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形象的汉字》教学设计
一、利用音乐、录像或图片创造美的环境,感受自然景物的美
开课时,教师通过放录像或配乐看图片,让学生看如下情景:圆圆的太阳光芒四射; 弯弯的月亮如一只金色的小船,飘飘荡荡; 小溪水哗哗地流着,时时还跃出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此情境的创设,使这些概念更具体、形象、生动,加强了学生对日、月、山、水、火等事物的感性认识,充分感受其美的形象。如果没有条件,可让学生画一画他们见过的日、月、山、水、火,并把图上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二、掌握字形,理清字理,感悟汉字的形体美
1. 课件(图片)演示由实物图到古代象形字再到现代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
2. 教师可以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观察一两个字,通过对比观察,找出每幅图上的具体事物与象形字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借助象形字记忆生字字形,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如: 教学“山”时,引导学生从图到字观察,“山”字是三座高峰并峙的象形。象形的“山”字三个角变成了三条竖线,中间一条最长,两边的两条稍短,虽然“山”字的象形性大为减弱,但仍保存了象形字所概括的山高高耸立的美。通过比较,体会到如让三条竖线一样长,那山的高耸的气势就不能表现出来。
三、利用规律,自主学习,发现美
1. 学生自己观察其余字的变化,找联系说变化,体会字形与字义。
2. 小组交流学习,记忆生字的字形,欣赏汉字的美。
四、大胆想象,表现美
1.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句子。熟读课文,了解句子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水火不相让”的“让”是什么意思,师生共同讨论。
2. 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在读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日”、“月”、“山”、“水”、“火”的字形、字义。
五、自主识字与写字
1. 用竞赛或游戏的方法,激励学生自主识字。
2. 认识4种新的基本笔画。
3. 教师范写“日”、“水”两个字,让学生知道怎样利用田字格写字,并体会几种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
4. 学生写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执笔、写字姿势。写字要在课内给足时间,不求数量过多,但求质量高。
* 提醒学生注意“牛”不要读成“”,“禾”读“”,不是“”,“马”读三声。
* “禾苗”指的是庄稼的幼苗。“马”、“牛”、“羊”是人们饲养的家畜,可以借助图画或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这些动物、植物,并启发学生简单说说它们的用途。如: 马、牛会拉车,会耕地,还可以乘骑; 牛、羊的肉和奶可以供人们食用; 羊毛可以纺成毛线,织成毛衣、毛毯等; 马、牛、羊的皮可以制皮革,做皮衣、皮鞋等。
* 指导学生理解“绿”、“壮”的意思,可让学生多读句子,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到“壮”是形容禾苗长得好,绿油油的。可请学生试着用“也”说话,鼓励大胆表达。
* 在学习本课的基础上,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连一连。
* 要仔细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关键笔画的写法。认识掌握基本笔画“ㄋ”(竖折折钩), 一笔写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现在的班主任
- 鱼儿之恋
- 我的时间
- 因为有圆
- 我的理想
- 母爱桥
- 美丽的蜕变
- 菜场捉贼记
- 我的反思
- 悲伤的香樟树
- 出租时间的孩子
- 相处、分离
- 令人头疼的妹妹
- 我爱我家
- 成长的第一个台阶——学会坚强
- 试论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与新农村文化发展的措施
- 婉约和儒雅
- 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及培育机制研究
- “末班车”
- 苗寨的思考
- 综合文化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油画中的光线意境论
- 与自然对话
- 浅析永乐宫壁画的色彩残缺痕迹
- 山水画浅悟
- 中西思维方式之绘画审美差异
- 探究新形势下创新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
- 能动借鉴,风格彰显
-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现代设计中唐山皮影文化创新应用
-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 “语”味浓浓,胜似槐香——《槐乡五月》课堂实录及点评
- 《槐乡五月》课堂实录
-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二
- 《狼和鹿》教学设计三
-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二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一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三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二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一
-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一
- 《恐龙》教学设计一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二
-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一
- 抓住对比 探究明理 ——《狼和鹿》说课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