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2010-2011学年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冲刺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冲刺试题及答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2010-2011学年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冲刺试题及答案

内容预览:

2010-2011学年独家解密初三上语文期末考试试题1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相应的字。(3分)

(1)我怀念着绿色,如同hé________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xiá______择的心情即使一

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2)它虽然曾经使我们zhuì zhuì___________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六

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xīn________香。

(3)黄昏夕照,勾勒出圆明园残损的门柱和颓垣断壁,衰草连天。颓_______ 衰_______

2.选词填空。

(1)“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看问他的人,显出____________的神气。

(不卑不亢 不胜其烦 不屑置辩 不置可否)

(2)“入世”是双向的,中国企业盯着国外市场,国外产品也同样对中国市场___________。

(咄咄逼人 虎视眈眈 纷至沓来 来势汹汹)

3.按照原文填空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文的句子。(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2)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高到丈许,两丈,__________________,对抗着西北风。

(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

《孟子·告子上》揭示主旨的句子。请再写出一句主旨相同的古诗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8)李商隐《无题》中,常被后人用来赞美至死不渝的爱情或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比喻无可抵抗的潮流或无法抗拒的决心,我们可以引用辛弃疾《书江西造口壁》中_______的诗句来表示。

4.下面应用文格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通知、启事、倡议书结尾不必写致敬语。

B.书信、申请书、倡议书、感谢信都要在开头顶格写称呼语。

C.计划、通知、总结、书信、启事都必须写标题。

D.计划、启事、感谢信与书信一样都要有署名和日期。

5.在原句后补写一句话,以点明原句的含义或象征意义。(2分)

越成熟的稻子,头就会越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模仿原有句子,补写出后面的两个空缺的句子。(4分)

因为只能陪人一程,你应该学会珍惜。他们饥饿时,你的关爱要成为一只苹果;他们寒冷时,

你的呵护应是一件温暖的棉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工厂要赶紧完成一批产品,这批活数王师傅最拿手。张副厂长对王师傅说:“这批活明天一

定要完成,否则就扣你的奖金!”王师傅一听就生气回了家。李厂长赶忙给王师傅打电话,结

果,王师傅回话说:“你这么看得起我,搏一搏啦!“马上兴冲冲地赶回厂里加班。请你设计

出李厂长讲话的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回忆《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说说鲁滨逊遭海难漂流到无人荒岛后,他在岛上做了

哪些事,最后结局如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 读(60分)

(一)阅读《马说》,回答9-13题。(2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一食或尽粟一石()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策之不以其道(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任重而道远(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 君将哀而生之乎( )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11.用现代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回答下列问题。(4分)

(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从第②段中找出一个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一些文章涉及了“人才成长与才能的发挥”这一课题。请在下列人

物中选择两个人,以他们的经历,谈谈你对“人才的成长与才能的发挥”这一问题的见

解。(7分)(备选人物:河伯、愚公、孔乙己、清兵卫、陈毅、齐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回答14-18题。(18分)

(A)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

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

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

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

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

舞。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

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

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么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B)

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最奇妙的莫过于它的生长方向。是什么力量促使它选择根朝下、茎朝上的生长方向呢?怎样解释这种生理机制?

不久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植物学家迈克尔·埃文斯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他们认为,无机钙对于植物的生长方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在植物的弯曲生长过程中,无论是根冠下侧部位还是芽的上侧部位,都存在着高含量的无机钙。那么无机钙又是如何使植物辨别方向的呢?埃文斯解释说,因为根冠有着极为丰富的含淀粉体的细胞,而淀粉体就会把其内部的钙送到根冠下侧。这时,如果用特殊的实验手段去阻止钙的移动,植物马上就会表现出不按正常的方式去生长。同样,植物的芽虽然没有冠部,但也含有丰富的淀粉体,淀粉体也能将其内部的无机钙送到上侧的细胞中。这显然说明,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方向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那么,既然淀粉体内有许多无机盐,而无机钙又能在植物体内来去自如,除了重力 之外,又是哪一种力量使无机钙如此方便地上下移动呢?最近,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斯坦利·鲁在研究中发现,这是由于细胞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电荷不同,两端电荷的不一致引起细胞极化,为数众多被极化的细胞排列在一起,总电荷就强得足够吸引任何相反电荷的钙原子,驱使它们在体内移动。于是斯坦利·鲁提出,由于细胞的极性带动钙的移动,从而导致植物茎干总是向上生长,而根则朝地下生长。

由谁控制植物生长方向的研究课题已日趋深入,这种神奇的力量取决于什么,是植物生长素还是无机钙,是细胞的极性还是数者兼而有之?目前依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14.(A)文段的体裁是____________,文段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文段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文段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A)文段中,我喜爱绿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B)文段中,促使植物选择根朝下,茎朝上这种生理机制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16.(A)文段中,青藤生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

