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3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九
一、课文说明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远望所见及其深刻的感受,激发人们积极进取。
第一、二句,描绘黄昏夕阳西下时,山河苍茫壮阔的美丽景色。用“依”和“尽”来表现一轮红日依傍着山巅逐渐下落的状态;后两句写所见的壮丽山河,抒写诗人的感受。道出了“登高才能望远”的深刻哲理,也赋予上两句景物描写更丰富的内容。全诗画面宽广,景色壮丽,具有阔大雄浑的气势。诗中的哲理,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人生的境界才会不断扩展升华。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生字卡片、配乐朗读带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学生背诵古诗,教师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二)学习古诗,体会意境。
1.教师范读古诗。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从古诗中找出生字自由认读或与学习小组间的同学互读。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学生读古诗(集体读、分男女读、小组读、指名读)巩固生字的读音。
6.结合挂图,体会意境。
边指导学生看图边讲述:一轮红日傍着山巅逐渐落下去了,浩浩荡荡的黄河水奔腾不息流入大海,要想看到很远的地方,那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7.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哲理。
(三)朗读古诗,读中悟韵。
1.指导学生断句,读出韵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教师范读,播放配乐朗读带,引导学生反复按照朗读古诗的节奏,整体感知古诗语言轻重音,语速语调,节拍停顿的变化形式的节奏美。
3.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古诗,(自由读、互读、指名读、赛读、配乐读)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
4.指导学生想象画面景象,背诵古诗。
(四)作业。
有韵味地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生字,培养兴趣。
1.出示生字卡片:白、日、目、人、入、千。
2.读准字音:这些字中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
3.记住字形,你会其中的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用形象记忆法记“日”,先让学生认识“日”最早的写法“☉”;熟字记忆法;“日”字加撇就是白,“日”中加横就是“目”,“十”上加撇就是“千”。
4.指导书写:
①弄清笔顺:
白:
日:
目:
人:丿人
入:入
②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入”的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可采用儿歌指导记忆:“人”“入”笔顺都相同,不同之处要分清,“人”字捺在撇下面,“入”字捺在撇上边。
③学生书空生字,强化字的笔顺。
④学生在写字本上练习描红、书写。
板书设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这片绿
- 美丽的追梦谷
- “O”的想象
- 未来的笔
- 教室门前的菊花
- 自我介绍
- 死而复生的丝瓜
- 新景象,新气息
- 文具盒的风波
- 爱玩电脑的我
- 雨
- 我佩服的同学
- 游动物园
- 热闹的菜市场
- 大蒜
- 关注慈善 2013年1期
- 爱在金秋 2012年9期
- 花艺欣赏 2013年5期
- 致远服务队胶州远家阿洛捐资助学活动等
- 中国航海史上的男人、女人和太监
- 展讯·简讯
- 山海交响曲
- 山楂树下 2014年5期
- 你知道吗?
- 大剧院简讯
- 账期焦虑 2014年2期
- E116 2012年9期
- 天府时尚梦
- 笔墨春华 2014年5期
- 彩虹之花 2013年3期
- 《认一认5》教学设计一
-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周祖谟:《说文解字》概论
- 试论中学经典诗文中“水”意象的多元意义
- 标点不是无情物
-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在朗读中欣赏“月光”,在吟诵中感悟“启蒙”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略谈色彩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
- 冯至《杜甫传》(4)
- 《水》第二课时“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 《望月》教学设计
- 谈“广成传舍”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二
-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