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4
古诗两首《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学生背诵《赠汪伦》)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①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
②学生交流各自搜集的王昌龄与王维的资料。
③齐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④交流有关《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的背景资料。
2.抓字眼,明诗意。
①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②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③汇报。
A.古诗的大意。
B.从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C.体会情感。从诗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字、句体会出来的?
3.多诵读,悟诗情。
①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②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③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④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学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又学了两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出示课前准备的送别诗诗句,学生齐读)
四、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书写生字词。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放风筝
- 剥毛豆
- 美丽的西溪湿地
- 人生
- 藕
- 妈妈的笑容
- 挖番薯
- 一条路,两辈人
- 中秋之夜
- 夏天的池塘
- 下雨了
- 去动物园
- 秋风吹
- 看猴子
- 观猴
-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后进生现象的成因及其转化
- 问题情境:激起数学课堂的阵阵涟漪
- 互动式大学英语平时成绩形成性评价实践研究
-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 巧用错误资源,成就“无法预约”的精彩
-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及思考
- 浅论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策略
-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讨
- “秀”出来的数学课
- 处理好小学数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的七点认识
- 提高学习初中数学兴趣的策略
- 如何把抽象的小学数学还原于生活
- 刍议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与评价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逆商的研究
- 一面教学片段赏析
- 有的人教案
- 19*一面教案A案
- 20*有的人测试题
- 有的人教案2
- 19*一面测试题
- 有的人教案3
- 19* 一面之教材分析
- 20*有的人教案B案
- 20*有的人教案A案
- 20*有的人教案C案
- 20* 有的人之教材分析
- 19*一面教案B案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2(附点评)
- 一面 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