笔下的青藤形象,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性特点。(4分)

17.(B)文段表述事物的顺序是( )。(2分)

A. 逻辑顺序B. 空间顺序

C. 时间顺序D. 程序顺序

18.请分别举例,说明两段文章各自的语言表达的主要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心灵的去处》,回答19-23题。(22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央视《半边天》周末版关于刘小样的访谈,但我完全可以肯定地说,只要看过的人,无不对八百里秦川间的这位西部女子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无不为黄土高坡上这样一位乡村少妇深深地震撼。而这一切,不是因为她的美丽或丑陋,不是因为她的富有或贫穷,也不是因为她的幸与不幸、凡与不凡,而是由于她因孤独因痛苦因思考因思变而发出的心灵的颤音!

刘小样,集丰衣足食、夫君称心、儿女如意、老人慈爱等诸多幸福元素于一身,拥有许许多多乡村女人渴望拥有却未必拥有的刘小样,在黄土高原雄浑厚重的背景下,面对洋溢着现代都市知识女性气息而又极富亲和力的央视主持人张越,如黄河决堤般地敞开了封闭太久的心扉,倾诉着压抑太久的心曲--

尽管村后就有一条高速公路,她却只能和村里所有的女人一样,无法挣脱有形无形的羁绊,走出蛰居的山村;

没有书报可看,她只能“读”电视,“读”《半边天》,甚至“读”午夜时分的《读书时间》;

为了不让自己淹没于黄土地的土气,她特意选择浓艳的大红作为着装的主色;

她喜欢打开窗户,一个人,凝望不远处阳光照耀下的小树;

当丈夫有一天终于带她来到不过九元钱车程的西安时,站在古老的钟楼下,面对现代都市里漂亮优雅的女同胞,她为自己的巨大反差放声大哭;

一双正在读小学的儿女成为她最好的朋友和心灵的寄托,她为儿女知道几千年前有个孔子而喜不自禁;

她甚至哲人般地发出了“宁要痛苦,不要麻木”的心灵呐喊!

有幸看了这档精品访谈节目之后,我久久不能走出刘小样给我带来的感动。刘小样哽咽着说出的那句“宁要痛苦,不要麻木”,久久在我的耳际和心头回荡。而张越 此后所透露的一个幕后采访情节,更让我再一次吃惊于这位乡村女性的孤独和深刻。

在采访刘小样一周左右的时间里,与其姊妹般相处的张越,一再盛情邀请刘小样到他们所住的宾馆看一看,住一住,可刘小样一直不愿答应。张越他们认为她不会来了。可就在他们要走的时候,刘小样突然来到宾馆,一进张越的房间便抱住张越放声痛哭:“你们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了。你们又把我一个人留下了……”这一哭就是20分钟!

天下之大,竟然没有一个人心灵的去处--面对刘小样的诉述和痛哭,我不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

对于女性来说,尤其是对于孤独和痛苦的心灵,寻觅魂灵的去处,找寻精神家园的理解、感悟和敬重,是我所要表达的,因为对包括她和我本人在内的所有人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最需要的。

19.请写出刘小样家庭生活的现状。(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分析画横线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4分)

(1)加点词语“蛰居”一般用来表现什么生物现象?在本句中起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形无形的羁绊”指的是什么现象?请你作适当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古老的钟楼下,在张越即将返京之时,刘小样两次放声大哭。请说说她两次痛哭的

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宁要痛苦,不要麻木”说明了刘小样什么样的思想状态,有什么的社会意义?请说说你

的观点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刘小样的处境和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请你借助所学过的知识或所知道的事例提出建

议:中国农民怎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心灵的去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 作(60分)

24.写一篇作文。(60分)

题目:珍惜____________________(生命、幸福、荣誉、青春、亲情……)

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使命题完整后再写作;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班名、姓名;

(3)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上)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每格0.5分)

(1)涸暇(2)惴惴 馨(3)tuí shuāi

2.(2分,每空1分)

(1)不屑置辩(2)虎视眈眈

3.(10分,每个分题1分,其中(7)题2分)

(1)大漠孤烟直(2)春潮带雨晚来急

(3)隔江犹唱后庭花(4)千里共婵娟

(5)见贤思齐焉(6)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7)舍生而取义者也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4.(2分) C

5.(2分) 如:越有作为的人,就越谦虚。(如“它意味着我们应该更多地为别人付出”亦是)

6.(4分,1个分句2分)

如:他们寒冷时,你的呵护应是一件温暖的棉衣;他们快乐时,你的笑容应是最灿烂的阳光;

他们痛苦时,你的抚慰应是最妥帖的药方。(特定条件各占1分,比喻各占1分)

7.(4分)

