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5
《望月》教学反思
本册教材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望月》是第三篇与月亮有关的课文了。
本文叙写了“我”和小外甥江上赏月的情景。文中有对月夜江色的描写,有舅甥赛诗的经过,有外甥对月亮的独特想象。“我”和小外甥喜爱月亮之情跃然纸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形象鲜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因此,教学本文,我主要在了解事件梗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月夜江景之美、回忆描写月亮的古诗、体会小外甥的独特比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浓墨重彩,仅用了4句话,就把月下江景描述得美轮美奂。同学们都被这美好的月色所吸引。于是我因势利导,运用探究法,设计问题,进一步引导探究月与“我”的关系:“那么,是什么样的月亮把我叫醒了呢?”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安详”、“吐洒”、“晶莹闪烁”、“镀” “隐隐约约”、“黑色剪影”等词来体会月光的清幽淡远和朦胧、宁静等特点。孩子们在赏析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月光之美,享受月光之美,这样他们才懂得了是美丽的月把我叫醒了。月亮不仅叫醒了我的身体,还叫醒了我的心。我沐浴着这美丽的月色,陶醉在月的遐想中。此刻的情感该是多么的愉悦。学生们才真正明白了我与月的关系的密切,也更深刻感受了月亮的美好,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角色诵读课文。通过诵读课文中关于月亮的诗句,使学生感受月亮的形象、意韵。让学生充分理解,柔美的月光不仅把我叫醒了,也把小外甥叫醒了。从而理解使我们沉醉了的原因。
同时,我还要引导孩子们抓住小外甥与“我”的对话,引导他们体会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和天真活泼。正是这种聪明好学,才能让小外甥积累那么多有关的诗句,也正是这些有关月的优美的诗句,才能让他沉醉。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学习愿望,培养他们善于积累、勤奋好学的品格。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妹妹
- 母爱无私
- 我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我最敬佩的人——尼古拉特斯拉
- 我的妈妈
- 奶奶回来了
- 老师的……
- 这就是我
- 我最崇拜的人
- 我的妈妈
- 我的朋友
- 我的父亲
- 妈妈的爱
-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 怀念周巍峙同志
- 在兼收并蓄中推动唢呐专业音乐的发展
- 合唱与现代城镇社区文化精神的构建
- 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
- 千花未放妍 一曲独自新
- 湘江边飞来幸福鸟
- 第三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研讨会综述
- 文化传播 视听盛宴
- 在田野上收获文化的思考
- 跨族群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
- 理论、教学与创作的三重对位
- 高甲戏传统曲牌的结构原则研究
- 加拉米安小提琴教学思想范式:一个专亚教学实践应用
- 缅怀导师周老巍峙
- 乡音悠悠述爱意 乡愁浓浓作诗情
-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及译文
-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 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的理论观照——评《母语教材研究》
- 高考作文逼你做假把式的人生哲学家
- 不要淡忘了课改的使命
- 语文教学的三种课型
- 教学设计要根据文体特点
- 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 2008年高考语文备考要点
- 关注课程标准下的几种阅读能力
- 浅谈执教《共同的家》教学感悟
- 鲁迅反对给孩子读《狂人日记》及《呐喊》
- 呼唤具有审美特质的散文教学
- 积极审慎推进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