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4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课文19个生字,其中9个只识不写词,理解生词的意思,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首先来复习几个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修好《本草》 万民得福
2、指名读。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二、寻“苦”、体味“不辞辛苦”
(一)寻“苦”和“不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辞吃苦”四个字,放声朗读课文,分别用“――”和“ ”画出表现的“苦”和“不怕吃苦”的语句。画出来后,用心读读,在文章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注。
(二)交流体味:
1、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A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苦”,你能用朗读表现了出来吗?
B品味语句,看图,想象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再读体会。
C李时珍的话应该是什么语气?(为什么要在此住上一夜?)联系第2节,领会虽是破败的古寺比起山林中夜宿要安全得多。引读第3节,读出庞宪话的“喜悦”。
D再次走进这座破败的古寺,这座可以给李时珍师徒俩带来一些安全感的古寺。
2、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A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
B联系生活:你啃过干粮吗?啃过冷馒头吗?这样的饮食是一天吗?引读第一节。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他们为了修订本草不辞一切辛苦。
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C再读本节,应该怎样读才能再现这样的“苦”呢? 读慢些。
D品味“笑”这笑里有什么?透过“笑”感受到什么?
E引读对话:同学们的描述仿佛让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千辛万苦。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感受情怀:修订《本草》万民得福
F激情:为了修订《本草》,让万民得福,李时珍觉得….是值得的…是值得的…是值得的。再读李的话。
3、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较之上面,这些苦还算苦吗?)因此在这个月明这夜,李时珍开始记录自己的寻访所得。默读8-12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除了书上的这些中药你还知道哪些?
4、在8-12节中,哪一幕最让你感动?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他为了什么,你能够看出什么?(引 严谨认真)
5、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
(三)畅说 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翻开历史教科书
必定会嗅到草药的芳香
那是您耗费二十七年心血
采集的标本
您攀悬崖、走河畔、耐严寒、受酷暑
遍访名儒、混藉、渔樵
大江南北都成了您的药圃
您用一千九百种药物 一万余药方
锻造出一柄降妖除怪的利剑
以本草纲目之名传世
它寒光四射 削铁如泥
足以斩断病魔的毒爪
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弟弟——张小凯
- 难忘的老师
- 我的妈妈
- 八只手
- 我们这群女孩
- 我的父亲
- 记忆中的老王
- 我的好朋友
- 老师,您真好
- 记一位三轮车夫
- 永远的大树
- 会“变脸”的爸爸
- 当班长的滋味
- 我的好朋友
-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 论数学在折纸中的表现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析
-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 关于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之我见
- 论审美期待视野下的微电影艺术
- 相约博物馆
- 真在本我 趣在天然
-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漫谈肖像漫画
- 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
-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 业余联赛每年超500场
- 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用法
- 屈原的一生
- 是谁害死了晴雯
-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
-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 钱谷融:谈周朴园
- 《春》的教学设计三则
-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
-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 《雨巷》教学设计
- 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