如:这批产品期限急迫,质量要求高,对我厂声誉影响大,几个领导研究了,这批活只有你

最拿手,交给你最令人放心。知道你会很辛苦,希望帮帮忙。成功与否,就看你的了。

(语言表述中,“委婉”占2分,“期盼鼓励”占2分,语言组织欠缺的酌扣)

8.(3分)

如:他搬回残船上仅剩的一点生活必需品和枪支、火药、刀具,在荒岛上构筑安身的处所,

制作家具,饲养山羊,栽种稻麦,采摘野果,捕捉海鲜和飞禽,制造独木舟,挖掘运河,

击退野人,救出“星期五”,容留其它落难人员,最后帮被劫持的商船船长夺回商船,终

于在历经二十多年海难生活后返回英国。

(每道横线上的内容占1分,回答3线内容大意即可)

9.(2分,每空0.5分)

piánxiànsìshí

10.(4分,每个词0.5分)

道:规律,方法道途道理,说法仁道

之:它(指马)的我去,前往

11.(3分)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懂得识别千里马啊!

(每处横线上的内容占1分,语言组织不当酌扣)

12.(4分,每个分题各2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伯乐”喻指能识别人才的人(的统治者),“千里马”喻指有突出才能的人。

13.(7分)开放题:

应言之有理,并自圆其说,备选人物的经历与提炼出的观点要一致。

如:河伯意义在见识与态度,愚公在意志与胸怀,孔乙己在制度与意识,清兵卫在创新与

发展,陈毅意义在求贤若渴,齐仰之意义在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等等。

14.(4分,每空1分)

散文我非常爱绿,把绿囚系在房间里

说明文决定植物生长方向的原理

15.(4分,每空2分)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细胞的极性带动无机钙的移动

16.(4分,每空2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不甘被囚,顽强地追求光明

17.(2分)A

18.(4分,特点各1分,举例各1分)

如:(A)文段运用__________(比喻、排比、反复、拟人,指明一种方法并列出例句即可)

修辞手法,使语言更优美,更生动形象;反复渲染,更深刻感人。

(B)文段结尾不明确的结论,准确地表明了人类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知程度,表现了

说明准确的特点。

19.(4分)丰衣足食,夫君称心,儿女如意,老人慈爱

20.(4分,每个分题2分)

(1)“蛰居”一般用于表现动物的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的现象。在本文中,用以比喻农

民被山村所禁锢,无法融入外部火热生活的现状。

(2)“有形的羁绊”指土地、家庭等社会因素束缚农民

“无形的羁绊”指思想意识的麻木状态束缚着农民,使他们与外部世界隔绝。

21.(4分,每个原因各2分)

(1)在古老的钟楼下,面对现代都市里漂亮优雅的女同胞,她为自己的巨大反差放声大哭。在宾馆里,她为如同姐妹般相处一周的张越即将离去伤心而哭,更为自己又将陷入孤独和痛苦中而痛哭。

22.(4分)开放题:

要点,如:表现中国农民的觉醒。他们渴望走出沉闷闭塞的小天地,融入火热的时代中;

他们渴盼迅速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方式;他们渴盼丰富精神生活,学习科

学文化知识、开拓视野……(“觉醒”占2分,“渴盼”占2分,任谈一点即可)

23.(6分)开放题:

要点,知识或事例 如:可以从引用河伯“望洋向若而叹”的例子谈起;可以从分析愚公坚

持“移山”的深层次原因谈起;可以从雨果“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谈到走出“蛰

居的山村”的意义…… 建议如:跟上时代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引

用具体知识或事例的占2分,明确的观点或建议占2分,语言表达占2分)

24.作文:60分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执行。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儿童节,我快乐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吹画趣课11
吹画
吹画趣课3
有趣的吹画
吹画趣课
五一节劳动节真快乐
吹画趣课12
玩“捉迷藏”游戏
一个故事给我的启示
愉快的生日
我的课余生活——骑滑板
吹画趣课1
快乐的五一劳动节
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山刺玫果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富硒罗汉果中罗汉果皂苷V的HPLC测定
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内部运行机制研究
雪莲中绿原酸、芦丁、木犀草素含量的HPLC法测定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两种方式提取杏鲍菇菌丝胞外酶的比较分析
罗田甜柿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初步鉴定
芹菜露地和保护地栽培技术
东宁县全力打造黑木耳种植基地
渝产续断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
锦江河斑鳜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卷烟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的UPLC测定
白萨福克羊生理生化指标季节性变化研究
夏秋鲜叶加工红茶的萎凋技术研究
皖东南初中三校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河北省唐山市201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潜龙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北京密云县201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丰台区2014年初三统一练习
2010年长沙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
山东省东营市2010年五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潜龙市2010年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云南省怒江州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初2014年届九年级(下)阶段测试(七)
北京各区县2010年中考二模试题及答案汇总(不断更新中...)
湖北省荆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河南省内乡县201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荆州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