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爱情教育

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爱情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爱情教育

[摘 要] 爱情是需要启蒙教育的,对中学生实行爱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爱情教育能让学生成为有责任心和审美力的人。我们应通过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爱情主题的课文来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同时陶冶他们的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

[关键词] 爱情;爱情教育;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1477 (2006) 09 - 0030 - 03

一、爱情的内涵

爱情是男女两人之间建立在生理、心理和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它是以异性间的相互吸引、相互倾慕为基础引发心灵上的共鸣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而持久、深切而欢乐、热烈而纯真、亲密而和谐的情感及其体验[1 ] 。

爱情,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特殊的社会关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其一,社会性。爱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只存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的专利,其他动物是无爱情可言的。爱情作为一种人类美、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极其丰富的社会性内容。其二,自由性。爱情必须以相爱的男女双方的自由意愿为基础,完全是自觉自愿的,不得附加其他任何条件,如果违背了当事人的自由意愿,附加了金钱、地位、声望等附加条件,带有商品交换的性质,绝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爱情。其三,平等性。爱情必须以互爱为前提,男女双方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同为爱者,也同为被爱者,各自以自己的生命力去激发对方的生命力,以自己全身心爱的热能去引发另一个爱的热能,两颗心相互撞击才能迸发出爱情的绚丽火花。其四,纯洁性。真正的爱情,爱的是人,爱的是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爱的是人的精神、品德和人格,而不应掺杂其他任何不纯洁的动机。其五,强烈性。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一种具有磁性效应的极其强烈的情感,是一种依恋入迷的情感,是一种相依为命、生死与共的情感。其六,排他性。男女双方一旦确定了爱人关系,就容不得第三者插足,也不容许其中的任何一方同时又与第三者谈情说爱[1]。

爱情属于人类最高尚的感情,对正在成长的年青一代的道德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和建立这种感情。爱情的产生不是已经开放的花朵,而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它将开成什么样的花朵,要取决于它的教育者怎样珍爱、爱护、培育它[2]。

所以,爱情是需要启蒙教育的。在孩子们还不太明白,还没有受到外界不良爱情观影响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爱情启蒙教育,这样才能使他们建立纯洁、美好、健康的爱情观,避免诸如金钱交换爱情、随意的性解放、乱伦、快餐爱情、爱情麻木等不健康的颓废的爱情观的影响。

二、对中学生进行爱情教育的意义

在基础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越来越趋向教育的本质,而爱情作为包括渐趋长大的中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圣洁的情感,就不应该被排除在“人的发展”这一教育话题之外。

1. 爱情教育可以让学生成为有责任心的人

从年龄上说,一个人进入到性成熟之后出现爱慕异性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但是现实却是,很多学生在性成熟之后却得不到完善的性教育以及正确爱情观方面的疏导,只知道恋爱的自然属性却不知恋爱的社会属性,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交往。很多“早恋”的中学生口口声声说着“爱”,其实却对爱情一无所知,想法十分幼稚。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情感体验。责任感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当一个人具有了某种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情负责。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必须让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爱情既是一种神圣美好的情感,更意味着一种责任,一定程度上还是对自我权利的主张与自我义务的承担。对于芳心萌动的学生,正面回答他们心目中对爱情的好奇、不解、疑惑与困惑,以高尚的情操引导他们,使他们正确认识科学对待爱情这一独特情感,无疑是现代教育的应有内容。在学生的“情感浪潮”即将到来或正在到来之际,及时地向他们传达正确的认识,避免了学生随意支配自己的感情,也就避免了因情起性或为情所困的冲动[3]。

2. 爱情教育可以让学生成为有审美力的人

席勒认为,感性的人,他的行为受自然本能的驱使,他是物的奴隶;理性的人,则是一种社会的存在,按照社会的道德观念行事处世,他处在伦理法则的精神压迫之下,他也是不自由的;审美的人,是“乐之”境界的人,不仅知道应该怎样去做,而且愉快地去做,这个境界的人才是自由的人。爱情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审美的人,摆脱了功名、物欲等功利性需要的束缚,回到人的本然状态、理想状态,真正成为自由生命,诗意地存在着[3]。

