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高中新旧语文教材对比初探

高中新旧语文教材对比初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4

高中新旧语文教材对比初探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尤其是语文教材,作为传承文化观念的媒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以下简称“新教材”)。它是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以下简称“旧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套新教材,改革力度较大。笔者以为,它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又一尝试,是构建语文教材创新体系的集中体现。与旧教材相比,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五方面:学科特征增强、结构整合、内容优化、教育理念转变

一、新教材的学科特征增强:突现对人文性的理解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新教材加入了许多有关人文,人性的内容。为便于研究,仅以新教材第一册内容为依据(以下同,除非另有说明)。比如:《我有一个梦想》《我的呼吁》,《花未眠》,《我的空中楼阁》,《<宽容>序言》等。人文性特质的增强,对人性的尊重,赋予了语文教育更多的生活意义和人性价值,这是对学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关怀的具体体现。

新教材对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了重新选择。比如:朦胧派诗人舒婷其作品在新旧教材都有采用,新教材的《致橡树》取代了旧教材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突出了对人性的关怀。《致橡树》表达了对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的爱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平等,友爱,团结的新型的人际关系。而《祖国》则只表达了热爱祖国的古老话题。

可见,新教材在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学科特征的同时,力求突出对人文性理解,努力“挣脱功利主义和工具性的桎梏,为语文教育走向其人文性本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二、新教材在旧教材的编排体系上结构趋于整合

美国心理学家赫伯·格乔伊说:“明天的文盲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习能力及方法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而这套新教材注重了这一方面。主要就是其结构日趋整合,即构建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教材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有机地融合了语文内部的读、写、说的要求,而且紧密地联系了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教材的基本结构与旧教材相同,仍是把阅读教材和写作、口语交际教材分开编排。“在阅读教材中,兼顾写作、口语交际;在写作、口语交际教材中,兼顾阅读教材与写作、口语交际教和配合,合编为一本书。”[2]阅读教材部分,仍按单元组合编写,但新教材不同于旧教材文体杂揉的特点,其现代文单元都按照文体组织,每四课组成一单元,共六单元,每单元前均保持有单元说明,并且每单元后都有知识短文的学习。课文共有24篇,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各占50%,但是,新教材每篇课前删除了旧教材的学习重点或自读提示,而新教材的单元说明却更加详细了。基本按照,先介绍本单元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再说明其相关的特点,最后强调学习的重点和方法。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知识短文和综合性专题的学习内容。比如:新教材第一册新增了《综合性学习 拥抱文学的骄子-------讲歌》、《散文的艺术魅力》、《综合性学习 民居文化》、《怎样学习文言文》、《文言实词的特点》等5篇文章,其中前两篇沿用旧教材第三册。可见,新教材不仅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贯通、衔接,还注重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纵横联系,而且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还注重学习过程。这样,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3]。

在写作,口语交际教材部分,新教材对旧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内容优化更易于学生接受。比如,新教材第一册“写作,口语交际”教材部分也分五单元,把旧教材第一册这部分每两单元的内容整合为一单元,如把“用心感受生活”和“深入思考生活”整合为“感觉与思考”等。把单元外材料“自由写作实践”整合为一单元,且新增了“个性与创新”单元。可见,新教材是按照写作心理编排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写作的内部规律,提高写作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此说来,新教材内容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线索简明的特点就一目了然了,这样就富有思想教育功能,又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是旧教材无比比拟的。

2.新教材配有部分内容的图片、注释、表格、资料。新教材精选了大量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黑白和彩色图片,具有较强的审美观赏价值和教育功能,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如:北京清华园荷塘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手迹。课文下面都有准确简练的注释。练习题设计有清晰直现的表格,显得更加清楚,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如《荷塘月色》等。课文后面提供有客观真实独具权威的相关资料。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后配有《论语》的说明等。同时,新教材新增了大量的选作题,激发学生动脑去思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突出了创新和综合的特点。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说读写的能力。如:第一册第3课第4题“课外查找资料,了解新时期文学中‘朦胧诗’和‘后朦胧读’及重要作家作品,然后在班上展开交流”,第11课第3题“就其中一点谈你的看法,并写一、二百字的短文”等等。新增了用现代观念审视文言文的思想内容的要求,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如:第一册第18课第1题第3小题“讨论:今天看来,越国终能灭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这样,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既提高了学生的智能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能力。另外,部分外国作品附加了英文原文,如:《我有一个梦想》,这样有利有于学生体会中英文两种语文的异同,体现了一种更加开放的文化态度。

