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余姚市200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余姚市200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余姚市200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余姚市2009年第二学期初中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按住ctrl键点击查看更多初中八年级资源;(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积累运用(32分);1.正确工整地书写下面文字;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扁舟(biān)过瘾(yǐn)颤巍(chàn;B.门楣(méi)苋菜(xiàn)干涸(hé)龙;C.窥探(guī)哂笑(xī)缄默(

余姚市2009年第二学期初中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按住ctrl键 点击查看更多初中八年级资源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请做在答题卷上。)

一、积累运用(32分)

1.正确工整地书写下面文字。(4分)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扁舟(biān) 过瘾(yǐn) 颤巍(chàn) 即物起兴(xìng) ....

B.门楣(méi) 苋菜(xiàn) 干涸(hé) 龙吟凤哕(huì) ....

C.窥探(guī) 哂笑(xī) 缄默(jiān) 相形见绌(chù) ....

D.媲美(bǐ) 馈赠(kuì) 酷肖(xiào) 藏污纳垢(hòu) ....

3.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千山万壑 沧海桑田 鼠目寸光 不速之客 ,

B.众说纷纭 众目睽睽 忍劳忍怨 震耳欲聋

C.深恶痛绝 人情炼达 看风使舵 心旷神怡

D.落英缤纷 肃然起敬 绞尽脑汁 冥思暇想

4.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是一只老鼠。”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B.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C.写什么景,怎样写景,为什么写景,是我们阅读赏析这类散文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D.我们看到,对待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企业的态度不尽一致:有的奋力拼搏,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有的怨天尤人,把面临的挫折和困难归咎于客观原因。

5.依次填人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2分)

(1)桐庐街道虽小,却并无狭窄之感, ,这似乎是别的小城市中所不常

(2)我住在楼上,窗子又正对风口,每当狂风大作, 常令我夜不能寐。 ①街树疏疏地种在道旁

②道旁疏疏地种着街树

③屋瓦齐鸣,龙吟虎啸

④龙吟虎啸,屋瓦齐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下列句子有语病,请改正。(4分) ,

①由于学校团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感受到余姚的温暖。

②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地放着一叠植物标本。

7.古诗文填空。(6分)

①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③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节目组有一次在国外为华人演出时正值中秋佳节,演出接近尾声时,男主持人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女主持人接着深情地祝愿说: , 。”(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咏中秋明月的千古名句作答)

④《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 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8.名著阅读。(4分) ’ 。

文学名著陶冶着我们的性情,砥砺着我们的意志,丰富着我们的情感和想象。《骆驼祥子》中祥子① 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一个悲苦的人力车夫的形象;

②《 》中的尼摩船长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英勇顽强、不畏艰难的精神;《名人传》中③ 、④ 和米开朗琪罗向我们展现了高尚人格和生命激情。

9.综合性学习。(6分)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余姚,素有“文献名邦’’之称,青山水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文化传统,经济腾飞,名人辈出,风景名胜闻名遐迩。全国各地的游客爵往余姚的人络驿不绝。假如你是一位业余导游,现在让你去接待一批游客,让你做以下几项工作,相信你会做得非常出色。

①在欢迎仪式上,请你致一段简洁得体的欢迎辞。(50字左右)(2分)

②劁}的风景名胜闻名遐迩,有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现场、天下玉苑、丹山赤水、龙泉山、四明湖渡假村等景致,请你选择一处风景向游人介绍,介绍时要突出该风景的特征

③余姚土特产很多,有杨梅、榨菜、笋干菜、豆酥糖、茭白等,请你在游客返程时给他们推荐一种家乡的土特产,并说明推荐的理由。(2分)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 16分)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本来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竞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有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的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节选自沈从文《云南的歌会》)

lO.“意思”二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五个义项,请你根据语境,给下列两个句子中加点的“意思”选择最恰当的义项。(4分)

(1)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

(2)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

①语言文字的意义②意见;愿望③指礼品所代表的心意④某种趋势或苗头⑤情趣;趣味

11.文中写了哪几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请分点概括回答(3分)

① ②

12.文中加点的“这种环境气氛”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13.选文写的是赶马女孩“山路漫歌”,可是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写山路上的风光。你能领悟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吗?请简要回答。(3分)

14.文中画线处是写云雀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精彩,请就其写作技巧作赏析点评。(3分)

【二)【16分)

母亲的手

(台湾)庄 因

①母亲的手,在我有生以来的深刻记忆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孩童挨大人骂、挨大人揍是难免的,但我却怎么也想不起任何挨母亲打的片段来,连最通常的打手心、打屁股都没有虽母牡,母亲的惩戒更甚于打,她有揪拧的独门绝招。我说绝招,是她揪拧同时进行——揪起而痛拧之。揪或拧,也许是中国母亲对男孩子们惯用的惩戒法,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招。

