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浅谈《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手法的运用

浅谈《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手法的运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4

浅谈《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手法的运用

我国著名老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南州六月荔枝丹》近几年被选入统编高中《语文》课本。这是一篇介绍有关荔枝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它不仅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条分缕析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作者运用了引用这一有力的表现方法,使文章具有清新诱人的诗情画意,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南州六月荔州丹》全文引用故事、史料、诗文共二十余条,指名的作者近二十余人,年代则从唐、宋、明清而至于今。正是因为作者引用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这篇介绍荔枝形态结构及栽培等内容比较复杂的说明文既清晰准确,又形象生动;既有科学的真,又有艺术的美。

一、引用充分体现了形象性文章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的一段话:“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这一段描写,按照由表及里和人们认识事物由外到内的顺序,通过“红缯”、“紫绡”、“冰雪”、“醴酪”四个比喻,准确写出荔枝外壳的红艳,壳膜质地轻柔,瓤肉的洁白,浆液甘甜。可谓描形摩状,细致入微。在描写荔枝林颜色时作者引用了郭明章《荔枝》诗中的“飞焰于天”。作者又引用了北宋邓肃《看荔枝》诗中的“红云几万重”一句。两句引用,以全景的镜头描写了整片荔枝林的颜色,不仅给人以整片荔枝的整体形象,而且给人以诗的意境。在说明荔枝膜时,作者引用了明代徐渤的《咏荔枝膜》“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两句诗。“花瓣”、“桃花”比喻颜色,“风前落”描写其动态,“雨后娇”写出了它的鲜艳。诗句的引用使文章诗意葱郁,趣味盎然。

二、引用充分体现了条理性《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引用不仅使说明更具形象性,同时作者又借引用体现了文章清晰的条理性。

文章开头引述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四句话,实际上是把它作为全文说明的中心和总纲。文章主次分明、有实有虚地说明了荔枝的生态结构和荔枝生产的一些问题。其中介绍荔枝的生态结构是本文的重点,共用十个自然节,占用大部分篇幅;而介绍生产情况只用了四个自然节。重点部分的介绍,作者采用了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而《荔枝图序》中的四句话则成为了文章分项说明的总纲。

“壳如红缯”实际统领2节至5节。2至3节介绍荔枝的构造和颜色;4至5节介绍荔枝的形状和大校接下来第6节写“膜如紫绡”,第7节写“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最后附带介绍了一下荔枝的贮运和花期。四句话真正起到说明总纲的作用。另外文章 最后又引用了苏轼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首诗的引用又是针对文章第二部分荔枝生产问题的,作用是强调了要大力发展荔枝生产。这样就全文而言,文章首尾引文与引诗相照应,充分体现了结构完整条理性强的特点。

三、引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性科学小品离不开科学性。作者在说明中引用了一些资料。在说明荔枝原产于我国时用了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事,从而证明了当时广东已有荔枝了,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已有二千年以上了。又引用了成书1059年蔡襄的《荔枝谱》。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又如引“三峡”的记载,引用宋徽宗和文征明的诗句,其作用都在准确证明“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这些引用,既扩大了读者知识面,使有关荔枝载培的说明有了充分依据,又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性。

四、引用还体现了它极深刻的思想性一般说明文,也都十分注意思想性。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死海不死》等,但象《南州六月荔枝丹》这样通过引用诗文来感染读者的笔法不得不令人赞叹不已。

在说明荔枝不耐贮藏这一特点时,作者引用了杜牧的《过华清宫》这一七言绝句,绝句为“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的后两句既说明了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又指出封建统治者飞骑远送荔枝给人民带来的无限痛苦,表现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无限憎恶。文末作者又引用了苏轼的四句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首诗的引用说明了现今应大力发展荔枝生产,应该能够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这样唐玄宗为杨贵妃飞骑远送荔枝与社会主义发展荔枝生产的目的形成了鲜明的正反对比,这样写不仅使人了解了有关荔枝方面的丰富知识,而且从另一个侧面激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体现出了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最后再说说文章题目。标题“南州六月荔枝丹”本身就是引用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它说明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颜色。这个标题不仅明白醒目,表明文章所要说明的内容,而且充满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

大量引用古诗文,来说明荔枝的有关知识,也正体现了贾祖璋科普作品的创作风格。他的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自然界奇妙的生物为描写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南州六月荔枝丹》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简洁而洗炼,文笔清新而朴实,读了之后,令人神往,余味无穷。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场大雨
夏天的雨和雪
穿衣比赛
小羊过桥
我的玩具小首饰
泡茶
独自在家
第一场雪
空调
拔河比赛
雷雨
期中语文考试
小熊的自行车
小柳树和小枣树
猪宝宝泡温泉
影响土壤吸附重金属Cd的因子概述
云背景下的数据库安全性研究
基于SWOT下的大学生创业行为研究
过度教育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研究
关于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遮阳系数对供暖与空调能耗的影响差异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
大学数学素质拓展课程的教学实践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挑战与应对
利用粉煤灰制备多孔陶瓷砖的工艺研究
基于改进层次法的城市集中供热特许经营主体选择评价
浅谈大数据在装备保障中的应用
质量屋中相关关系确定的灰关联方法及应用
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
建筑物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能量配合分析
2011届中考语文复习(二)试题及答案
2011届中考语文复习(一)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学卷
中考作文审题
台湾高考国文命题旨趣
2011届中考语文复习(三)试题及答案
迎接“新课程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语文
教育部:今年高招重点改革考试内容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版_专题4_正确使用词语
2008高考语文诗歌专项训练(1)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卷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卷
高考语文:考纲有变化须积极应对
2010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