三、新教材有旧教材基础上内容不断优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你要让他心理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创作的源泉,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笔者以为学习亦然。这样说来,学习内容即教材选文也就极其重要了。总体说来,新教材的选文,这方面做的教好:选择空间更加广阔,有吸纳全人类最优秀文化遗产的趋势。笔者认为这样一方面提升了课文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学习难度。以第一册为例来说,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突增。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两位和平奖得主: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法国白人医生史怀哲《我的呼吁》。选文主要涉及审美、自由平等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等领域,学生在阅读中有较强的新鲜感和新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胸襟和视野。这些作品虽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尽相同,但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有利于形成学生以人类意识为基础的胸襟、气度和眼光,从而培养起一种民族意识与人类意识相统一的精神品格。”[4]它们的入选,标志着教材体系更加的开放和与世界先进文化接轨的趋势。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增加中外诗歌内容,删减文言文内容。新教材大幅度增加了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的内容。高一上学期,处于初高中的衔接过渡阶段。新教材首先设置的是诗歌单元,与旧教材以散文、议论文等杂揉的现代文单元开头不同。这单元的内容参照了旧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部分内容,但又大幅度增加了诗歌的数量,由13首上升为16首。新增了风格各异的诗作6首,如: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的《错误》,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的《豹》等,同时降低了学习难度,相同篇目在旧教材要求背诵的,新教材降低为有感情的朗读和诵读,增强了学生对诗歌的领悟力。

新教材文言文内容压缩,仅两单元共8课,而旧教材却有三个单元,达12课之多。旧教材第一册《过秦论》等4篇文言文,篇幅较长,难于理解,不适合初高中过渡学生的实际,被安排到新教材第二册,是较合理的。新教材所选文言文多篇幅较短,对学生要求有所降低。就新旧教材都选入的文言文篇目来看,除《邹忌讽齐王纳谏》、《劝学》这两首都要背诵外,旧教材还要背诵《触龙说赵太后》第三段、《寡人之于国也》全文;新教材没选入,而旧教材选入的还要全文背诵的又有《季氏将伐颛臾》、《兰亭集序》、《归去来西辞》;《过秦论》最后两段。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8篇文言文只背诵2篇,占25%;而旧教材 12篇就要背诵8篇,占66.7%。可见,这一阶段,新教材在继承传统文化(主要是文言文)方面,要求有所降低,更侧重学生对语感的把握,即有感情的朗读和诵读。

2.课文教学难度增大,课本练习难度降低。对旧教材都采用的篇目,相比较而言,新教材的教学难度明显增强,主要表现为,除新旧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所采用的文言文篇目,课文教读、自读的要求基本不变外,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与旧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同为诗歌单元,相同篇目的教学重点略有变化:新教材把旧教材的自读课文《死水》、《赞美》提升为教读课文。现代文教学重点变化较大。新教材有2篇由旧教材的自读课文上升为教读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胡同文化》; 1篇由教读课文降为自读课文即《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篇要求不变即《荷塘月色》。相比较而言,对同一选文的处理,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教高。新教材练习题难度相对应的却降低了。旧教材练习题第一题或最后一题设置难度较大,学生不感兴趣,练习效果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中,新教材适当降低了难度,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如:旧教材第一册“荷塘月色”的练习一:“朗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然后联系景物描写,说说作者的感情发展变化。”这道题涉及到当时的政治形势和作家的家庭生活等因素,对高一学生来说,难度太大。而新教材的问题设计,其角度更加灵活:“讨论:对于本文中‘我’应该怎样认识?下面两种看法供参考------”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在降低难度的同时,改换了提问的角度,即问题的切入点选择的更新颖,富有新意,更加贴进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恕不赘述。

3.增加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搜索”,“讨论”和“探究”的要求。旧教材基本没有这方面要求,新教材设计基本每一课都设计这类题型,且题量较大,可以说是新教材课后练习改革的一大亮点。有的是培养找资料的能力,如:新教材第一册第9课第4题“课外搜集有关马克思的资料”等; 有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写作能力,如:第一册第4课第3课“开一次诗歌朗诵会,朗诵你自己写的或你最喜欢的诗歌;第23课第4题“写一篇一二百字的劝学文字”等;有的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如:第3课第3题“和同学们交流讨论一下”等。这样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整体素养和综合素质,这些都是旧教材无法企及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加油!加油!
未来的学校
春天的希望
快乐的飞雪
太阳菊花
请文明养狗
溜冰感受
啊!真让我感动
内心才是最重要的
理解与宽容的力量
大海
都是水痘惹的祸
一场不该发生的“战争”
感受第一次
校园之声
幼儿常规培养从点滴做起
刍议如何做好园林植物害虫防治与绿化养护
保护小溪,保护环境
一种常见的野草
浅谈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做好班主任工作初探
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情感教育
从《秋兴八首·其二》读杜甫
仲夏夜的星星
中美幼儿园教育模式标准比较研究
蚌埠市大学城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调查与评价
儿童情感教育与绘本
开展运动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品质的有效策略研究
太湖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烦人的下雨天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之二
《狼和虎》教学设计之一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之一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之四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之三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之一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之三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之二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八
《狼和虎》教学设计之二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