②我的母亲也正如天底下数亿个母亲一样,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责之越苛。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千载难篷“打牙祭”的大好机会了。我因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看着母亲。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对我说:“吃完,不许剩下。”我摇头示意,母亲脸色转成失望懊恼,但仍只淡淡地说:“那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好,也少言笑。

⑧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没脸地按我在床上,反剪了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地说:“为什么明明知道吃不下去还盛?能吃饱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再没有剩过饭。

④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帖细腻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洗。一个大木盆,倒进一壶热水后,再放入大约三洗脸盆的冷水,一块洗衣板,一把皂角或一块重碱黄皂,衣衫便在她熟巧的十指下翻搓起来了。安顺当时尚无自来水,住家院中有井的自可汲取来用,无井的便需买水。终日市上沿街都有担了两木桶水(水面覆以荷叶)的卖水的人。我们就属于要买水的异乡客。寒冬日子,母亲在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地洗①。我常在有破洞的纸窗内窥望,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的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洗好的衣衫穿上竹竿挂妥在廊下时,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

⑤同样是那双结满厚茧的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粗糙易破的草纸书,一本本,一页页,在她指间如日历般翻过去。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张“历史实录” 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的更加厉害。可是出乎意料的,那双手却轻

轻覆压在我头上。我听见母亲说:“没关系,明年多用功点就好了。”②我记不得究竟站了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⑥冬夜,炉火渐尽,屋内的空气更其寒冷,待我们上床入睡后,母亲坐在火旁,借着昏黄的灯光,尹始为我们缝补衣袜。有时她用锥子锥穿厚厚的布鞋底,再将麻绳穿过针孔,一针一针地勒紧,哪痛苦的承受,大概就是待新鞋做好穿在我们脚上时,所换得的欣快的透支吧!

⑦去夏返台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上午,家中只留下母亲和我,我去厨房沏了茶,倒一杯奉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霎时,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大得使我为将于三日后离台远行找到了恒定的力量。

⑧母亲的手,未经过任何化妆品的润饰。惟其如此,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

(选自《读者》2009年第9期,有删改)

15.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写了母亲的哪四件事。(4分)

① ②

③ ④

16.本文题目为“母亲的手”,改为“母爱”好不好?请说说理由。(3分)

17.下列句中加点的两个“如此”分别指代什么?(2分)

①虽如此,母亲的惩戒更甚于打。 ..

②惟其如此,那才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 ..

18.文中有两个画横线的句子,请你任选一句加以品析。(4分)

①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地洗。

②可是,出乎意料地,那双手却轻轻覆压在我头上。我听见母亲平和地说:“没关系,明 年多用点功就好了。”

我选做第 句:

19.第③段写母亲对“我”揪拧的教育方式。试用你的眼光评价母亲的这一教子方式。(3分)

(三)(8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丕盛盛士宣些:丕婆婆主室童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

(节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21.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因以为号焉 或置酒而招之 ..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C、环堵萧然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策之不以其道 ..

22.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23.作者在文中多次用到“不”字,这究竟有怎样的深意?请结合下面提供的背景材料,谈谈你的理解。(2分)

东晋是个政治动荡,讲究门第,追名逐利,醉心于富贵,讲究繁文缛节的时代。

(四)(8分)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①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③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旬朔:十天一月,指好长时间。②艾通“恣”。惩戒,惩治。③曩:以往,过去。

2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故 虽 有 强 记 之 力

25.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就) B.然负此自放(背) ..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等到) 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大概,恐怕) ..

26.把文中的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或现代汉语。(2分)

原句: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译文:

27.细读短文,说说“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的“二物”指的是什么?从作者的感叹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三、写作(40分)

28.费孝通曾说:“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所以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已满载了父母的爱和期望。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有人说,父爱像冬日的暖阳,母爱像春日里的微风。父爱与母爱的表达形式,因人而异。我们也会因个人感受力不同,感受到不同内涵的母爱与父爱。请以“父爱如(像) ” 或“母爱如(像)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句,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例外)。

③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500字。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二十年后回故乡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二十年后回故乡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论文
关于行政强制法的实践难题与因应之道
论国家住房保障义务构成分析
2000字行政法论文行政事业
浅析对具体行政行为证据效力的审查认定
我国行政追偿制度实施困境研究
浅谈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论文
解析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
浅谈我国行政裁量司法控制模式的建构
风险行政法研究前提问题探讨
签证中使用可擦笔的法律问题论文
简论国家住房保障义务的构成
试论对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
最新行政法论文格式标准
浅谈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论文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讲义1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讲义2
《北京亮起来了》老师语录
《北京亮起来了》整体阅读感知
《日月潭》 考点练兵2
《北京亮起来了》 趣闻故事
《日月潭》 考点练兵1
《北京亮起来了》随堂练习 巩固篇
《北京亮起来了》 重点问题探究
《日月潭》 趣闻故事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意思
《北京亮起来了》随堂练习 提高篇
《北京亮起来了》 训练素材
《北京亮起来了》 写作指导
《北京亮起来了》 考点练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