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4
好一个“弹”字——《山谷中的谜底》教后有感
好一个“弹”字——《山谷中的谜底》教后有感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特地浏览了一下网页,看到了一则教学实录,心中涌起一阵澎湃。随后也以此为样本进行教学。现摘录如下:
一、领悟“弹”的意思,荡漾“弹”的遐想。
师:我们都知道谜底了,那么到底是什么让雪松能巍然屹立呢?是雪松什么样的个性才能如此的呢?老师想请学生好好地读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吗?
生:弯曲。
师:是一个字!
生:弯。
师:一直弯着能行吗?你看雪松多挺拔呀!你们能找到更好的字吗?
生:弹!
师:好一个“弹”。(我把那个“弹”字大大而公正地写在了黑板上。)我们看这个“弹”字,如果能“弹”,你感觉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有力。
生:快。
生:有韧性。
师:我们看读读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雪松的这些特点呢?
生:我从文中四个“反复”可以看出,雪松很有韧性。
生:文中“立即”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弹的速度快。
生:“依旧”可以看出雪松的有力。
师:正是雪松具有了“弯”的能力,更可贵的是它有“弹”的本性。我们才可以看到它挺拔苍翠的身姿啊!
二、读出“弹”的味道,激发“弹”的思考。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就着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这句话。后面的省略号你知道省略了什么吗?
生:省略了“反复地积,反复地弯……”。
师:如果没有这个省略号,我们该怎么读呢?
生:那就永远也读不完了。
师:我不信,我们来试试看!(每次学生读完这段话,我就用不同的语气引读“就这样……”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声音从认真到嘻笑,从嘻笑到认真,从认真到激动,从激动到新奇……一遍遍的朗读中,学生对于雪松“弹”的本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同学们,你们读出了什么了吗?
生:我感受到了雪松的韧性,百折不挠的精神。
生:我不禁暗自佩服起雪松弯曲而不忘站起的精神。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作者的启示吧!
三、写出“弹”的意味,留下“弹”的空间。
师:通过读了启示,其实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这样的人。老师记得日本有位曾经刷马桶的部长。她在刷马桶的工作中,能将马桶中的清水来解渴!这不就是一种雪松的精神吗?
生:勾践的卧薪尝胆,正是能这样的弯曲,才有了将来的崛起。
生: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将来成就了一番事业。
生:武则天曾经做过庵院的尼姑,可是后来却成了一代女皇。
师:其实,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事情也很多。
生:我伯伯在工作的时候,抛弃了原来的高薪,而是到了一家底薪的公司上班,后来才成为了现在的经理。
生:我妈妈每次在爸爸有怒火的时候,总是默默承受,后来我总能看到我爸爸讨好妈妈的情景。
生:每当表弟来我家,我总是能忍受他随意翻看我的书籍,摆弄我的玩具,阿姨总是在别人面前表扬我懂事呢!
师:我们学到这里,我们再一次看看黑板上这个大大的“弹”字,此时,你感觉它是一个怎么样的“弹”呢?说好了,老师奖励你把你的见解写在黑板上。
生:弹——充满自信的弹。
生:弹——充满智慧的弹。
生:弹——充满生机的弹。
生:弹——充满希望的弹。
生:弹——令人激动的弹。
生:弹——充满韧性的弹。
师:我们来看看黑板上这么多你们对“弹”的认识,老师最后祝愿我们每一个孩子将来都拥有一个能“弹”的灵魂,能“弹”的秉性,能“弹”的勇气。
反思:看了这则关于“弹”的见解,我由衷地感到佩服。这种深层次的解读,是思维火花的闪烁,是智慧清泉的喷泄。正如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秋天的怀念》这一课,她就紧抓“好好活!”这句话,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领学生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情感冲浪。这正是教师对文本深入钻研的体现。我试教下来有一种淋漓尽致的感觉。但事后想想,特别是读了文章的最后一段:“确实,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以后,觉得“弯”比“弹”更为重要。因为这是作者的观点,也是全文的中心所在。由此看来,解读教材可以是多元的,但不能背离文章的主旨。总之,由上例我深刻感受到教师深入钻研文本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为何特级教师上的课那么有滋有味了。这正是我需要努力的地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你辛苦了
- 回忆录
- 给我印象最深的同学
- 我
- 我的同学
- 我的爸爸
- 凶猛而又幽默的爸爸
- 向游乐园挑战
- 我的好伙伴
- 我的爸爸
- 要爱护眼睛
- 美丽四季
- 我的新作文书
- 秋游青春公园
- 我有一个不错的爸爸
- 收获片刻的心灵安定
- 七种颜色的伦敦火车站
- 那些走过的弯路和爱错的人
- 让酒香扶起倦怠的灵魂
- 马来西亚民俗研究
- 月亮上的雪人
- 民俗旅游与生态旅游比翼双飞
- 郁金香延长花期的几点措施
-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景点导游词的英译
- 洛阳古城旅游演艺开发模式探究
- 云南春兰奇蝶花欣赏之一
- 站着写作的海明威
- 无法呼吸的时刻
- 一抹俏朱红,六月初长成
- 你等的人不是我
- 白素云:从2007年高考看2008年高考古代散文备考
- 使用实验教材的几个误区与应对策略
- 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雷雨》
- 记叙文开头十法
-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 《陈情表》课堂实录
- 《故乡的榕树》“一课多型”教学设计
- “人性”与“奴性”之间的“陈情”
- 一次美的洗礼——《春》的教学案例
- javascript:;
- 小学生挑战课文的逻辑性和真实性
- 《前赤壁赋》赏析
- 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改革思考
- 关于中学语文教材评价标准的探讨
- 鲁迅小说的解读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