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金口善开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二年级的课堂“小手如林”、“小口常开”;而到高年级学生则是“金口难开”,可是下课时,同学之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可谓是一常见的“怪象”。那在我们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善于表达,“金口乐开”、“金口善开”呢?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之间的思维与表达存在差异,要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课上,真心诚意地善待每位学生,即便是学生问出了、说出了自己没有准备的,不愿听到的话,教师也要耐心的、认真的倾听。课后,要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各种情感倾向。
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宽容、友好、真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并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可谓“一石多鸟”。
2.营造开放的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关系着学生言语意向和表达欲望。
在学生叙述自己发现问题、思考过程、得出结论时,教师决不插嘴打断或表示出不耐烦情绪。因为循规蹈矩的学生不会插嘴、胆小怕事的学生不会插嘴、不动脑筋的学生不会插嘴,只有那些上课精力集中,思维敏捷,具有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才会。
3.开展积极有效的小组合作
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是以平等为主要特征的人际交往。同伴交往的平等性使得双方都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他们自发地相互模仿、交流、评判,可丰富自己的思维箱,充实自己的言语库。
通过讨论,对于养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思维的缜密性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课后,老师也可布置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题目引导学生交流、合作。
二、培养表达的有效技巧。
语言的表达需要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规则,虽然“言无定法”,但也不得“无法”。教材的语言严密精练,逻辑性强,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简洁性,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自悟教材中语言的精辟点,多提供一定的“句式”为学生“引路、导航”。
1.为学生开表达之“源”。
如果学生按照阅读小说的方式较少分析思考的话,收获甚微,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1)教给学生一套符号。
如规定条件用“”、问题用“?”、重点词用“▲”、公式用“□”、注意的词和句用“......”等。
(2)精心设计阅读提纲。
要使学生较好地领会和理解教材,教师还须精心设计阅读提纲,开导学生的阅读思路。如教学《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教师可设计这样阅读提纲:⑴书上怎样举例说明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⑵能否找到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⑶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区别?
设计阅读提纲时,教师要注意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握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
2.为学生辟表达之“径”。
在教学概念时,引导学生用“……,叫做……”、“……统称为……”来表达。当概念为属加种差时,可用“……的图形(四边形,式子……)叫做……”。
在公式推导时,教师也应适时提供词语及其表述方式。如归纳推理:是……是……它们都是……;类比推理:……有……有……它也可能有……。
在应用题教学中的说思路:根据……和……可求……加上……最后可以求出……;要求……需要知道……和……已经知道……,……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来。
三、拓宽评价的形式渠道。
通过适当有效的学习评价,可以调控教学,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言语一发而不可收。传统单一的教师“一锤定音”的评价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泯灭了学生自身的“沉睡着的”力量。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上进心强,荣誉感强,因此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予以评价,可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满意。
1.强化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同学之间进行的评价,可以培养他们判断、选择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可以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纠正语言实践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可以使他们听得更明白,更深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巨大魅力,这给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及他们能力的发展带来教师讲解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2.淡化封闭的总结性评价。
传统的封闭式问题的评估比较强调考察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并以此作为考察学生能力的基础。因此存在着诸多缺陷:记忆性的问题多,思考性的问题少;靠程式化和技能化解决的问题多,需要高层次、开放性思维来解决的问题少……长此以往,学生会偏重记忆能力,颓废言语表达能力。
所以教师应淡化这些考试中学生取得的“成绩”,摒弃“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做法。教师可增加听、说、读等的口试、面试等考察形式:口算题可利用直接说得数、写得数;概念题、图形题,应用题等也可利用说意思、答过程、提条件、补问题等方式进行口试。
3.细化教师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贯穿教学始终的评价,因此每次提问都可以看作是考察的机会。
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流利时要表示赞扬、肯定,为下一次的出色发挥和全班同学的踊跃发言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如学生的回答或学生的学习行为出现一些问题时,教师要点出其中的不足,如:“你分析得很有道理,但是老师要给你纠正个词儿……”“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但你表达得还不是很清楚。”如果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教师不要横加指责,而是感谢他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判断正误的题例,并就此开展讨论。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只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培养学生表达方法、拓宽评价的渠道,我相信,小学数学课堂不仅会“小手如林”,还将“金口乐开”、“金口善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建立“S”星球
- 幸福的回忆
- 杭州之美
- 过年真快乐
- 龟兔第二次赛跑
- 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的世界
- 校园的春天
- 伤心的一天
- 飘•韵
- 鸟趣
- 红树林
- 那一次妈妈哭了
- 写作的乐趣
- 最宝贵的一句话
- 五龙谭
- 基于文化产业视角下提升呼和浩特城市品牌的对策研究
- 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下航空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
- 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模式研究
- 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物流管理效率的方法初探
- 棉花新政 棉农三盼
- 应急物资的政企合作储备模型研究
- 航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透过“双十一”浅析电商物流
- 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困境分析
- 浅析航天企业采购合同风险控制
- 加强天津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对策分析
- 浅析物流的是与非
- 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差异探讨
-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文献综述
- 基于TQM的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 《依依惜别》演讲稿
- 《慈母情怀》教学反思
- 聆听《慈母情怀》有感
-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 沐浴桂花雨的芬芳──《桂花雨》教学后记
-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
- 成长足迹(二)依依惜别阅读材料
- 《看菊花》——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 《黄果树听瀑》教学后记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叙事
-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 《鲁滨孙飘流记》课后反思
-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 欣赏,领会,创造——《泊船瓜洲》听课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