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5
《诺贝尔》教学反思二
周希本节课教学结束后,自我小结,我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充分解读了文本,利用了文本的教育教学作用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导性作用,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按照往常的思路,写人文章的教学目标重点约定俗成地被定位在了体会人物的精神上。然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学课文也能够初步领会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么能够从文本中教些什么?学生又需要些什么?经过请教、思考,最终觉得《诺贝尔》一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更要“教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
于是,我把教学目标重点定为了“体会诺贝尔勇于发明创造、献身科学的精神,知道诺贝尔在科学发明上取得成功的原因”。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试教效果相比,学生的思考更深入,实质收获也更多。
2.从收到放,注重了学生情感体验,尊重了学生的主体认知在第三个环节的设计上,我所想达到的目标就是“深入了解诺贝尔成功的原因”和“诺贝尔勇于实践、献身科学的精神”。刚开始,为了长文短教且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通过导语将第六小节的内容一带而过,重点讲读第8、9两小节。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跟着老师在走,是被动的“接受”学习,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违背了“学生主体”的原则。经过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改成了以“诺贝尔在研究炸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主要问题,放手让学生“读——找——说——读”。对于教师来说,过程变得更简洁,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但是这样的问题却忽略了文本的特点——感人。于是,我把问题改成了“在诺贝尔研制炸药的过程中,哪些事例最让你感动?”。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读——品——说——读”,有效地将对文本的利用和对学生的关注结合在一起。
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对第三环节设计的改进上,但是不足之处也同样暴露在这一环节之中:
1.品读不够深入。在词句的品读上,有些没有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学生说得较少,说得浅,缺少亮点。
2.写话的环节目标指向不明确。没有能够利用好文中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把话写细致。如果在写之前先交流“可能碰到哪些困难?”学生的想象写话会更加切合实际些。总体上说,《诺贝尔》一课的教学经过多方的指导算是比较顺利的,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课堂中客观存在的不足还需要得到指正和帮助,个人的教学方法技巧也还需要得到更大的提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上海
- 家务运动会
- 神奇的喷泉
- 秋天来了
- 秋
- 美丽的淠河
- 奇妙的秋天
- 登中岩
- 游沙湖
- 耕乐堂的根雕
- 找春天
- 秋登朝阳亭
- 山村的晨
- 秋天的校园
- 秋天的田野
- 钧瓷孔变 2014年7期
-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
- 融,以丝之名
- 讲述森林的秘密
- 蔬果翻新计划
- 农村配网智能管理系统建设
- 无名指上的牧羊人
- 浅析娱乐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之制作特色
- 略论英国保守主义的演进
- 巧用错误成就精彩课堂
- 惊艳了时光 温柔了岁月
- 笔上雕风华
-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预测
- 清风送扇语
- 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活方式
- 船长 教案教学设计
- 猫和老鼠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百花园三 教案教学设计
- 合在一起成新字 教案教学设计
- 日月潭 教案教学设计
- 永生的眼睛 教案教学设计
- 有趣的没字 教案教学设计
- 故宫博物院 教案教学设计
- 邮票上的齿孔 教案教学设计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案教学设计
- 作文教案《走进市场》 教案教学设计
- 敦煌壁画 教案教学设计
- 巧妙激趣轻松识字 教案教学设计
-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教案教学设计
- 小树谣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