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8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之七
[设计理念]
教材是教学的平台,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需要我们对教材作适当的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教学、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提问:这个“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
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生字,能把生字读准,并能组成词语。
巩固生字认识。读一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朗读课文试回答:
1、葫芦长的怎么样啊?后来有什么变化?
2、那个人得到了葫芦了吗?
三、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引导朗读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词。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葫芦。
花谢后,葫芦藤上挂了几()小葫芦。
3、比较句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具体,更仔细。
4、朗读体验。
指导朗读第4、5句,从“每天”“好几次”几个次要中感受那个种葫芦人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5、设疑导出第4段。
那个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希望它快快长大,而结果呢?看图片设疑:为什么没过几天,那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变黄落了呢?
四、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导读课文2、3段。(当叶子上爬满了一些蚜虫时,那个人怎么想?怎么说的?)
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体会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小葫芦变黄落了的原因。
[设计意图:课文第2、3段是课文的重难点。我通过问题的设置导出课文,凸现重点。通过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情感的体验。]
五、设置情景,拓展语言思维。
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借以巩固学习成果,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练习设计: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说明那个古代人()。通过这课文的学习,我懂得了()。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可爱的小葫芦
雪白的葫芦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小花园
- 雨中的笑声
- 柱子
- 在路上
- 在路上
- 听夏雨
- 黄山游记
- 那些零碎的往事
- 我最敬佩的人
- 写给未来的宝贝
- 哦!通过了!
- 期盼
- 痛苦之后
- 文具盒时代
- 月夜的回忆
- 论元代青花纹饰特点及其审美特征
- 中国民企电影亟待提升的文化正能量
- 新形势下文艺评论的责任与作为1
- 赶考合唱 行业汇聚发展激情
- 论“迁想妙得”在图形创意中的应用价值
- 中国电影:故事里的硬实力与全球化的话语权
- 手工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重要性
- 吕振华:创业“千里马” 为民“老黄牛”
- 精品力作 唱响时代主旋律
- 赤道·北极
- 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项目评审报告
- 省直先锋 率先垂范做榜样
- 新形势下文艺评论的责任与作为2
- 艰苦奋斗 凝聚圆梦力量
- 理论阐释 引领赶考正确方向
- 《游园不值》窦桂梅教学实录
- 《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 《精读与略读 》教案
- 《精读和略读》教学设计
- 《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精读和略读》教学设计
- 《识字1》教学设计
-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 《精读和略读》教学设计
- 《精读与略读》教学实录
- 《谈礼貌》教学设计
-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
- 《问银河》教学设计
- 13《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水》第一课时“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