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让自己的心灵为之而震憾
又一次教学到《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了只老天鹅勇敢顽强的破冰场面始终萦绕在我的脑中,生动而又鲜明,充满震憾。在教学之前,我在想,如何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让学生们也能有这样的感受,让文本对他们真正地震憾一次呢。
在教学时,我并没有从斯杰潘老人引入,而是由课题直接引入,让学生说说课文是写“天鹅(勇敢顽强)(破冰)的故事。”然后直接教学“破冰场面”,在教学破冰场面时,在适时引入当时的环境,即寒潮降临情景。这样会更加突出这个破冰场面。
破冰场面又有三小的情景场面,即老天鹅破冰,群体破冰,觅食图,这三个小场面中,当然老天鹅破冰最有感染力,所以这个片断教学也应扎实重点地教学。教学这片断时,我采取“读出真实的画面”“能感悟到画面中老天鹅的勇敢顽强”“再把自己脑中的画面,心中的震憾读出来”。想达到这程度,必须扎实有效地组织学生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真切地对话。也必须得从细到,从那富有活力的词语入手,如“腾空而起”应是什么的气势,“重重地”又是怎样的形象,“石头似的”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我让学生说说一把老天鹅比作石头这准确吗?从讨论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天鹅此时已不把自己再看成是天鹅,而是破冰的工具了,它和石头一样,都是不怕疼的。当然不怕疼并不是说不疼,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是拳头脚撞击冰好像还能承受了,而如果就是让自己的胸脯直接撞击,恐怕半米高我们就无法承受。就是从这些细节中,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它的顽强破冰精神,然后让学生再把这种理解,这种敬佩读出来。我感觉他们的心灵也真正受到一次真情地洗礼。
接下来的两个小场面,也采取类似方法,但都是一带而过,让学生在脑中有这个“电影”即可。
当三个小场面教学完之后,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就是斯杰潘老人,你会不会打,让学生再一次说说对天鹅的真切感受。
在临下课时,我又引入了《马鹿有情》这个小故事,我动情地讲一遍,又让学生动情地谈一下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触到动物原来也是这样有情有感,有灵性。
记得原来上这一课时,教学方法与这类似,但在具体处理时,有所不同,上一课太偏重与课外资料的引入,而这一次花费大精力,让学生对重点的语言文字,重点的词语,反复品读,让其真正地能“读进入”“走出来”,真正地达到感悟积累层次。因为我明白,阅读课真正的魅力与价值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展示语堂的情趣,而不是借助其他的手段来吸取学生。
我也看一些老师在教学这课时,采取从头引入方法,我感觉这方法不够实效,很容易冲淡文本中的那些鲜活场面。在教学时,直到最后我才抛出“假如你是斯杰潘老人……”除此根本没有涉及“我”与斯杰潘。
其实我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多一点“直接有效”“围绕情感主线重组文本”“抓住最有价值的细节”。
让学生能从抽象的文字符号中,读懂生命的意蕴。然后又能把这个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让他人也为之震憾,这就是我要继续追求的语文教学之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夜晚的风波
- 拾金不昧
- 舅舅的水厂
- 游清水岩
- 民俗乐园
- 公园里看钓鱼
- 捐书仪式
- 桌椅的对话
- 一堂有趣的语文课
- 国庆游玩
- 我爱我的家乡南昌
- 奶奶家的中秋节
- 乌贼
- 爸爸帮姥姥修手电筒
- 买面粉
- 试论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品质之培养
- 试论陌生化理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关于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的调查分析
- 对于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 关于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 试论高职项目教学中的学生团队作业评价探讨
- 浅论高职院校教师同行评价机制问题及其对策
-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关于中职生“职业适应期”的职业指导探究
- 试论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法研究
- 试析以多元智能人才观指导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的尝试
- 关于网络教育在湖南农民培训领域中应用现状与对策
- 关于高峰体验课程
- 试论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探略
- 关于“任务引领型”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 《最后一课》环境描写
- 郑振铎:《最后一课》
- 《最后一课》中破折号的用法
- 《最后一课》课文背景知识
- 《最后一课》人物描写
- 《最后一课》课文鉴赏
- 《最后一课》探究活动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 《最后一课》写作特色
- 《最后一课》肖像描写
- 《最后一课》疑难解析
- 《最后一课》语法修辞
- 《最后一课》课文评点
- 《最后一课》重难点讲解
- 《最后一课》词义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