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30
《ining》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复韵母in、ing及其对应的音节,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自己拼读儿歌,感受学拼音的乐趣。
3、体会前后鼻韵母发音的不同,.能正确拼读韵母是in、ing的音节。
教学重难点:体会前后鼻韵母发音的不同,.能正确拼读文中出现的音节。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声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复韵母an、en、un、ang、ong、eng
(方法:抽生认读,齐读、分组读相结合)
二、认读复韵母in、ing及音节yin、ying
1、学习复韵母in
(1)、课件出示情景图(一年级音乐书封面),设疑: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我们的音乐书封面)
(2)、今天我们要学的第一个复韵母的读音就和音乐的“音”的读音一样。谁来读?
(3)、一组开火车读,齐读。
(4)、你怎么记in?(抽生答,师简单介绍发音方法:先响亮地发出I,气流不断,舌位迅速抵住上牙床,向n过渡。)
(5)、分组读。
(6)、抽生读复韵母in的四声。
(7)、在in的前面加一个y,就变成了一个音节。(出示课件:yin)读音和复韵母in发音一样,只是读得更长,更响亮一些。谁来试一试?
(8)、抽生读,齐读。什么yin?(音乐的“音”)
2、学习复韵母ing
(1)、(课件出示雄鹰图)师问:图上画了什么?(一只老鹰在天上飞翔。)
(2)、今天我们要学的第二个韵母的读音和老鹰的“鹰”的读音一样。
(3)、抽生读。
(4)、你怎么记ing?
(师介绍发音方法:先发I的音,舌尖快速向后缩。)
(5)、齐读ing。
(6)、师出示卡片,比一比谁最先读出ing的四个声调。
(7)、在ing的前面加一个y,就变成了一个音节。(出示课件:ying)读音和复韵母ing发音一样,只是读得更长,更响亮一些。谁来试一试?
(8)、抽生读,齐读。
3、书写复韵母in、ing
(1)、下面我们要把复韵母in、ing写下来,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认清字母,挨拢,占格)
(2)、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
(3)、生先描,再在后面各写一个。
(4)、评价:师抽一生进行集体评议,后同方互相评议。
三、做游戏:采花粉
1、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采花粉。
2、讲规则:小蜜蜂in由女同学来当,小蜜蜂ing由男同学来当。比比谁采的花粉多。小蜜蜂要想采到花粉,必须要把花儿上的声母和自己的名字相拼,组成新的音节,拼对了才能拿到那朵花。
3、生自由拼读。
4、比赛开始。抽生上台拼读,摘花朵,拼对了全班跟读音节。
四、学习儿歌
1、(出示课件:小星星)下面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欣赏一首好听的音乐,感受另一种空中景象。
2、你看到了什么?
3、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跟星星有关的儿歌。(出示课件:儿歌)
4、你发现了什么?(有的韵母是红色的)
师指出: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注意把这些有红色韵母的音节读准确。
5、生自由读儿歌,除了注意带有红色韵母的音节外,还要注意儿歌中的平翘舌。
6、抽生读。评价,特别注意“星、晶、睛、林、兵、轻”。
7、师范读。
8、齐读,并配上动作。
9、完成“读读连连”,并评议,齐读。
五、小结
天空很神奇,我们要学好知识,长大去探索天空的秘密。
(板书)
in
ing
教学反思:
1、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大胆采用学生熟悉的音乐书图片,解决、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前鼻韵母in。
2、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活动中学好韵母。
3、在教学中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在学习韵母in出现问题时,我一味采用手势和教读,效果并不明显,这时我就应该及时利用表音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4.利用好儿歌,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悲伤的香樟树
- 我的反思
- 成长的第一个台阶——学会坚强
- 因为有圆
- 出租时间的孩子
- 母爱桥
- 令人头疼的妹妹
- 美丽的蜕变
- 我的时间
- 我现在的班主任
- 我的理想
- 鱼儿之恋
- 菜场捉贼记
- 相处、分离
- 我爱我家
- 现代设计中唐山皮影文化创新应用
- 山水画浅悟
- 与自然对话
- 苗寨的思考
- “末班车”
- 试论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与新农村文化发展的措施
- 婉约和儒雅
- 油画中的光线意境论
-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综合文化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及培育机制研究
- 能动借鉴,风格彰显
- 浅析永乐宫壁画的色彩残缺痕迹
- 探究新形势下创新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
- 中西思维方式之绘画审美差异
-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一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一
-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一
-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二
- 抓住对比 探究明理 ——《狼和鹿》说课设计及反思
-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二
- 《槐乡五月》课堂实录
- 《狼和鹿》教学设计三
-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 《恐龙》教学设计一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二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一
- “语”味浓浓,胜似槐香——《槐乡五月》课堂实录及点评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三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