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5
“人性”与“奴性”之间的“陈情”
从前有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读韩愈《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必不慈。”(宋谢枋得《文章轨范》)
可是,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很难从这样的文字中读出感动来。原因何在?
一是今人的情感世界更为复杂了;二是今人的抒情方式更为丰富了;三是今人不能走进古人的生活世界,对其言说的背景缺乏了解。
以《出师表》为例吧,作者何以在结束时“临表涕零”?你必须联系到“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年轻时被“三顾茅庐”请出山来,二十年来知遇之恩,二十一载的岁月流逝,几多伤怀,几多感慨!欲追先帝之殊遇,报之于陛下,诸葛亮的心情是多么的复杂啊!既要报效先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知胜算无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只渴盼有奇迹能够发生,只渴盼后主能够励精图治。当明明知道这一切都可能是徒劳时,你说他的心里能够怎样想呢?
《陈情表》的第一段,是陈情的源起,从这一段简短的身世叙述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这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但作者用的是非常精炼的文字来叙说的。中间很多的内容是需要靠我们的想象去补充、去填空的。你想想那个“孤弱”而可怜的孩子,没爹没娘的,在几乎绝望了的情况下,被老祖母抚养了,就这祖孙俩,度过了多少“零丁孤苦”的岁月!“茕茕孑立,形影相弔”啊!这八个字中有多少内涵。你用想象去填补那“零丁孤苦”的细节吧!孩子摔倒了,祖母要去搀扶;孩子饿了、病了,哇哇直叫喊着,上哪儿去觅食寻药啊?还有旁人的冷眼,旁人的欺侮,老祖母靠着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来独立支撑着?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家啊!
这是人性的表白!在这表白的后面,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母爱的伟大。
如果我们不能从这样的文字里读出细节来,也就不可能读出感动来。
从第二段起,我们读到了作者所遭遇的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什么?
本来,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作者的今天,这是前面的故事已经叙说了的。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实在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那样的时代里,你的生命并不属于自己,你也不能完全属于你的家庭,你不能完全为自己作主。还有一个全社会的家长要主宰你的命运,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都在他的操控之中,阳光雨露都是皇家的恩典,你就在这样恩典的“沐浴”之中。因此,你首先得效忠于朝廷,你首先得做“王臣”,得是一个奴才,然后,你才能做一个孝子,才能报答你的祖母的养育之恩。
这就是“忠”与“孝”的矛盾,是每个朝代的文人都会遭遇的困境。
有一种说法,李密之所以拒绝出仕,不仅仅是为了祖母,还有自己避祸的因素。那时,的确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多少有一点本事的人,都遭遇了惨死的结局。问题就在于,在那样一个君臣猜忌、相互不信任的年代,你就算陈述的是真情,也是会遭到人们的怀疑的。
于是,作者反复表明心迹,申述自己的苦衷。我是不矜名节的,我的本意也是愿意做官的,实在是为了尽孝,我才不出仕的。
历史上,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想要治理好天下,其要诀之一,就是鼓励人们的“孝道”精神。每个稍有头脑的皇帝都知道,在“家天下”的大背景下,“孝”这种品质扩大了,就自然而然会“忠”。
作者就利用当今人主的这种心理来做文章,这是其一;申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这是其二;陈述祖母的苦情,以唤起同情,这是其三。
在一种艰难的语境中,作者似乎已经找到了最好的言说方式,充分展示了自己言说的才能,他还能够把话说得更好吗?他还能找到更好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作出辩护吗?
尽管这样,当读到结尾处的“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这样的文字,我们还是能感觉到那样的时代里做人的恐怖。自称奴才,自称犬马,虽然说这是套话,但这是做奴才的套话;至于说到“怖惧”之情,我相信就绝不是套话了,而是作者有着一种实实在在的恐惧。人不成其为人,人不成其为自己。你就是一个奴才,就生活在一种不被信任之中,生活在一种犯罪感中,想做一点自己要做的事情,必然会有这样的恐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学会了买菜
- 挑刺
- 扫墓
- 包饺子
-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 给爸爸泡茶
- 喂,换个同桌吧
- 月桔
- 我的同桌
- 聪明的蚂蚁
- 梦里的天堂
- 我的同桌
- 第一次炒菜
- 喝水
- 小黑石后传
- 江苏:淡水鱼价格稳中有升
- 国家将扩大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 世界棉花市场最新动向
- 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效能关系研究
- 2014年新疆棉花产量统计数据建模与决策分析
- XJ128快速棉纤维性能测试仪使用体会
- 籽棉存放时间与公检颜色级结果关系探讨
- 芦荟纤维:悄立市桥人不识
- 中国山羊绒品质分析(二)
- 安徽实施棉花价格补贴政策的探讨与建议
- 品牌故事:奇安弗兰科·费雷(GIANFRANCO FERRE)
- 骆驼、探拓者等冲锋衣被曝光:网上仍有售,商家躲采访
- 科技型企业核心员工离职负效应管理机制构建
- “棉棉”相睹
- 印度电商服装销售何以超中国
- 有整体才有生命——有效教学目标整合之我见
- 习作论文
- 体会表达方法是语文课的重要环节——《太阳》教学反思
- 语文总复习
- 关注生成——《难忘的一天》教学反思
- 如何教学多音字
- 普通话语音发音
- 作文,要写出特别的味道
- 转变语文备课观念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 浅析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
- 课件
-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评潘老师执教《矛盾》徐霭
- 找准恰当的平衡点,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和谐
-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日积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