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江苏地区1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5)

江苏地区1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5)

 

内容预览:

2010年江苏地区语文学科苏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题5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古刹(chà) 颤动(zhàn) 积攒(zǎn) 逞强(chěng)

B.精髓(suǐ) 寒噤(jīng) 吮吸(shǔn) 栈桥(zhàn)

C.褴褛(lǔ) 深谙(ān) 隽永(juàn) 绮丽(qǐ)

D.晃荡(huàng) 木讷(nè) 倭瓜(wō) 皱缬(xié)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 )

A.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B.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C.《给我的孩子们》选自《缘缘堂随笔》(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D.我想知道这个节目当初创办的初衷是什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 )

A.为了奥运或全运夺金,各地体育部门在手段上也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B.“戒烟一小时,健康亿人行”的倡议发出后,一些烟民对此默默无闻。

C.由于国内外的问题与日俱增,众多承诺未能兑现,“超级英雄”奥巴马的光环逐渐褪色。

D.在汗牛充栋的学术著作中,大部分都是枯燥无味的高头讲章,读起来令人昏昏欲睡。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是( )

A.优劣得所(低劣) 晦明变化者(阴暗) 各复延(邀请)至其家

B.卒中往往语(到处) 横柯上蔽(上面) 朝晖夕阴(日光)

C.太守宴也(举行酒宴) 乐其乐也(以…为乐) 率妻子邑人(妻子和儿女)

D.以啮人(如果) 面山而居(修饰) 汝心之固(的)

5.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是( )

①欧阳修又归纳出“读书三上论”,即:车上、厕上、枕上。

②现在实行“双休日”,加上节假和年假,一年有100多天休闲时间,何愁没有时间读书呢?

③其实,人们读书的时间多是从闲暇中挤出来的。

④时代变了,“三余论”在今天未必可行,而“三上论”科学与否也值得讨论,但挤时间读书学习的精神总是值得提倡的。

⑤古人就有“读书三余”论,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A.③⑤①④② B.⑤③①④② C.③①⑤④② D.⑤③①②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40分)

二、按要求答题(共30分)

6.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并改正在田字格里。(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

范、美观)

⑴恻隐 ⑵分道扬镖 ⑶鱼贯而出 ⑷浮光掠影

⑸隐诲 ⑹势不两立 ⑺痛心疾首 ⑻如愿已偿

⑼雄踞 ⑽明眸善睐 ⑾成群结队 ⑿言简意该

改 正

7.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⑴-⑹题每题1分,⑺⑻两题每题2分)

⑴我劝天公重抖擞, 。 ⑵ ,观千剑而识器。

⑶此曲只应天上有, 。 ⑷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⑸采菊东篱下, 。 ⑹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⑺《岳阳楼记》中表明作者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 。

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人们常说的“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 ,风雨不动安如山!

8.名著阅读。(5分)

它注意到了这么一个流行的传说:“野胡”在这个国家并不是一向就有的,而是许多年前忽然就有这样的一对在一座山上出现了;至于它们是由太阳晒着烂泥生出来的还是海里的淤泥和渣滓变来的,则永远无从知晓。后来这一对“野胡”开始繁殖,短时间内它们的后代越来越多,以致遍布全国,上下为害。

⑴选段出自于《格列佛游记》,作者是英国18世纪杰出的讽刺小说家和政论家 。小说通过主人公 在不同国家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

。(2分)

⑵选文是写的小说主人公在哪一国的游历?其中关于“野胡”的产生暗示西方一个关于人产生的神话传说,请你简要介绍这个神话传说。(3分)

9.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11分)

面对全球变暖造成自然灾害频发的严峻现状,我们怎么办?这是每个“地球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面对正在“发烧”的世界,我们“清贫”一些又何妨?可喜的是,节能减排已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一种被称为“乐活”的生活方式正在受到一些年轻人追捧:吃有机的天然食品,购买本地产品,穿衣简单朴素……

【活动一:咬文嚼字】请简要阐述“发烧”和“清贫”在文段中的含义。(2分)

