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范例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范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范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
二、训练精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比较长,为了便于教学,采用先分后合的方法‘先分开两部分研读,然后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使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
采用教师提问题,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简要介绍鲁迅生平
指导学生根据注释①,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一代、生活地点、人们对他的评价及他的代表作5个方面(名、时、地、评、作)
具体内容是: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出生,1936年逝世;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已出版《鲁迅全集》,其著名作品有金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小说,以及收入《热风》等杂文集中的许多杂文。_
〔说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学生上中学学习的第一篇鲁迅作品。虽然他们在小学接触过有关普迅的一些知识,但是很少‘所以,这里可以将有关普迅的情况向学生适当多作一些介绍,以便为他们今后学习’鲁迅作品打一点基拙。

“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大致可以概括教学中学生应掌握的有关普迅生平的知识。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课文,自拟题目“……的首草园”
△板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师引导学生:从题目看,课文可能主要写了几部分内容?
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内容。
△学生准备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教师提出要求:读完课文后,为这一部分拟定一个题目“……的百草园”,并说明拟定这个题目的理由
△学生拟定的题,目大致有:
充满生机的百草园
有趣的百草园,
神秘的百草园
使我愉快的百草园,
难忘的百草园
〔说明〕课文比较长,分开两部分进行教学并不很影响学生对课文内一容的理解。
为一第一部分拟定一个题目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先了解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如果学生能够回答出上面所列的这样的答案,就基本达到了这个环节教学设计的月的。
2.教师逐一提出下面的间题,学生讨论。
△在第一部分里,,鲁迅主要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百草园的景物,听长妈妈讲故事,跟闰土父亲学捕鸟。

△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百草园景物钓?·
明确:整体、局部;植物、动物,静景、动景;听觉、视觉、味觉、触觉。从整体到局部,先静景后动景,植物一动物一植物,视觉—听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美女蛇的故事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明确:为百草园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一
△作者是怎样把捕鸟的过程写具体的?
明确:先略写拍雪人,塑雪罗汉,以衬托更有趣的撼鸟;然后点明时间;最后通过一连串动词的使用把捕鸟‘的过程写出来。
〔说明〕以上几个问题是理解这一部分的重点问题。实际教学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以必要的启发,引导学生紧扣课文的内容来分析回答问题。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而是指导学生如何精读课文。
3.揣摩课文语言。
△“似乎”是“好像”的意思,表示不确切;“确凿”是“确实”的意思。这两个词连用不是互相矛盾吗?_怎样理解其中的意思?一-一明确:已经隔了多年,最末次的相见印象淡薄,所以用“似乎’、而童年时的鲁迅对百草园生活印象深刻,因而用“确凿”。这样使用两个词语,为的是强调、突出童年的记忆,并不矛盾。
△第2段的描写层次分明,其中有一组词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组词语是什么?
明确: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期中语文考试
穿衣比赛
小羊过桥
一场大雨
空调
拔河比赛
独自在家
我的玩具小首饰
第一场雪
雷雨
泡茶
小柳树和小枣树
夏天的雨和雪
小熊的自行车
猪宝宝泡温泉
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
浅谈大数据在装备保障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
建筑物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能量配合分析
基于SWOT下的大学生创业行为研究
关于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过度教育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研究
质量屋中相关关系确定的灰关联方法及应用
影响土壤吸附重金属Cd的因子概述
利用粉煤灰制备多孔陶瓷砖的工艺研究
基于改进层次法的城市集中供热特许经营主体选择评价
大学数学素质拓展课程的教学实践
遮阳系数对供暖与空调能耗的影响差异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挑战与应对
云背景下的数据库安全性研究
迎接“新课程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语文
2011届中考语文复习(一)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学卷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卷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版_专题4_正确使用词语
台湾高考国文命题旨趣
中考作文审题
2010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2011届中考语文复习(三)试题及答案
2008高考语文诗歌专项训练(1)
教育部:今年高招重点改革考试内容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卷
高考语文:考纲有变化须积极应对
2011届中考语文复习(二)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