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1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之三
《寻隐者不遇》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第一首古诗,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学前,我使用多媒体制作出以前所学过的一些古诗的画面,让学生观图吟颂其诗句,谁背得多,谁最棒。精美的图画一下子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适时启发学生“你是怎样学会这些古诗的?”让学生回忆,总结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进入下一阶段。
二、读写结合,扩展思维
读写结合是本课重点环节,我做了如下安排:
读:范读、初读、细读、赏读、诵读。
写:写字词意、画简笔画、默写古诗。
(一)范读:我出示古诗插图,配着优扬的轻音乐范读古诗。
(二)初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画出难点字,要求读准字音,再由我简介诗人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把难点字词写一写。
(三)细读:学生读通每行诗句,并借助字典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真正含义,配合画面展开想象,串说句意。
(四)赏读:学生读通整首古诗,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串说诗意。
(五)诵读:在优扬的轻音乐声中,学生闭上眼睛背诵整首古诗,接着想象其诗景,结合诗意,把自己所想到的情景用简笔画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再次伴着轻音乐默写古诗。
三、剧本表演,感悟诗意
到此环节,学生已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但是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在学生吟颂、板画、默写的基础上,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将整首诗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上台表演,这样发挥他们相互合作、协作的精神。在讨论、表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诗意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在各小组汇报表演后注意从学生的评价中引导全班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当时起伏的心情。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单一的知识注入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联想与想象,分析与综合思维等活动的积极性,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设计好教学活动,使学生学得愉快,记得牢固,得到全面发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 "网迷"舅舅
- 秋雨
- 四季
- 美丽的云台山
- 柚子
- 我的小伙伴
- 西红柿
- 淘气的表弟
- 藕
- 绿草地的哭诉
- 可爱的小白兔
- 读《父母心》有感
- 美丽的兴和广场
- 表弟
- 爱在金秋 2012年9期
- 致远服务队胶州远家阿洛捐资助学活动等
- 天府时尚梦
- 展讯·简讯
- E116 2012年9期
- 山楂树下 2014年5期
- 关注慈善 2013年1期
- 彩虹之花 2013年3期
- 花艺欣赏 2013年5期
- 山海交响曲
- 中国航海史上的男人、女人和太监
- 账期焦虑 2014年2期
- 笔墨春华 2014年5期
- 大剧院简讯
- 你知道吗?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略谈色彩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
- 《水》第二课时“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 《望月》教学设计
- 周祖谟:《说文解字》概论
-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在朗读中欣赏“月光”,在吟诵中感悟“启蒙”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二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认一认5》教学设计一
- 冯至《杜甫传》(4)
-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 标点不是无情物
-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试论中学经典诗文中“水”意象的多元意义
- 谈“广成传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