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是一文诗兼美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但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本文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话对照,情景同现,使得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入课程目标之中,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

基于以上思考,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别》时,试图沿着情感的纬线,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悟两位大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一、整体入手,潜心会文

上课伊始,紧扣题眼“送别”设问,理解“饯行”,初步感知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紧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通过“找、划、写”的方式潜心会文,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两位大诗人的深情。
二、含英咀华,涵咏真情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含英咀华,涵咏真情。比如:“令人敬仰”、“誉满天下”、“一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伫立”、“凝视”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并通过“以读激情”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指导学生不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文本内部,发现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丰富情感。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文包诗”这类课文的教学把握还不够,它既不同于单纯的古诗教学,又不同于普通的课文教学,它要求在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可我在教学中比较重文,对文诗结合处理得还不够细腻。尽管我认为,只要理解了“文”,对诗的理解会水到渠成,但必要的“文”“诗”结合环节还是需进一步落实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逆水而行顾惜朝
学会关心别人
失败并非成功之母
小议“君子动手不动口”
感受《匆匆》
关于时尚
公则生明
驳逆境成材
倾听心灵的钟声
小议实事求是
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
为了自己那一片蓝天而选择
烦恼——人生中的一块绊脚石
真理
小议“君子动口不动手”
初中语文课堂当充分体现教学智慧
库尔贝和他的现实主义艺术
初中英语课堂“学案导学”模式的运用及思考
词块在英语写作中的优势分析
中学阶段字词教学方法艺术谈
拒绝随意使用,守住语言规范
加强职专生语言能力训练之我见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
浅谈汉代儒学
关于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率的措施分析
论动态生成的初中数学课堂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法的合理运用
通用技术课堂教育体验
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的点滴做法
夜莺的歌声教学(支玉恒)教学反思教学
13夜莺的歌声一课一练(附答案)教学反思教学
夜莺的歌声教案四教学反思教学
夜莺的歌声教案二教学反思教学
夜莺的歌声教案三教学反思教学
13 夜莺的歌声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教学
小英雄雨来照应的运用教学教学反思
夜莺的歌声教案一教学反思教学
夜莺的歌声教案五教学反思教学
夜莺的歌声-教学
小英雄雨来教学建议教学教学反思
13夜莺的歌声教案B案教学反思教学
14* 小英雄雨来之教材分析教学教学反思
13夜莺的歌声教案A案教学反思教学
夜莺的歌声教学后记教学反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