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二、学习课文
1、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株柳树是什么样子的,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柳树的样子?指名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把第五自然段读一遍,这个自然段共几句话?四句
大家把这个自然段仔细地读一遍,想一想,这株柳树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交流:
(1)两合抱指的是什么?请学生演示,说明什么
(2)巍巍然是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把这段话再读一遍,体会柳树的高大粗实和生命的伟力。2、这株柳树长在哪里?青海高原跟我们这里一样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3、4自然段,想一想,青海高原跟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交流:这就是青海高原,大家看图,看到了青海高原,你想到了哪些边塞诗词?同桌先讨论讨论。交流: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看到了这株柳树,他觉得怎么样?用书上的词:神奇
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这种神奇的感觉读课文的3、4自然段,指导“哦”的读音。
3、为什么说是唯一的一株柳树呢?还有没有其它的树呢?为什么?那这株柳树是怎么长起来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株柳树的生长过程?6、7
请大家默读6、7自然段,划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句,等会我们来交流。
出示:
(1)、“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2)、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再来看一看青海高原吧,看图,讲述:是啊,环境是多么恶劣,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屋脊,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株柳树竟然活了下来,真是一个奇迹!
(2)从这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一株怎么的柳树?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4、课文写到这里已经很完美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8自然段,
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一样吗?
你能用书上上的词来概括出灞河边柳树的特点吗?如果说灞河边的柳树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话,那么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就是 、 的?
相比之下,作者是喜欢哪里的柳树?你呢?为什么?
作者是借灞河边的柳树来反衬出青海高原上的柳树的顽强。
5、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
理解意思
齐读
三、拓展:
1、站在这样的柳树跟前,我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司马迁
他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他(她)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后,忍辱含垢,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记》。
站在这株柳树跟前,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你想到了哪个人,想到了哪句名言?交流
2、填空:
①(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 )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②(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 )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③( )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 )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四、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的的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借柳树来赞美有着这种精神的人,我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同学们一定会在自己的心中种下这株柳树。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歌,用这首歌来结束我们这节课。
推荐理由:加士客老师深得特级教师蒋丽清的真意,精心设计了这篇教案,其神韵是与之一脉相承的。都是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因此,隆重推荐这篇教学设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my school(我的学校)
- 美丽的大海
- 参观相如广场
- 美丽的观海长廊
- 春天
- 春
- 我心中的那条龙
- 美丽的校园
- 第一场雪
- 雪花
- 第一场雪
- 雷雨
- 梦中的母校
- 二十年后的故乡
- 寸金桥
- 养老保障 公平与效率同步迈进
- 焦点·人物
- 视野·观点
- 2月特别提醒
- 听力是学好英语的“破冰”之力
- 高中英语教学的现实境遇及对策研究
- 中德合作办学框架下的德语教学问题与教学改革探讨
- 农村小学日记教学新探
- 基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 过年回家为啥和父母没话说
- 高校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完善对策研究
- 春节,学会分享亲情
- 新课程标准下高一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技巧
- 老人最需要什么样的孝
- 扎紧制度笼子,让监督更有力
- 由“火红的太阳”所想到的
- 挖掘教材语文因素 教科学课所不教——苏教版第十册《克隆之谜》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 《猴子种果树》的新思考
-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体验失明
-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 《识字4》教学反思
-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后记
- 《精读与略读》反思
-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
-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 让这节课再“无趣”一些
- 我教《秦兵马俑》
- 体验失明——我教《海伦.凯勒》
- 轻松提高孩子的识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