综上所述,爱情教育不在于把“爱情”说透,而在于如何从健康、高尚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正确看待“爱情”。爱情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懂得爱,而是让他们在懂得爱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思想成熟的人。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是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生理急剧变化,他们开始对爱情方面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对爱情的认识充满了朦胧的神秘感,急于寻求答案。有些教育者认为,一个人在青春期,还没有走上独立的生活道路的时候,不应该涉足爱情这个领域,老师应避免给学生讲与爱情相关的课题。其实,让学生接触爱情之类的课题不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学生具有一定辨别力的,再加上教师的正面引导,这种变堵为疏的及时解放恰恰能让学生从各个层面了解、丰富爱情、理解爱情的真义,不仅能使学生顺利度过青春萌动期,减少早恋现象,给予学生未来获取幸福爱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养成真善美的性情,进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高尚的爱情种子需要在年轻人的童年、少年时期播在他们的心田里”。所谓播种爱情种子,是指“培养道德尊严和人格的过程,指在每一行动中树立真正的人道主义观点;指培养对人道美的理解能力和创造人道美的能力。”[4]

因此,我们的教师应该有与时俱进的心态,随时关注他们成长中的心理动向,并适时地将课堂作为开展爱情教育的“阵地”。如果教师真正地关心学生的成长,就不应该禁止学生谈论“爱情”,而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与教师在课堂上共同探讨爱情的真谛,这样才会促使他们的爱情观、婚姻观更早地走向成熟。

三、新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爱情教育

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爱情的文章都算得经典爱情文学,对中学生的爱情教育有指导作用,老师可通过这些文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我们可以把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爱情教育分为四类:

1. 运用书信方式正面进行爱情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这是一篇很优美的文章,就像一篇童话。当女儿问到什么是爱情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更没有责怪自己的女儿,而是选用“书信”和“故事”的形式,正面回答女儿爱情是伟大而神圣、崇高而不盲目的情感。他告诉女儿爱情是有创造生命的力量,所以它能一代一代相传。他还说:“只有人懂得爱,而且说实在的,只有他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5]苏霍姆林斯基把学会爱和学会做人结合起来,这是非常好的教育方法。

2. 通过感人的爱情故事引导学生信守爱情的承诺

《泰坦尼克号》描写的是一对年轻恋人杰克和罗斯生离死别的情景,他们的爱是超越生死的。杰克把生的希望让给罗斯,自己选择死亡;罗斯信守爱情的承诺,顽强地活下来。这种爱情是值得我们歌颂的。承诺爱情,信守诺言是比金子更珍贵的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却正从现代人身上渐渐离去。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习这种美德,珍惜这种美德。《麦琪的礼物》讲述了一对贫困夫妻互表爱意的感人故事,他们的爱是超越物质的。无论贫穷还是富裕,夫妻双方都要不离不弃,共同坚守爱情。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培养学生具有爱的责任感是非常有必要的。

3. 以伟大革命者的崇高爱情观教育学生在“大爱”面前要勇于牺牲“小爱”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中,邓颖超通过对海棠花的喜爱,借物思人,追忆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伟大爱情。他们是夫妻,更是战友。他们的爱情是高尚的,能够一起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相互鼓励,同甘共苦,真是令人钦佩。林觉民的《与妻书》是一封爱与恨交织的绝别信,作者追忆了与爱人的真挚而深厚的爱情,表现了烈士对自己的妻子深切的爱。我们应让学生看到革命者不惜牺牲个人幸福和生命,为多灾的国家和多难的民族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正如裴多菲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4. 让学生从爱情诗歌中领略爱情的美好和神圣

