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高考文言文复习与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复习与解题技巧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高考文言文复习与解题技巧

编者按:文言文向来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它所涵盖的知识点既多又杂,而且散见于教材。因此整理、复习这部分知识内容是令广大考生深感头痛的事情。本刊急考生所急,特别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及诗歌鉴赏四个方面入手,“烩”制出这道特制的有关文言文复习与解题技巧的“拼盘”以帮助考生备考。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是高考语文测试的重要内容,《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20个),能力层级为B。

测试形式

高考中文言实词的测试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判断加点词解释的正误,有单字和双字之分;一种是判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的意义是否相同,只有双字形式。

解题方法

一、联系教材

高考试题中测试的词语用法大部分在教材中出现过,因此联系教材解题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例1.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2003年)

“讽”字见于《邹忌讽齐王纳谏》,可推知解释正确。

例2.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2003年)

“遇”字见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可推知解释错误。

例3.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2002年)

“结发”见于《孔雀东南飞》,可推知解释正确。

例4.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2001年)

教材《赤壁之战》中有“北面而事之”句,可推知“南面”是“面向南”,与现代汉语不同。考场上能做到很快地联系教材,就要熟读背诵教材中的重点篇目,平时做好知识积累,掌握120个常见实词的用法,已列入考试范围但试卷中还没有出现过的词语尤其要注重。另外牢记课后的一词多义练习,像高考试题中的“给”“盛”“识”“适”“辞”“请”“致”等都在练习题中出现过。

二、分析语法特点

(1)出现在主语或宾语位置的词语应该是名词,如果解释成动词就是错的。

例5.甃以石,行旅便之。行旅:行走旅游。(2001年春季)

例6.自放驴,取樵吹爨。樵:打柴。(2000年)“樵”作动词“取”的宾语,是名词解释成动词“打柴”错误。

(2)名词用在“之”字前、用在“所”字后、用在副词后、用在介宾短语前、用在“而”字后(除并列关系)要解释为动词。

例7.善才绳之。绳:捆绑。(1997年)“绳”是名词,用在“之”字前,要活用作动词,解释为“捆绑”正确。

例8.立谓所亲曰。亲:亲属。“亲”字用在“所”字后,是动词用法,解释为“亲属”错误。

例9.不意乃在朝列。意:意愿。副词不能修饰名词,“意”应是动词“料想”。

例10.凡吏于土者。吏:官吏。名词和介宾短语搭配,要活用作动词,“吏”应是动词“做官”。

例11.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东:向东。方位词“东”用在“而”后,活用作动词“向东”。

(3).两个名词连用,其中一个要解释为动词,通常是指第一个字。

例12.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雨雪:下雪。(2001年春季)“雨雪”是两个名词连用,“雨”活用作动词,“雨雪”即“下雪”。

三、利用构词特点

古汉语中不少词语是由并列成分构成的,意思或相近或相反,利用这种构词特点也可以正确地解答试题。

例13.每读书至治乱得失。治:主管。“治乱得失”是由两个相反意思的词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其中“得”与“失”相对,那么“治”与“乱”也该相对,由此推出“治”应该是形容词,解释为动词“主管”错误。

例1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将:搀扶。“扶”与“将”是同义复词,都是“搀扶”之意,解释正确。

例1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出去。“出入”在句中是偏义复词,“出”是衬字,无意义,解释为“出去”错误。

复习补要

文化常识和文言句式没有列入高考考试范围,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还是涉及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因此,在高考复习时,要有选择地整理一部分常用的文化常识和重要的文言句式。

与文化常识有关的高考例题

(1).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2002年):指刚成年的时候。(见《孔雀东南飞》)

(2).铨简秀士(2002年春季):选拔官吏。(见《记王忠肃公翱事》)

(3).而城中鼓噪从之(2001年):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见《失街亭》)

(4).始视事,恂恂若不能(2001年春季):官吏到职开始工作。(见《张衡传》)

与文言句式有关的高考例题

(1).城之不拔者二耳。(2001年)拔:被攻取。(被动句)

(2).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2000年)主谓式判断句,即“他是都督”。(薛吉辰)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在高考语文测试中的能力层级为B,《考试说明》对其提出的要求是“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8个)。

测试形式

文言虚词的测试形式只有一种,即判断4组8句中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如2003年全国卷和北京卷。

解题方法

一、对照教材例句区别用法

高考文言虚词用法题共4组,8个例句,除原文外,其余4个句子一般都选自中学教材,句式和考文基本相同。分析近几年选自教材的例句可以看出,大多出自《史记》,也涉及了一些传统篇目,如《出师表》《过秦论》《促织》《游褒禅山记》等。因此,只要熟悉教材中传统篇目中的常见虚词用法,再加以比较,就能推断出答案。这是解答虚词用法题的主要方法。

例1.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璧却立。(2001年)

后句出自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传统课文。“因”字是连词,相当于“于是”,前句句式与后句相似,“因”字用法相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定园
为中国喝彩
红色的生命赞歌——观《决战太原》有感
我战胜了困难
难忘的一次演习排练
寻找幸福
看那身影
感恩父母
一次家务劳动
我爱小白
一件有趣的事——双溪漂流
乐趣
诚信是金,不需理由
这一天,我真高兴
我的课余生活
我国养老金投资重点应是实体经济
浅议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矿山机械液压系统的故障及诊断
微信营销现状及对策的一些探讨
牧原公司猪舍环境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传统图案元素在服装设计中运用研究
计量及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的重要性探究
高速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
试论水利工程滑模技术应用的探究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探讨
气相色谱法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技术的分析与应用
探析计量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
《南泥湾开荒》教学设计之一
《南泥湾开荒》第二、三课时教学设计
《南泥湾开荒》阅读练习
小学语文 五年级 晏子使楚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以人为本——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 五年级 晏子使楚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落花生》教学笔记
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冀中的地道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21* 最后的辉煌 教学设计
落花生是怎样结果实的
“对照比较”抓重点
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