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4
《珍珠鸟》教学反思-----自己的头脑读书
1、齐读课题。
2、等到我们读这篇文章时,一共出现了多少人物?
珍珠鸟一家、“我”(也是作者)、朋友。
追问:除此之外,还有吗?
编写课文的人。
还有最重要的。
我。
对了,我们阅读时一定要心中有我,要用自己的头脑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收获。那么,怎么用自己的头脑读书呢?今天,我们学习两个好方法。第一是质疑,第二是比较。我们来尝试一下。
3、刚刚刘老师给大家看了珍珠鸟的图片,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珍珠鸟。看图,思考,你有什么问题?
4、珍珠鸟,为什么叫珍珠鸟呢?我看这幅图,想起来的一篇课文的题目是《雪儿》。你想象中的珍珠鸟应该是什么样的?
课文中有关于珍珠鸟的外形描述吗?
朗读: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关于珍珠鸟,刘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解答刚才的那个疑问。
好,这就是个小小的质疑、释疑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对珍珠鸟有了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认识。
5、刚才我们说了,等到我们看到这篇文字的时候,经历了作者、编者的手,文章是冯骥才先生写出来的,又被编者选入了教材,我们再来读,那么,我们读到是不是冯骥才先生的原作呢?不是的,刘老师给大家印了一份原作,我们可以发现,作品经过了编者的改编,那么,编者做了哪些改动?和原文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这么改?你觉得是改了以后表达效果好呢,还是原文好?这节课,我们来一起比较一下在我们眼前出现的两篇《珍珠鸟》,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然后分析。
怎么做呢,我们先一起来看两句话。
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指名读,自读,比较交流。
反问——陈述。 编者的语气更强,表达力好。
感受——呼唤。 个体的收获。编者的意图。
6、出示要求:
默读两篇文章,对比,找出不一样的地方,读一读,写下自己的观点。
7、交流。
8、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比较了作者和编者呈现给我们的两篇不太相同的《珍珠鸟》,发现了许多不同的地方,通过思考,也许,我们更能接近作者和编者的意图,这样的比较和思考,对我们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希望同学们能坚持下去,从文字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田野
- 森林中的荷花池
- 今天真潮湿
- 校园的秋天
- 参观西安大雁塔
- 正月十五的月亮
- 秋天
- 一串红
- 美丽的江滨公园
- 国庆夜游珠江
- 钓鱼
- 游黄山
- 田野里的秋天
- 春姑娘来了
- 冬天的使者--雪花
- 苏富比再现强劲走势
- 紫禁城:故宫博物院藏皇家珍品展
- 伦敦佳士得古典大师夜场收获4498.6万英镑
- 平稳中不乏亮点
- 有用的户外
- “卧游”石桥山水画
- 上海泓盛:春拍成交4263万元
- 丹青童趣 2014年9期
- 朵云轩春拍:朱氏专场赢两个“白手套”
- 明氏十六品高仿作品展
- 中国内地买家竞标,助推旧金山邦瀚斯
- 澄怀味象 2014年9期
- 视觉中国梦、艺术世界行
- 《开成石径》典藏亮相香港书展
- “行云流水――熊广琴新作展”开幕
- 长律•长征
- 《飞天梦圆》教学设计
-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学设计
-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 小鹿的减法
- 《写一次游览的经历》作文指导
- 《种瓜得豆》教学设计
- 《美丽的规则》教学设计
-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说课稿
- 小学语文总复习——标点符号专题
- 《敦煌壁画》
- 秋天的怀念
-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 2《大卫》教学设计
- 晏子劝齐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