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4
破解李白《静夜思》千古之谜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真可谓妇孺皆知!据一项最新民意调查统计,约95%的孩子第一次认识并能背诵的诗歌,也就是这首诗;而如今的孩子可真是个聪明,他们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居然也为难住了很多家长和老师:“举头望明月”的李白究竟是站着还是坐着?是在屋内还是屋外?为什么要说是“床前明月光“而不说是“窗前明月光”或“门前明月光“?——这不,就连大伙您也都傻眼了吧?!
其实呢,这首诗最令我感到疑惑不解的是:这短短20个字的小诗怎么会出现了两个相同的“明月”呢?这样尽管朗朗上口,但似乎却显的拖沓和重复了。要知道,古人作诗可是一字千金啊!《静夜思》属五言绝句,虽不如律诗那样严格讲究平仄、粘对,但如押韵、对仗等这些基本玩意还是要考虑的。“犯重”即一首诗中重复使用同一个字,在五言绝句中一般是不多见的,而像这样竟连续冒出两个相同的字就有点不对劲了。李白的诗风虽然一向较疏朗,但还不至于如此“不堪入目”吧。
正巧,我案头有一套中华书局的《全唐诗》,咱不妨细查一下——正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首诗原作竟会如此: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看到了吧,“床前明月光”在这里已变作了“床前看月光”,而“举头望明月”在此也改成了“举头望山月”。这究竟有没有搞错?!笔者随即又查阅了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其中第一句均作“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举头望山月”;元萧士斌《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木秉《唐诗品汇》也都是如此。
这首诗的变化和分歧主要是出现在明、清两代,明代赵光等在万历刊本的《唐人万首绝句》首先对此作了修改: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儿,第三句改为了“举头望明月”,但第一句仍作“床前看月光”;而在清代王士真《唐人万首绝句选》、沈德潜《唐诗别裁》里,又产生了变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里,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改成了“床前明月光”,而第三句未作改变。一直到了乾隆年间,在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才真正将第一、第三两句的变化完整放在一起;经过其“发扬光大”,终于成为了我们今天所耳熟能详的《静夜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 可爱的小白兔
- "网迷"舅舅
- 我的小伙伴
- 美丽的云台山
- 秋雨
- 美丽的兴和广场
- 淘气的表弟
- 读《父母心》有感
- 柚子
- 四季
- 绿草地的哭诉
- 表弟
- 西红柿
- 藕
- 致远服务队胶州远家阿洛捐资助学活动等
- 笔墨春华 2014年5期
- E116 2012年9期
- 爱在金秋 2012年9期
- 大剧院简讯
- 展讯·简讯
- 天府时尚梦
- 账期焦虑 2014年2期
- 中国航海史上的男人、女人和太监
- 山楂树下 2014年5期
- 彩虹之花 2013年3期
- 山海交响曲
- 你知道吗?
- 关注慈善 2013年1期
- 花艺欣赏 2013年5期
- 《望月》教学设计
- 《水》第二课时“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在朗读中欣赏“月光”,在吟诵中感悟“启蒙”
- 《认一认5》教学设计一
- 周祖谟:《说文解字》概论
- 冯至《杜甫传》(4)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二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谈“广成传舍”
-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 标点不是无情物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试论中学经典诗文中“水”意象的多元意义
-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略谈色彩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