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灰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件声像导入课堂
1、课前课件展示徐秀娟及其丹顶鹤的图片,并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上课问好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是否知道为救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而牺牲在黄海滩涂的姑娘徐秀娟。
2、教师讲述:这是一位爱鸟的姑娘,她17岁那年随父亲在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当临时工,仅用三天时间就识别了所有鹤的生年、编号,把不同年月、不同种类、不同脾性的鹤儿分类围圈起来。1986年,她刚从东北林业大学深造结束,就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聘请,到这里开展越冬地鹤类驯养繁殖与研究工作。仅仅一年之后,这位来自东北的姑娘失踪了,她为了救护失踪的丹顶鹤黎明沉入河底,永远地失踪了……但是,她对丹顶鹤的关爱,对鸟类的热爱以及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却永留人们心田,这首《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凄婉地诉说着一位化鹤归来的美丽精灵……
3、导入课文:就是这位徐秀娟,在盐城工作期间,创作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灰椋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徐秀娟对鸟类的热爱尽在其间。
二、设疑对话初读课文
1、解题感知灰椋鸟的样子: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会说话的鸟儿?八哥,就属于椋鸟的一种,椋,古书中所讲的一种木质坚硬的树,叫椋子木,所以用木字旁。在我们盐城呢,多的是灰椋鸟,大家知道,为什么叫灰椋鸟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给大家读一读,大家集体读,(课件展示)这就是灰椋鸟的……(样子)
2、感受灰椋鸟的爱叫:这种椋鸟会不会说话?但它也有一个跟嘴巴有关的突出的特点,大家知道不?能不能把它爱叫的句子找出来给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同学们集体读一读。
3、设疑提示文章重点:现在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大家给老师解决一下,既然灰椋鸟灰不溜秋黑乎乎的,有什么写头?如果一下还有困难,不妨……(作读书状)这时候采用默读的方式比较好,静思默想其义自现。(归林壮观,入林热闹)那些内容描写了壮观和热闹的场面?(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和图片,引导观察和集体朗读,注意相机为椭、栖、喧进行正音、辨形)
4、提问:现在,能不能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注意要简洁。思考一下再回答。
三、理清明暗两条线索
1、分段:读到这个份上,大家知道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寻找心理线:作者喜爱灰椋鸟吗?是啊,老师多问了,不喜欢会写吗?那么,课文中有没有明显的词语写出了作者对灰椋鸟感情的变化?(有什么好看的呢?再也忍不住了,果然,情不自禁地欢呼)
四、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1、默写本课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你最喜欢哪些写鸟的句子?先抄下来,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春风吹
- 生命的意义
- 我们的辩论会
- 别了,我的家乡
- 秋雨
- 树的叹息
- 去“虫”记
- 我爱家乡的竹林
- “十三”离家出走
- 打针
- 摔出一个一百分
- 可爱的蚕宝宝
- 桑叶告急
- 关心我们的祖国
- 试论党纪严于国法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
- 高校诚信教育对提升大学生诚信水平的探讨
- 亳州市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 高校基层工会推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 高校党组织服务农村的有效途径探索
- 中国《护士伦理准则》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
- 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对加强学风建设的影响
- 离理性越近 离灵魂越近
- 法学专业实习指导的探索与思考
- 文艺学学科的人文属性与文艺学教学改革
- 创新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途径探讨
- 兰纳的丧葬习俗研究
- 提升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实践探索
- 批判性阅读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 微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碎片化学习对策研究
- 散文诗两篇
- 祭十二郎文
- 《诗五首》教学设计
- 山民
- 《愚溪诗序》
- 《小橘灯》教学设计
- 《莺》教学设计
- 展现人的舞台——网络环境中《雷雨》教学案例
- 琵琶行
- 《登泰山记》
- 短文两篇——《〈鲁迅诗稿〉序》《我为何而生》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卧看牵牛织女星》教学设计
- 愚溪诗序
- 展现人的舞台——网络环境中《雷雨》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