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09-1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09-1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3

09-1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内容预览: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评价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

一、基础(28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鸡声茅店月, 。

(2)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3)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抒发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的句子是

(5)把李清照的《武陵春》默写完整。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 )(4分)

A、诚宜开张圣听 / 事不宜迟

B、众妙毕备 / 前人之述备矣

C、此诚不可与争锋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 香远益清,亭亭玉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至5题

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达某一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就像 ,并不是非要到达 。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qiān xǐ( )就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河流,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那样的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jīng cǎi ( )的人生,这才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

qiān xǐ( ) jīng cǎi( )

4、联系上下文,仿照划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2分)

就像 ,并不是非要到达 。

5、使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三个。(3分)

抵达 起伏 琐碎 不胜其烦 弥足珍贵

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6-8题。

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是我们人生交响乐的序曲。青春让我们充满热情,充满朝气,充满希望,请跟我来,我们一起登上青春的车,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初三(1)班举行“青春随想”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边项目。

6、请介绍古今中外你最崇拜的青年名人,并简要叙述他们的事迹。(2分)

答:

7、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主题语。(要用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2分)

答:

8、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总结性的发言。(3分)

二、阅读(4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1题。

(一)(8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0、根据本文内容,选用文中恰当的语句填空。(2分)

诸葛亮非常感激刘备在他“躬耕于南阳”,就“ ”。为报知遇之恩,诸葛亮在“后值倾覆”时“ ”。由于诸葛亮做事谨慎,所以刘备在驾崩时“ ”。刘备和蜀国的崛起与诸葛亮息息相关。

11、《出师表》以情意切切使其文学价值厚重。请你仔细体会,谈谈全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二)(11分)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2.第①段第一句话中“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指的是 世界。作者认为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不幸的,这是因为

13.第③段中作者列举了一系列事例所论证的观点是

第④段末尾引用的笛卡尔和雨果的话属于 论据,这两句话所论证的观点是 。

14.根据全文内容,具体说说为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

答:

(二)别踩疼了雪(15分)

○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见到它。

○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让人目不暇接。

○6女儿伸开手掌。但她马上发现,我们的手掌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无法承受我们的爱意,在手掌心里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要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会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11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在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12可是冬天,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14雪花在天空舞蹈!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15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16那一刻,我看到全世界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类的心灵。

15、阅读全文,说出女儿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

答:

16、第○7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

17、揣摩第○9段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答:

18、第○15段的划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

19、文中第○10段有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作答。(50字左右)

答:

 

(四)(8分)

少时,一托盘托上楼来,一樽蓝桥风月美酒,摆下菜蔬时新果品按酒;列几盘肥羊,嫩,酿鹅,精肉,尽使朱红盘碟。宋江看了,心中暗喜,自夸道:“这般整齐肴馔,齐楚器皿,端的是好个江州!我虽是犯罪远流到此,却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名迹,却无此等景致。”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栏畅饮,不觉沈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

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利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潜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来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写罢,掷笔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饮数杯酒,不觉沈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踉踉跄跄,取路回营里来。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五更。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在浔阳江楼上题诗一节

20、宋江的这一诗一词都是借以咏志之作。从他的诗词的内容透露出宋江的哪些情况?请结合内容作合理的分析。(3分)

答:

21、宋江为什么会被刺到江州?浔阳楼事件后宋江的遭遇又是如何?请结合整部作品的内容作介绍。(5分)

答:

三、作文(50分)

22、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题目: 令我

要求:(1)把题补充完整。如“她令我感动”“那一刻令我难忘”等等;

(2)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窃槽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有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之,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释]○1道理:指宋元道学、理学。○2驾:驾驭、统摄。 ○3方:酒方。 ○4仕:做官。

1、下面一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 / ”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3分)

昔 者 鲁 人 不 能 酒 唯 中 山 之 人 善 酿 千 日 之 酒 鲁 人 求 其 方 弗 得。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主酒家(主持,掌管) B、以鲁酒渍之(浸泡)

C、索而饮之(索取) D、今子以佛夸之(夸奖)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4、本文讽刺了什么样的人?(3分)

答:

 

参考答案:

一、基础

1、略

2、B D

3、迁徙 精彩

4、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到达哪个地方才算完成使命

5、长大了,才知道琐碎的童年趣事弥足珍贵,才知道当年不胜其烦的父母唠叨价值连城,才知道经历起伏跌宕才能抵达事业的巅峰。

6、周恩来。他从小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因此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

7、略

8、略

二、阅读

(一)

9、略

10、略

11、流露了作者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表达忠诚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二)

12.精神 他们只拥有现实世界,缺少更为浩瀚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

13.人们从读书学做人(或“人们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或“读书加惠于人们的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道理(或理论) 读书可以使人向善避恶。

14.因为读书可以增广知识,陶冶精神,能使人不断追求崇高,情趣变得高尚。

可以就第3、4段的第一句话谈,言之有理即可。

(三)

15、在女儿心中,雪花是妈妈变成的,通过看雪找到与妈妈的联系,以此怀念妈妈。

16、引出下文(或“承上启下”),由“看雪”的描绘转入对妈妈的回忆

(或:为后文写她妈妈离世 作铺垫)

17、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雪以生命,形象生动表现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护,对女儿的爱

18、人生有再大的不幸(或“困难”、“磨难”,扣“夜黑”),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扣“雪白”),我们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扣住“压”)

19、两位母亲的信,让我认识到母爱的伟大。想到妈妈平时对我的付出,我要说:“妈妈,我爱您!”

提示:联系两位母亲的信来谈,话题不偏离母爱;有具体感受;联系实际;语言表述通顺,字数符合要求。

(四)

20、出身、成长经历、杀人被发配、感叹自己目前的潦倒、反抗的意识。

21、宋江因为杀了阎婆惜,被发配到江州。

宋江在浔阳楼题的反诗被黄文炳发现了,结果报知蔡九知府,把宋江关进了大牢。由于梁山泊戴宗传假信被黄文炳识破,使宋江招来了杀头之祸。梁山泊好汉劫法场,救了宋江,杀了黄文炳一家,最后上梁山。

附加题

1、昔者/鲁人不能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2、D

3、自鸣得意地自以为有了独到的见解。

4、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

(讽刺那些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最宝贵的一句话
伤心的一天
龟兔第二次赛跑
鸟趣
红树林
建立“S”星球
飘•韵
杭州之美
写作的乐趣
校园的春天
过年真快乐
五龙谭
那一次妈妈哭了
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的世界
幸福的回忆
透过“双十一”浅析电商物流
基于TQM的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浅析物流的是与非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文献综述
基于文化产业视角下提升呼和浩特城市品牌的对策研究
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物流管理效率的方法初探
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差异探讨
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模式研究
航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棉花新政 棉农三盼
加强天津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对策分析
应急物资的政企合作储备模型研究
浅析航天企业采购合同风险控制
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下航空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
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困境分析
聆听《慈母情怀》有感
《鲁滨孙飘流记》课后反思
欣赏,领会,创造——《泊船瓜洲》听课感受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叙事
《黄果树听瀑》教学后记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沐浴桂花雨的芬芳──《桂花雨》教学后记
成长足迹(二)依依惜别阅读材料
《慈母情怀》教学反思
《依依惜别》演讲稿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看菊花》——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