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朱德和母亲·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朱德同志关心、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德。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朱德同志关心、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德。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朱德的事迹、材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及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介绍朱德,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你收集到哪些关于朱德的事迹,给大家讲讲。
全班齐读课题,并利用收集到的资料介绍朱德。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语。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引导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认读,正音,指导口头组词。
4.出示本课词语,朗读,理解。
5.指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1.个别分段朗读课文。
2.评价朗读情况。
3.认读本课生字,正音,口头组词。
4.朗读,理解本课词语。
5.轻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再读课文,请你找出一个最能体现母亲特点的词语。(勤劳)
2.你认为朱德是个怎样的孩子?找出具体的语句,勾画,旁批。
再读课文,说说母亲的特点及朱德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扩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完成作业。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朱德同志关心、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课文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母亲的特点?(勤劳)
2.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母亲的勤劳?(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总是……先……再……还要……甚至……”以及相对应的句子的理解中去体会。)
3.你认为朱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抓住“勤劳、懂事、关心母亲”这三个方面找出相对应的句子朗读体会。)
4.精读“挑水”部分,说说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5.长大后,朱德怎样?朱德和母亲之间的感情怎样?齐读对母亲评价的句子。
1.反馈学习情况,并朗读体会重点句子。
2.有感情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
三、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你平常帮亲人做了哪些事?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孝敬亲人的体会,学习朱德关心、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德。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板书:
23.朱德和母亲
勤劳勤劳
朱德母亲
孝顺能干
传统美德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清清的小河
- 静思园
- 最爱的季节
- 节日的欢喜
- 爱上雪纷飞
- 外婆家的乡间小路
- 迷人的西湖四季
- 我爱大兴安岭的冬天
- 秋天
- 有这样一个地方
- 听,这自然之声
- 冬的尽头
- 滨河大道
- 春神来了!
- 春的使者
- 什么叫尊严
- 十三岁女孩跳楼讨薪
-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编撰始末
- 理解·沟通·成长
- “挂羊头卖鸭肉”
- 挣得少更要去旅行
- 记住奥斯维辛
- 梅娘:一脉文心,续写传奇
- 在华沙,想起了张纯如
- 斯文扫地之种种
- 《西游记》外传
- 犹太母亲的育儿经
- 印出来的腐败
- 冤案的成本
- 你凭什么有优越症?
- 蟋蟀的住宅 教案教学设计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505班主题中队会中队会教案:民族精神代代传 教案教学设计
- 才能来自勤奋 教案教学设计
- 读读、说说、演演:《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积累.运用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 教案教学设计
- 点金术(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捞铁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 教案教学设计
- 《秋天的图画》课堂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泊船瓜洲》《游子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葡萄沟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