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鲁迅小说的解读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三、“文本互涉”,号准鲁迅小说本文意义的主脉。
“‘文本互涉’也称‘互文性’,主要是指不同文本之间结构、故事等相互模仿(包括具有反讽意味的滑稽模仿或正面的艺术模仿)、主题的相互关联或暗合等情况。当然也包括一个文本对另一文本的直接引用。”(9)这种现象,在同一作家的不同文本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是因为:作家笔下描述的对象,总是处于三维共时状态下的立体化对象,由于语言表述的一维性,使得作者不可能在一部作品,甚至所有的作品中完美地塑造他心中的艺术形象,也很难完整地表现他全部的思想观念,他必然会在潜意识里多次修补他的作品,从而导致他的作品“文本互涉”的现象产生。因而,我们在解读一个作家的艺术文本时,面对作者的不同文本,应保持一种整体的、比较的眼光,要在互涉文本的对照中去领悟他的作品的深刻内涵,并在相关性的寻绎中去理解其作品的整体思想。鲁迅小说,作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系统,我们应将其视为一个共同的文本世界。
英伽登([波兰]Roman
lngarden)说过:“一部文学作品在描写某个对象或对象的环境时,无法全面地说明,有时也并未说明这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每一件事物,每一个人物,尤其是事物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都永远不能通过语言的描述获得全面的确定性。我们不能通过有限的词句把某个对象无限丰富的性质表现出来。”(10)的确,如果我们以孤立静止的观念看待一个作家的作品和他笔下的人物及其思想内蕴,获得的必然是片面的解读结果。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评析《儒林外史》的结构特征时,说其“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而鲁迅先进的小说集《呐喊》、《傍徨》在笔者看来,却系“虽云短篇,颇同长制”。我们的确可以把他的所有的短篇小说看作一个整体,视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构成,当作一个共同的本文世界。鲁迅先生正是以一种“散点透视”的笔法让各种人物登场、下场,表现其思想观念。而这些人物,却又往往“互涉”,可以在互照互证的对读中得到更为深刻的理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登凤凰山
- 扑克牌里有数学
- 我要的是葫芦续集
- 开心一天
-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 我的姥姥
- 《2008年抗震救灾颁奖晚会》观后感
- 有趣的猴子
- 爱护国旗
- 《黄山奇石》仿写
- 校园的秋天
- 不该发生的事
- 献爱心
- 卖废品
- 小树的述说
- 微讲堂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 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 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要把握“五性”
- 合理运用多媒体实现教学高效率
- 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问题探讨
-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几点做法
- 试论如何加强中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 新时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促进策略分析
- 让语文课堂迸发情感教育的魅力
-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点思考
- 优化教学环节实现“轻负高质”
- 提高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 谈语文教学中的“少教多学”策略
-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
-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2
-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教学设计
-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1
-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片段赏析
-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之教材分析
-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精品教学设计好
-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A案
-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背景知识
-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测试题
-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C案
-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B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