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对语文教材的再度开发

对语文教材的再度开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对语文教材的再度开发

语文教材集中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材料。但是,教材只是教材,教材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也不能自动地转化成为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进行二度开发,使之更适合教学的需要,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厚实,更加鲜活。

如何就教材的内容进行二度开发,使之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呢,我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恰当地补白

阅读虽然面对的都是文字,反映的却是生活,展示的是体验,内涵的是情感,阅读教学要真正做到使文本能打动学生的心,能使学生感受到作家的律动,情感的脉搏,获得求知的满足、敏锐的感受,以及审美的体悟,无论教师和学生都要花上一番工夫在里头。

例如,语文课本里的一些课文,文质兼美,但是由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遥远了,在读者和作者之间无疑构筑了一条鸿沟,一道藩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特定的境界,感悟其中的情趣,体验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人生三味,却必须有所铺垫,而这种铺垫单凭教师的说教,学生无疑得不到真正的感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内容,通过合理的穿插,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个层面上更加贴近课文,贴近作者,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体验、揣摩、领悟、意会。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对圆明园的景色和文物描写得比较简单,学生从中还不能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美丽迷人,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为了激起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惋惜愤恨之情。老师及时穿插学习文本《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中的两段文字:①“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②“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也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通过这样的拓展性阅读,围绕一个圆明园的美丽辉煌这个主题提供给学生多个文本,让学生在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中深化自身的感受。学生对圆明园的感受逐渐由“平面”趋于“立体”,由“单薄”趋于“丰满”,学生在进行语言量的积累的同时,语言的领悟力也在不断提高,圆明园的美感也逐渐地立体呈现出来了。拓展性阅读之后,让学生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内容一定有了更深更广的感受,也就自然能够读出真切的感情。在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的过程中,再次补充了一些片段性文本,具体再现了侵略者大肆抢劫、任意毁坏,最后焚烧圆明园的罪恶行径。这些补充的文本填补了学生思维的空白,与课文内容相互照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一种语文的过程”,厚实了语言的底蕴,鲜活了语文的课堂。

二、有效地整合

我们习惯独立教学每一篇文章,很少发掘和利用相似文本之间蕴藏的巨大信息量。这种信息量是一笔宝贵的课程资源,它能成为一条纽带把相关文本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形成一个模块。学生一旦触及模块中一个文本的信息,其他文本信息就会立刻出现在学生头脑中。我们通过发掘和利用相似文本之间储存的信息量,就可“读厚”文本,开发出新的教学资源。

例如,某位教师在教学古诗《赠汪伦》的时候,因为这首诗描写的是朋友之间送别的事情,而这类作品在古诗中比较多,他选了《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送孟浩然之广陵》三首作为拓展阅读的材料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诵读之后形成了一个大家都很感兴趣的问题:古人是怎样送别的?学生再深层次的诵读、比较,加之老师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明白了四点:《赠汪伦》是以歌送别;《别董大》以知心的话送别;《送元二使安西》以酒送别;《送孟浩然之广陵》目送友人远去。最后可围绕专题作一个演讲比赛,题目是:古诗中的送别。借此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阅读古诗。

同样,在学习《揠苗助长》时,也可以兼学《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可分以下几个步骤:①分析题目,明白“揠苗”“守株”“刻舟”是手段,“助长”“待兔”“求剑”是目地。②找出三个寓言讲述的事情的起因。“揠苗助长”是想禾苗快快长大;“守株待兔”是因为捡到了一只兔子;“刻舟求剑”是剑落到水里了。看看事情的起因,这几个人并没有什么好责怪的。③找做这件事情的目的。一个是“为了禾苗长得快一些”;一个是“想得到兔子”;一个是“捞剑”。也没有错。④找结局。一则寓言说是禾苗枯死了;一则则是庄稼都荒芜了;一则是剑没捞到。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三个人什么收获也没有,而且很可笑,错在哪里了?⑤看手段。“助长”、“守株”、“刻舟”。原来这三个笨蛋,笨就笨在做事的手段上!

教师凭借个人的智慧针对教材的特点进行的重组、整合,不仅使学生加大了阅读量,拓宽了一定的知识面,而且节省了课课分析的时间,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能给学生挤出更多的时间从事自主阅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猫
上课“认真”的同学
我的小房间
我家的小狗
我爱家乡的姑嫂饼
可爱的小金鱼
我爱家乡的桑果
乌龟
我家的鸡
小刺猬
邻居家的小“奶牛”
我爱家乡的蓝印花布
葡萄
我爱家乡的竹林
学生干部组织协调能力研究
高校考试评价改革实践的困境与破解策略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
基于Mathematica的数学实验课程改革与创新
近十年来我国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研究述评
影响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因素及对策
基于人格培育视角的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组织公民行为研究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之我见
军队院校专业系参谋人员能力素质培养
从传播学视角解读韩剧走红的原因
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珠三角就业起薪调查与求职指导
班级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与建议
认知行为疗法(CBT技术)在高职生的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不同情绪下“潜在合作”对决策公正性的影响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环境及途径
24画家乡教案设计五精品案例
262识字7优秀教案一最新
一下语文园地六之教材分析名师设计
画家乡教学反思精品案例
快乐的节日教案优秀设计四精品案例
25快乐的节日教案优秀设计三精品案例
25快乐的节日教案优秀设计二精品案例
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精品教案 一名师设计
画家乡教案设计七精品案例
262识字7优秀教案三最新
25快乐的节日教案优秀设计A案精品案例
24画家乡教案设计一精品案例
画家乡教案设计十(第一课时)精品案例
25快乐的节日教案优秀设计B案精品案例
快乐的节日教案优秀设计五精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