《诗经》中有很多动人的爱情诗,新版初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其中著名的《关雎》、《蒹葭》。这两首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它把爱情描写得非常美好,值得让学生细细品读。还有汉乐府《陌上桑》中的秦罗敷不畏强权,对爱情的忠贞也值得学生钦佩。

实际上,经典爱情文学完全能够以其富于魅力的内容向中学生发出邀请,引导他们正确走进对异性的幻想空间,并为他们的“白日梦”提供翱翔驰骋的天空,让他们在更美、更纯的世界中搜寻自身隐秘欲望的对象物,并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与艺术形象,使自己在虚幻中体验一种表达生命和宣泄情感的形式,进而获得某类青春童话或某种爱情经验的替代性满足。从这个角度上看,对于爱情文学来说,中学生是最具有阅读动机的读者;对于中学生来说,爱情文学也是最具有征服效果的爱情启蒙教育文本。那么,如何珍惜他们这段与爱情文学蜜月般的时期,如何充分利用中学语文教材中那一段段美丽的爱情文字,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正确地从那里汲取到健康的营养,便成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正确的爱情价值观如果能较早地植根于学生的心中,将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好基础。“教师并不需要训练学生怎样去谈情说爱,而需要培养他们在集体里(包括在家庭里) 建立高尚的精神心理关系”、“每一代新青年要获得建设自己个人生活的本领,既要靠利用人类的道德经验,又要靠发展、完善人们的精神心理关系和道德审美关系⋯⋯我们应当使最美好的、高尚的人类感情———爱情成为推动道德进步的工具”。[2]中学语文爱情主题的课文蕴涵着对生活、生命独特深刻的体验以及对人和世界存在方式的深切关照与透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对中学生的爱情启蒙功能延伸到更深、更广的空间,让他们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启发他们一起去追问和触摸生命的底蕴,一起去探索和发掘人生的本真价值,一起去深省与反思人的良知良心,进而陶冶他们的心灵情操,提升他们的精神品位,引导他们崇真、向善、求美,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使其道德变得更高尚,情感变得更纯真,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人格得到更高程度的完善。这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乃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神圣的使命和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欧阳周,汪振华. 爱情美学[M] .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2] 苏霍姆林斯基. 论爱情[M] . 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

[3] 包勘. 爱情教育让学生获得幸福[J ] . 班主任之友,2005(7) .

[4]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的教育[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

[5] 苏霍姆林斯基. 给女儿的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7 —9 年级《语文》[M] .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葡萄
我爱家乡的桑果
乌龟
我的小房间
上课“认真”的同学
我家的鸡
我家的小狗
小猫
我爱家乡的蓝印花布
我爱家乡的姑嫂饼
可爱的小金鱼
小刺猬
我爱家乡的竹林
邻居家的小“奶牛”
不同情绪下“潜在合作”对决策公正性的影响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之我见
认知行为疗法(CBT技术)在高职生的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高校考试评价改革实践的困境与破解策略
近十年来我国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研究述评
军队院校专业系参谋人员能力素质培养
基于Mathematica的数学实验课程改革与创新
班级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与建议
从传播学视角解读韩剧走红的原因
影响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因素及对策
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珠三角就业起薪调查与求职指导
基于人格培育视角的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组织公民行为研究
学生干部组织协调能力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环境及途径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
24画家乡教案设计一精品案例
25快乐的节日教案优秀设计三精品案例
画家乡教学反思精品案例
快乐的节日教案优秀设计五精品案例
快乐的节日教案优秀设计四精品案例
25快乐的节日教案优秀设计B案精品案例
25快乐的节日教案优秀设计二精品案例
画家乡教案设计七精品案例
画家乡教案设计十(第一课时)精品案例
25快乐的节日教案优秀设计A案精品案例
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精品教案 一名师设计
262识字7优秀教案三最新
一下语文园地六之教材分析名师设计
24画家乡教案设计五精品案例
262识字7优秀教案一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