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语法知识教学何罪之有

语法知识教学何罪之有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2

语法知识教学何罪之有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的教学,这一思想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和学者的认同。而作为语言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法知识的教学和考试却仍让不少专家学者和一线语文教师狐疑,甚至反对。语法知识的教学和考试真错了吗?在对语法知识的教和考大加挞伐的同时,我们丧失了什么?这些问题不得不令人深思。

一、知识的学习并非十分可恶

初中课改已五年了,当激情退潮回头审视这五年的课改时,不难发现在这巨大成绩的背后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就是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显得浮泛与松散,错别字大量出现,文句不通或毛病多见,情况比以往严重得多。这或许不是课标自身的问题,或许是一线教师对课标理解的问题,是高层专家学者解读课标的问题,但不管是谁的问题,总之语文教师对知识传授与训练的理念淡薄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知识的传授在理科那里、在外语学科那里始终没有松懈过,唯有在语文学科这里,在母语教学中却淡薄了,或者说模糊了。

我们常常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称为语文学科的三维目标,正是这三维目标撑起了语文学科的宏大空间。其中知识和能力应该是三维目标的基础,而知识更称得上是基础的基础。从母语教学的角度说,母语知识的学习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科存在的命根。对于这一点,张志公先生生前曾强调过否定知识,认为提高语文能力根本不需要科学知识,甚至根本就没有科学知识之言,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对于提高下一代所需要的语文能力是不利的,应当彻底改变。他还谆谆告诫大家,我们不能满足于应用从生活实践中学到的那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如果有人认为张志公先生的话远了点,我们不妨再听听北大温儒敏教授最近所说的话工具性也不是个坏东西,完全应当理直气壮地抓工具性。温儒敏教授所说的工具性自然包含着知识的教学、训练、在内。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正是学习与积累知识,并使之转化为能力的最好时期。不少学生可能中学学习阶段结束就无缘上大学,就要走上社会谋生了,语文知识掌握的多寡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一个语文知识掌握不多、语文能力不强的人,要指望他有诗意的生活,指望他有较高的人文素养,那是痴人说梦。所以重视知识的教学,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训练理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或可称为支柱内容。

二、语法知识的教学与考查应理直气壮地进行

语法知识的出现如果从《马氏文通》算起已有一百年了。一百年来,正是语言学家的呕心沥血与殚精竭虑,才有了我们民族语言的语法知识,他们对汉民族语言规律的寻找与总结已有了很辉煌的成果,这是汉语言学家对民族语言抑或全人类语言的伟大贡献。学一点语法,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使自己的说和写更正确,更规范,理应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对此,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由于以前的语法教学搞得过于烦琐,考试又主要注重语法知识术语的考查,使学生学习语法知识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对此做纠正与改造是完全应该的。但现在的情况不是在纠正,而是真正地“颠覆”了。先是专家学者在解读课标时声嘶力竭地要求语法不必教,更不能考,让学生自己看看,有问题提就可以了。继之教材(如人教版初中教材)又将语焉不详的语法知识作为补白放在角落里,于是语法知识的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这样就出现了学生读不懂复杂句子,自己写句子常常犯了病还不知道有病的缺陷。在读较难文言文的时候,由于没掌握语法知识,所以无法解读古代文章中特殊句子的意思,更不要说正确翻译了。为此,我们感到了忽视语法知识教学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大声疾呼重视知识的教学和训练,特别不能漠视语法知识的教学和训练。无锡市的语文教学向来就得到行家的好评,高考六连冠的成绩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无锡市语文教学的实在与功底。为了不让这一优势弱化和消磨,最近三年,在初中,我们围绕语法教学和评价做了以下工作:

1、和一线老师一起认真全面地领会课标精神,课标在评价建议中说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这是怕考名词术语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的理想要求。但课标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上又是开放的,如课标在课程目标中对这一点的建议是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要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就必须进行语法知识的学习,而靠初中生有限的语言实践经验是无法解决阅读中的语言难点的,教材中简之又简的语法知识要学生自己去理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能力对学生进行语法知识的传授与训练。

