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4
《静夜思》教学反思之五
《静夜思》是我们第一册语文中学到的第二首古诗,整首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堪称李白诗中的经典,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背诵了,故教学重点放在了读准字音和理解古诗上。
家长教孩子背古诗,一般不会注重字音有没有念准了,所以听孩子们背诵这首诗,要么全都是前鼻音,要么全都是平舌音,所以纠正字音,要花一定的功夫。首先课题中的“静”,很多孩子都没读准,它是后鼻音,比较难度,“思”是平舌音,个别孩子常读成翘舌音了,把古诗的题目读正确,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其次在理解诗意时,大部分孩子都对第二行有疑问——疑是地上霜。抓住了这个难点,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霜,恰好今天早上发现塑胶跑道上有一层白白的霜,就带孩子们去看了看,并加以解释,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附在地面的土块、石块、树叶、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体上,就凝结成了冰晶的白霜。接着让孩子们读读第一行和第二行,说说李白觉得什么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级的孩子,很多孩子没认真读就开始乱猜“月亮”、“床”,甚至猜到了“李白”,于是我让孩子们别急,再仔细读读一、二两行,第二次读,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体会,“月光像地上霜。”是啊,李白觉得月光洒在床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样。
此时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当时李白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此时的凄凉孤寂让孩子们去体会可能困难了点。于是我试着让孩子们想一想,你们觉得月光洒在地上像什么,孩子们对这种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最有兴趣了,有的说像一层白白的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条白裙子……是啊,为什么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纱、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说明当时李白的心情如何?孩子们慢慢地体会到,李白当时孤单、寂寞的感觉,这样对读好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很大的帮助。正因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无法立刻回去和他们团聚,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觉。
像这样突破难点,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在本课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未来的世界
- 我与书的故事
- 小乌龟
- 外公
- 好心情
- 美丽的树林
- 拿什么献给我的青春
- 读《心灵鸡汤》有感
- 可爱的小白兔
- 灰色的眼泪
- 选举
- 我的生日
- 找针
- 我的妈妈
- 运动会开幕式
- 白酒业混改进入高潮复苏大幕拉开
- 燃料乙醇:蓬勃兴起的战略新兴产业
- 俄气告别“黄金时代”
- 人民币贬值可强化中国实业资本竞争力
- 中日,谁能未来笑最后
- 房产税的设计应以降低房租和房价为目标
- 中国国企改革不宜复制淡马锡模式
- 十八大以来44名地方官任职中央
- 天津港“8·12”爆炸直接经济损失或达700亿
- 连锁药店大跃进
- 华尔街“黑色星期一”风暴
- 为何股市震荡时,央行就要降息降准?
- 合肥交警的“畅通经济学”
- 改革“风口”的国企股
- 人民币维稳应对新兴经济体贬值潮
-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二
- 《哪吒闹海》教学设计二
- 《桂花雨》教学设计四
-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 《珍珠鸟》教学设计二
-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二
- 《蒲公英》教学设计一
- 《珍珠鸟》课堂实录
- 《哪吒闹海》教学实录
-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一
- 《石榴》教学设计一
- 《哪吒闹海》教学设计一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三
- 《珍珠鸟》教学设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