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试论中学经典诗文中“水”意象的多元意义

试论中学经典诗文中“水”意象的多元意义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1

试论中学经典诗文中“水”意象的多元意义

在中外经典诗文中有许多著名的意象,像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金柳”意象,狄金森《篱笆那边》中的“草莓”意象,鲁迅《祝福》中的“雪花”意象,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大甲虫”意象等等。在诸多经典意象中,有一个为中外作家所共同喜爱的意象那就是“水”(包括它的置换形式江、河、湖、海等)。为何中外作家们如此喜爱“水”呢?深层的原因可能与各民族的宇宙形成观念(创世神话和哲学世界观)有关,现实的原因跟水的优良品质和重要价值有关。因为在东西方的创世神话中,宇宙都是从“洪荒”时代开始的,而混沌的洪荒时代最初的生命状态就是“大海”与 “大水”。这由“大禹治水”、“诺亚方舟”等神话传说可以得到印证。而一些古代先贤的哲学世界观也有认为世界是发源于“水”,例如古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Thales)就认为“水生万物”。至于如此重视“水”的现实原因是因“水”形态柔美、滋味甘甜、滋润万物,与人类和万物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决定人和万物命运的重要价值。“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1]由此可见,“水”既是生命之源,又是生活之源,因此也就无怪乎用形象的方式来表现生活的现象与本质的中外作家们对“水”情有独钟、厚爱有加了。遍观中外文学典籍,凸现“水”意象的作品众多,不可能一一穷及,因此只从中学文学教育多元解读的角度,摘录中学经典诗文中的一些“水”意象,对其多元象征意义进行一番简要分析。

一、生命与生活的象征

“生命”是“水”的第一基本象征义。因为无论从创世神话角度还是从科学现实的角度看,“水”都是生命之源。创世神话中是“神”(玉皇、上帝等)先创造出“水”,然后才创造出“人类与万物”;科学现实中也正是处于水中的低级动植物向高级动植物的进化,才有了我们现在万物繁盛人丁兴旺的世界。水是人类和万物生存的命脉,但水的原型意义总是以正反两方面的形式出现:一方面雨水、泉水等使人类和万物生息繁衍,另一方面洪水、暗流等又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和万物的生存。也就是说水的“生命”象征义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派生出“再生”和“死亡”这两个意义。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教材中,我国诗人郑愁余的诗《雨说》都用水的置换形式“雨”来说明“水”的再生意义。雨使“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使“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使“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使“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难道这不是在说“水”使世界万物重生了吗?而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夜》也充满了水的“再生”意义,其中“河水”、“溪水”反复出现,不仅通过水映衬出夜笼罩在“明月的光辉”中,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是“水”才使夜如此的宁静(反衬),是“水”才使夜幕下的原野如此充满活力与生机。

水的“死亡”象征义,在高中教材中也有体现。譬如人教版、苏教版同选的沈从文小说《边城》中,对大老而言“水”就是死亡的象征,因为大老天保最终是落水死去的。法国学者安妮·居里安认为,水在《边城》中的象征主要是两层:第一、清清的河水,“在这里是快乐的源泉,它带来了快意”;第二、变化无常的水,“成为《边城》中的深渊”,“具有毁灭性”,“水至少带走了三条生命:翠翠的母亲、天保和外祖父” [2]

“水”的这两种生命派生意义“再生”与“死亡”,还往往产生两个相应的引申意义,那就是“幸福生活”和“悲惨生活”。也就是说“水”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幸福生活”、“悲惨生活”的象征。譬如在人教版高中读本诗经选文《魏风·伐檀》中,反复写“河水清且涟猗”、“ 河水清且直猗”、“ 河水清沦涟猗”的目的就不仅是交代奴隶们劳动的环境,更是象征了奴隶们对自由、平静、无压迫剥削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这里的“自由自在、微波荡漾的河水”就是幸福生活的象征。在中学经典诗文中用“水”表现“悲惨生活”的例子就更多了(以前的分析认为用“水”喻“愁”,但理解为用“水”象征“难以自控的悲惨生活”,并借悲惨生活来表达忧愁也是可通的)。譬如,李白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中的“水”就象征其浪迹四方怀才不遇的生活际遇及由此生发的诸多忧愁。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也借“水”象征其颠沛流离充满艰辛的生活以及千愁万绪。

二、女性与爱情的象征

“水”的第二基本象征义是“女性”。这不仅因为女性大多阴柔如水,也跟女性在创世神话中的地位以及孕育生命,繁衍后代的巨大作用有关。在创世神话中除“混沌创世说”外,还有“女神创世说”。在女神创世神话中,女神(大母神)不仅创造了人类,还创造了天地万物。创造人类和万物的女神在养育人类和万物上与水有相似之处(混沌世界水润泽培育了万物,而女神用母胎中的羊水培育后代。宇宙创生前的水样混沌状态与婴儿处在母胎一片浑浊羊水中的状态是一样的),因而“水”成了“女神”的象征,进而成为“女性”的象征。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水”有以“女性”的基本象征义出现的情况,但更多的出现形式是其引申义“爱情”,且多以派生义“美好的爱情”和“痛苦的爱情”呈现。

