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5
《灰椋鸟》教学反思
本篇散文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课文虽长,课结构清晰,当我在黑板上板书:“归林前”、“归林时”、“归林后”三个小标题后,学生一下子对这篇长长的课文有了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我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马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来了。
(一)壮观场面
先让学生细读课文,用笔找出能体会出百鸟归林的“壮观”的词句。“不动笔墨不读书。”自学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交流时,相机出示第四小节,学生重点抓住“排空而至”、“数百米长”、“巨大”、“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语来体会。指导朗读时,先练读这些重点词,读出壮观之势,再将词语放入到句中进行练读。接着,我设计想象说话:如果你就是一只灰椋鸟,你会倾诉、呼唤、应和些什么?这一情景创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实现了个性化阅读,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
(二)热闹之情
“夕阳已渐渐西沉,灰椋鸟们还不肯过早地安眠,林中又会是一番别样的景象。”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找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一读,在同桌交流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全班交流时,我相机出示两句话。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让学生回到一开始灰椋鸟给我们留下的印象,进行比较朗读,感悟夕阳映照下,如翩翩起舞的少女般的灰椋鸟的美丽。从而对灰椋鸟更添喜爱之情。指导学生美美地读好这句话。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播放鸟鸣声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在欣赏时边让学生想象,这声音如——似——。这样热闹、欢快的百鸟争鸣图,我们能不被它感染吗?此时的你会情不自禁地欢呼什么?学生抒发出内心的感情后,配上优美的音乐,带上喜爱的情感,齐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通过“读、找、悟”与文本真切对话,学生自主学习,收获不少。我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他们能自己感知、发现,在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感悟、通过句式感悟、通过情景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奶奶回来了
- 妈妈的爱
- 母爱无私
- 我的妈妈
- 我的妹妹
- 我最崇拜的人
-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 老师的……
- 我最敬佩的人——尼古拉特斯拉
- 我
- 我的朋友
- 这就是我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我的妈妈
- 我的父亲
- 在兼收并蓄中推动唢呐专业音乐的发展
- 在田野上收获文化的思考
- 缅怀导师周老巍峙
- 合唱与现代城镇社区文化精神的构建
- 文化传播 视听盛宴
- 理论、教学与创作的三重对位
- 第三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研讨会综述
- 怀念周巍峙同志
- 跨族群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
- 高甲戏传统曲牌的结构原则研究
- 千花未放妍 一曲独自新
- 乡音悠悠述爱意 乡愁浓浓作诗情
- 湘江边飞来幸福鸟
- 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
- 加拉米安小提琴教学思想范式:一个专亚教学实践应用
- 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 积极审慎推进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
- 鲁迅反对给孩子读《狂人日记》及《呐喊》
- 不要淡忘了课改的使命
-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 高考作文逼你做假把式的人生哲学家
-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及译文
-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 教学设计要根据文体特点
- 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的理论观照——评《母语教材研究》
- 2008年高考语文备考要点
- 关注课程标准下的几种阅读能力
- 语文教学的三种课型
- 呼唤具有审美特质的散文教学
- 浅谈执教《共同的家》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