I》w字考
- 中国艺术家伦敦拍场夺冠
- 中国美术馆刮起波兰民族风
- 促进碑学发展vs确立草书标准
-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的重复手法
- 收藏市场“明与暗”
- 明式家具重寻苏州庭园的精致生活
-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四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一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二
- 由"着迷"到"痴迷"——《装满昆虫的衣袋》精彩片段赏析
-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二
-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四
- 《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 《元日》原创教学设计两例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二
-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三
- 《古诗两首》《元日》教学设计
-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一
- 《变色龙》教学设计三
- 《普罗米修斯盗火 》教学设计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