写“水”就意味“女性”,并与“性”相联的情况在中学入选的经典诗文中是少见的(对青少年过多谈“性”不合适),只有在课外必读书目《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中见到一些端倪。也就是说“水”的“女性”基本象征义往往出现在课外一些较前卫的文学作品中,像我国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瘪家沟》中写的“水”,就不仅指“女性”,更暗指“性”。

中学入选的经典诗文中,用“水”,表现“爱情”的不少。譬如,人教版初中教材所选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组歌》中,无论是《浪之歌》还是《雨之歌》,其中所表现的“爱情”既有“我在情人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的狭义之爱,也有“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的广义的爱。但若整体而言,还是表现“狭义爱情”(男女之情)的诸多。表现狭义爱情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纯洁清澈的水表现“美好的爱情”。例如诗经中的《关雎》、《蒹葭》等章都通过“悠悠碧水”表达了对“自由、纯洁、美好的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更明晰地通过“水”表达了柔情蜜意的爱情的美好。另一种是通过“汤汤河水”表达“失意爱情的痛苦、失望、哀怨与愤慨”。例如诗经《氓》中三处提到“淇水”,两处表达弃妇对爱情婚姻生活的痛苦与哀怨,以及对负心人的极大愤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以水深浪高,车子在淇水中颠簸挣扎的情形象征女主人公爱情婚姻生活的痛苦与危机。“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畔)”则暗示主人公对曾有过的美好爱情生活的失望、痛惜与对负心人的极大愤慨。汉古诗《迢迢牵牛星》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也借“滔滔银河水”表现了牛郎织女爱情婚姻生活的阻隔与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摧残自由爱情的王母娘娘之类的批判。

三、时间与历史的象征

“时间”是除“生命”、“女性”外的“水”的第三个基本象征义。“水”象征着“生命与女性”是与水的神话和水与女性的某些相似品质有关。“水”象征着“时间”也不是偶然的,“水”和“时间”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从存在方式看,他们虽一实一虚,但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其次,从运动方式看,他们都是一种单向的绵延不绝的流动:水流动一去不复返,时间的流逝也是不可逆转。再次,从功用实效看,水为天下所用,能滋润养育人类和万物;时间也为天下所用,能使人类和万物在时间的长河中繁衍生息。正由于“水”与“时间”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孔夫子才在江边发出了那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深长感叹。

中学经典诗文因为是面对青少年的,所以特别注重文学意象的的教育作用与引领价值,因此尤其重视突出“水”意象的“时间”象征义,因为在青少年时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中学经典诗文中用“水”来表现“时间”这个象征义往往衍生三种具体情况:

其一:用“水”象征“个人历史”(历史:已逝去的时间),借此抒发“人生易逝,功业难成”的悲凉。譬如,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苏轼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都借“水”象征个人已经逝去的历史,表达“人生苦短,老之将至,一事无成”的悲凉。李白句若联系后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来看,“时光易逝,流年似水”的象征义就更明显了。

其二:用“水”象征“前朝历史”,借此抒发“时代变迁,繁华不再”的悲凉,或者抒发“朝代更替,江山易主”的亡国之恨。譬如,王安石诗句“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桂枝香》),用“流水”象征“六朝旧事”,抒发了前朝盛事不再的悲凉,同时也对时人没有从六朝覆亡的旧事中吸取教训发出了深长感叹。李煜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蝶恋花》),也借“东流春水”象征南唐不可复得的前朝历史,抒发痛彻心扉的亡国之恨。

其三:用“水”象征“现实时间”,借此抒发“惜时”、“珍时”、与时间赛跑,只争朝夕的豪情。譬如,毛泽东的词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水调歌头·游泳》),就借其中的“水”、“浪”象征目前的大好时光,说明了要珍惜时间,与时间竞争,去创立新中国,去建设好社会主义的豪情。

总之,中学经典诗文中的“水”意象的象征义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生命意识、爱情意识和时间观念,浸透着教材编辑者唤醒青少年健康的生命和爱情意识,以及正确的时间观念的深意。因此,作为教材的使用者要明白编辑者的良苦用心,以“水”意象等为研究对象,探究出其深层意蕴,让青少年在人生的奠基阶段不仅增加文学素养,更形成丰厚高尚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日后成材打下坚实的思想根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夏天的雨和雪
空调
第一场雪
小柳树和小枣树
泡茶
雷雨
期中语文考试
猪宝宝泡温泉
小熊的自行车
一场大雨
我的玩具小首饰
穿衣比赛
小羊过桥
拔河比赛
独自在家
基于SWOT下的大学生创业行为研究
过度教育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研究
遮阳系数对供暖与空调能耗的影响差异分析
影响土壤吸附重金属Cd的因子概述
质量屋中相关关系确定的灰关联方法及应用
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
基于改进层次法的城市集中供热特许经营主体选择评价
利用粉煤灰制备多孔陶瓷砖的工艺研究
建筑物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能量配合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挑战与应对
浅谈大数据在装备保障中的应用
关于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
云背景下的数据库安全性研究
大学数学素质拓展课程的教学实践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卷
台湾高考国文命题旨趣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卷
2011届中考语文复习(二)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学卷
2011届中考语文复习(一)试题及答案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版_专题4_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作文审题
迎接“新课程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语文
教育部:今年高招重点改革考试内容
2008高考语文诗歌专项训练(1)
高考语文:考纲有变化须积极应对
2010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2011届中考语文复习(三)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