2.教材在语法知识的编排上采取简单化的处理,并以补白的形式出现,这恐怕有他们的难言之隐,这就要靠我们教师自身努力地去理解它,并以活泼有趣的形式来教好它。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多从生活中采搬生动活泼的语言例子来充实知识,并以动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语法知识的训练。比如初一讲词性时,老师就词性动态变化所产生的奇妙效果来讲授词性知识,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从名词转化为动词,产生了春天来临,江南岸草木生长,一片葱绿,充满勃勃生机的景象。还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见幸福着你的幸福吹走我内心的忧伤这样词类活用的句子,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语言表达效果。正是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学习语法知识不感到累,又很实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中考是根指挥棒,这是毋庸讳言的事实。利用中考进行正确的导向,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夯实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积累和运用的基础,从而使初中生具有较为扎实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这是中考的重要职能之二。从教学实践的情况看,部分教师中有一种无须回避的思潮,那就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则不教。所以中考重视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的考查,也从另一方面有效遏制了这股思潮, 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当然,从中考命题来说,如何考是大有讲究的。我们不能不考,也不能走烦琐考查鼓励学生死记硬背的老路。为此我们制定了一条语法考试的原则,那就是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提倡的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2005年我市中考语法知识题是这样命的:对下列长句表达的主要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泗阳县为了充分挖掘悠久的文化底蕴并显示 泗水古国的历史文化特色,将在城区的两渠风光带两侧重建西汉泗水王国文化古城。

A.泗阳县挖掘文化底蕴并显示文化特色。

B.泗阳县挖掘底蕴并显示特色。

C.泗阳县重建淘水王国。

D.泗阳县重建古城。

该题设计的考点是提炼句子主干。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复杂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这是很实用的语文能力。长句子、复杂句子在阅读中是经常会碰到的,如果没有语法知识——句子成分分析的知识作为基础,要读懂、理解准确,有时是很困难的。从能力切人设计考题,这是显性的指向;另外隐性的指向就是了解学生句子成分分析知识掌握的情况。

为了使语法知识的考查不产生套路,2006年我们中考命题又作了改变,题目是:仿写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上下文结构一致,意思连贯,所用修辞方法相同。

在生活的困境中,牵挂是温暖的春风,抚慰受伤的心灵;在人生的旅途中,牵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家庭中,牵挂是美丽的玫瑰,创造幸福的人生。

仿写句子是常见的题型,我们这道题的与众不同在于所写句子与上下文结构一致。这里的结构一致,就是指所填短语结构与上下文短语结构一致。所对应的上句温暖的春风是个偏正短语,学生所仿句子中的短语也应是偏正短语,而上句后面的大短语是个动宾短语,所仿的也应是动宾短语。它显性的是考学生整齐句子的造句能力。这种能力从古至今都颇受文化人的青睐。整齐句式读起来铿锵有力,韵味无穷,气势不凡,而要达到这一要求,最基本的就是句与句在结构上相一致。隐性的是考学生短语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对课标的学习、讨论,通过中考的导向,教师对语法知识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已大大提高。从这两年高一新生的反应情况看,高中教师明显感到学生在语法知识运用的领悟能力上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作文中因不懂语法知识而造成病句的现象已有所下降。

语法知识的教和考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但我想只要大家本着为了语文教学的高效发展,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这一根本性目的,实事求是地对待这些准语文教学禁区,问题是不难解决的,语文课改也将沿着健康轨道继续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假如风有颜色
蒙山之行
踢毽子
雪花
武汉
愉快的星期天
保护野生动物
照片的故事
“寂寞”之我见
跑越野
丢鸡蛋
在班级里的我
神奇的喷泉
笔尖妹妹和笔套姐姐
爱读书的仲秋瑶
社会语言学的过去与现在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困难和对策
探析音乐音调与语言音调之间关系
普通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探究
从中西方文化角度分析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特色
俄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听说训练
对外语语言学习中的纠错难的探讨
中学生英语会话能力薄弱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在汉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析流行音乐演唱的审美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探讨将英语电影引入大学英语教学
让音乐课堂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舞台
让开放的音乐课堂成为创新的舞台
加强中国英语教育论文
《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二课时)
三年级语文--迷人的树袋熊
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二课时第一部分
忆江南
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二课时第二部分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一课时)
《猫》教学设计
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设计
于永正教学实录——《翠鸟》
小学语文综合性活动课设计——从《草船借箭》引开去
苏教版二上《秋游》第二课时
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一课时第二部分
四年级语文实验教材--意外的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