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鲁迅反对给孩子读《狂人日记》及《呐喊》

鲁迅反对给孩子读《狂人日记》及《呐喊》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鲁迅反对给孩子读《狂人日记》及《呐喊》

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二日,《京报副刊》发表孙伏园(化名曾秋士)《关于鲁迅先生》一文。文中谈到,鲁迅听说他的小说集《呐喊》一出版就被请进中小学课堂之后,不但感到极为沉痛,而且此后一看到这本书就讨厌。因为他很不愿意孩子们读到他的作品,最不愿意孩子们读到小说集中的《狂人日记》。他说:“中国书籍虽然缺乏,给小孩子看的书虽然尤其缺乏,但万想不到会轮到我的《呐喊》。”他甚至激愤地说,这书不但没有再版的必要,简直应该让它绝版,他甚至不想再写这一类的小说。

孙伏园文中还谈到鲁迅对于自己的小说作品之评价。“我曾问鲁迅先生,其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我问他的好处,他说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明显,有大家风度。”鲁迅说得明明白白,他是要表达对于弱者的同情,同时揭示人间的冷漠。可是几十年来中学课堂对于《孔乙己》的解读,老说作者是要讽刺孔乙己的迂腐,批判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此一解释跟作者的立意距离甚远。讽刺不如同情来得厚道,封建礼教也比人间狭窄。礼教吃人仅是文化悲剧,人间吃人则是存在意义上的悲剧。作者批判的矛头是指向社会的,对人物则很是温厚。我们的教育系统和文化解释系统,为什么总是要把人引领到最冷酷、最残忍的思路上?虽然解读作品不能全受作者本人意见的局限,但作者的意见无疑是指引我们进入作品最权威的路标。

鲁迅的态度表明了他对孩子读物的一个想法,就是不应该老是让孩子看见血腥、丑恶、残酷和绝望。而应该选择那些充满理想、充满光明、充满善念和爱心的作品提供给孩子。我们能否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前不久从网上读到苏三提交的文章《给小学六年级课本编写者判卷》,这位学生家长说:“课本非但缺乏美感,而且充满了残缺的意象,课文展现的是一个不安而悲惨的世界。这对于少年时期的孩子们来说,可能会有一定潜在的心理损害。假如你认为让孩子们充分接触残酷的世界是应该的,那么我要说,周围现实世界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锻炼,在语文课本中就没有必要加上这一社会教育的负担了吧。在这个有限的语文教育空间内,还是让小孩子们专注于语言的美感更好些。”

作者进一步发挥说:“有美丽的梦是人生的一大美事,给孩子们做美梦的时间我个人认为是越长越好的。人生不过就几十年,可以做梦的时间实际上非常短。我常常有感于中国学生的思想过于复杂,学习的负担也过重了一些,往深里想,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人生残害。革命时代既然已经过去,就让孩子们该单纯的时候就单纯一些吧。”

在基础教育中,不应该着重于批判,而应该着重于孩子精神世界的建设。鲁迅的态度和这位学生家长的意见,传达的都是这个意思。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读书故事
我的写字故事
我的好朋友
我的本领
那件事,我真难忘
以诚待人
我一直记着那杯水。
醋之“战”
我发现了鬼火的秘密
我最难忘的一次旅游
元旦趣事
我的小伙伴
2009·难忘
我最爱旅游
让我高兴的一件事
看看你家乡改名前曾经多“风雅”
中职英语教学中语境教学法的应用探析
到火山去开烧烤店
“才能并非天生”
互动式教学方法在音乐剧教学中的应用
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小茶馆与大时代
让乐器美妙的声音加入我们的音乐课堂
给亚马孙雨林装上『耳朵』
先从哪块西瓜吃起
高校视唱练耳课程的现代化设计
浅析当前舞蹈教学的主要制约因素
浅谈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当柴米油盐突然来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
2010年秋季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C卷)
岳池县城关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3
金平区07-0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海州实验中学2011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卷及答案(苏教版)
09-10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
四乡五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B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A卷)
凤南中学06-07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09年-10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2010-2011学年度期末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