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3
崔国明:《西地平线上》教案
一、作者简介
高建群,陕西西安临潼人,是中国西部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其代表作《最后一个匈奴》是新时期长篇小说领域重要收获之一,被誉为“陕北史诗”,其亦因此自号“长安匈奴”,高建群被认为是浪漫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古典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家,被文坛誉为“浪漫派文学的最后的骑士”。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子》,中篇小说《雕像》、《大顺店》、《刺客行》,散文集《新千字散文》、《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惊鸿一瞥--作家高建群眼中的中国西部》、《胡马北风大漠传》等重要作品。
20年前,当代著名作家路遥曾经说过“我劝你们注意高建群,这是一个很大的谜,很大的未知数”。
二、整体感知
1.读完全文,你觉得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语句是什么?
3.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哪两个字?
明确:“雄伟”;
“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
“震撼”
三、总体分析三次落日
地点反应联想特点
定西高原惊呆了左公柳壮烈奔放
罗布淖尔荒原掉下泪水罗曼罗兰崇高庄严
阿勒泰草原惊骇匈奴民族成吉思汗历史沧桑
四、具体分析三次落日
1.找出三次落日的背景和特征以及作者的感受
第一次:定西高原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颠、左公柳
柔和美丽安谧——动感——慈爱
“惊呆”“恍若一场梦境”
第二次:罗布淖尔荒原
血红辉煌
“像在画中”“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
第三次:阿勒泰草原
火烧云:灿烂热烈夸张
“我多么卑微呀”“我多么平庸呀”
2.从写作手法来品味三次落日
明确:第一次:比喻,突出落日之大、圆。
拟人,将落日人格化。
第二次:对比、渲染。荒原的景色——冰冷的太阳——血红的落日
突出落日的辉煌、鲜艳
第三次:侧面烘托。用火烧云来表现落日的灿烂。
五、问题讨论
1、作者三次看落日,分别联想到左公柳、罗曼罗兰、匈奴民族和成吉思汗,这些联想与文章有什么联系?这些联想有什么作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关于“左公柳”的故事,是由落日的背景自然想起的。走在异地他乡、陌生的环境,将眼前之景与自己熟悉的传说故事进行时空上的联系,是人之常情。同时,这些联想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体现作者的文化涵养。我们平时在观察事物时,也要注意探寻事物背后的故事,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罗曼罗兰是因为日出,给他带来了创作的灵感。作者是因为日落,感受到死亡的庄严。由日落想到日出,这种联想是相称的。由此可知,人与自然从来都是血肉相连的,一个睿智的人可以从自然那里发掘力量,可以从自然那里获得启示。
作者由火烧云映照的地方想到匈奴民族和成吉思汗,突然领悟到自己脚下普通平凡的土地曾经的惊世骇俗,在厚重的历史面前,顿觉自己的卑微与平庸。这些联想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告诉我们,联想是向读者传承内心世界的桥梁。
总结:这篇文章通过对西部三次落日场景的描写,展示了西部落日与众不同的奇幻美和雄壮美,表现了作者对于西部深沉的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蚂蚁运食记
- 蚂蚁与小男孩
- 好玩的大峡谷
- 可爱的小表妹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访“三眼井”
- 游鲍山
- 闹鬼的小村庄
- 煎荷包蛋
- 下金蛋的鹅
- 父子夜话
- 天使的光环
- 请给他们一点温暖
- 欢乐的国庆节
- 打蚊子风波
- 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 刍议高职教育突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
- 构建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
- 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方案构建
- 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论专业课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 新形势下如何优化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问题研究
- 解析师范生在小学数学竞赛辅导中的常见问题
-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 浅论职业院校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的提升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注意事项
- 论课堂纪律管理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
- 浅论党支部对后勤节约化、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
- 基于CDIO的农林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千年梦圆在今朝优秀教案A案反思
-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
- 我最好的老师精品教案A案反思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反思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A案反思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材分析反思
- 千年梦圆在今朝之教材分析反思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练习设计反思
-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B案反思
- 千年梦圆在今朝练习设计反思
- 千年梦圆在今朝优秀教案反思
- 知识:中国航天反思
- 我最好的老师之教材分析反思
- 千年梦圆在今朝优秀教案B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