【活动二:搜集资料】学校举办我与环境的图片展,某同学搜集到一幅关于我国碳排放的曲线图,请认真读图,写出你的发现。 (2分)

你的发现:

【活动三:口语交际】在倡导“乐活”

的生活方式中,有的学生认为吃天然食

品缺少勇气,购买本地产品不够时尚,穿简朴衣服缺少个性,如果当时你恰巧在场,你会怎样对他(她)说呢?(3分,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活动四:专题探究】你们班开展了 “环境保护”宣传周活动;其中有一项要求为此活动创写一则广告语。小明的创写是:“落实环保责任,完善环保水平。”请对此创写加以评价。如果你来写,你将如何创写?(4分)

评价:

创写:

 

三、阅读理解(共50分)

(一)阅读杜甫的《水槛遣心》①,完成10~12题。(6分)

去郭轩楹敞②,无村眺望赊③。澄江平少岸④,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⑤。

【注释】①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共两首,这是第一首。诗人自上一年春定居浣花溪畔,经营草堂,至今已初具规模。水槛,指水亭之槛,可以凭槛眺望,舒畅身心。②去郭:远离城郭。轩楹:指草堂的建筑物。轩,长廊;楹,柱子。敞,开朗。③赊:长,远。④澄江句:澄清的江水高与岸平,因而很少能看到江岸。⑤城中,指成都。

10.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作者在词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2分)

11.简要赏析“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这两句的妙处。(2分)

12.诗歌的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手法?突出了“此地”什么特点?(2分)

(二)阅读《景公之时》,完成13~16题。(12分)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②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怪哉!寡人闻命④矣。”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今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⑤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狐白之裘,集狐腋下的白毛制成的裘(皮衣)。③陛:宫殿的台阶。④闻命,闻教,受教。这是尊敬对方,得其教诲。表示接受对方意见的敬辞。⑤循,巡,巡查。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雨雪三日而不霁( ) ⑵公被狐白之裘( )

⑶立有间 ( ) ⑷今所睹于途者( )

1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乃 命 出 裘 发 粟 与 饥 寒 者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译文:

⑵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

16. 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后,“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晏子的话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

(三)阅读《上海新地标--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完成l7~20题。(14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核心建筑之一的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的核心地段,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三个部分组成。中国馆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让世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保有了中国的文化底色和色调,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外形上极像斗拱,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远处眺望或在下面仰视的话,也会发现它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所以有人称它为“东方之冠”“天下粮仓”,它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中直接获得了艺术灵感和精神依托。外墙参照了故宫 外墙的颜色,保留了“故宫红”色调,保持了最为世人所理解的中国建筑元素。与国家馆相呼应的地区馆平卧其下,则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来软化主体建筑与城市周边的关系。整个设计一寓“天”,一寓“地”,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天地”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的憧憬。

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在地区馆最外侧的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但无论国家馆还是地区馆都不是一味复古,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以及国家和地区的和谐一致。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展馆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主题。例如,中国“主题馆”的屋面铺设了3万平方米的太阳能板,这些太阳能板年发电量可达250万度,每年至少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00吨;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也可能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了自遮阳体型,已经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了;所有管线甚至地铁 通风口都被巧妙地隐藏在建筑体内。

世博会后,中国馆将作为我国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主要展示基地,为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留下一座纪念碑式的建筑,也给今天和未来的上海留下一座新的城市地标,雄踞于浦江之滨,给上海和中国带来新的光荣和自豪。

1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文化底色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18.结合文章,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1)每年至少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00吨。

(2)中国馆将作为我国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主要展示基地。

19、如果将划线句改为“地区馆平台上厚厚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不少能耗”,好不好?为什么?(3分)

20.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理解。

材料:中国“主题馆”的屋面铺设了3万平方米的太阳能板,这些太阳能板年发电量可达250万度,每年至少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00吨。“瑞士馆”是一个用幕帷覆盖的开放空间,这种幕帷是用大豆纤维制成的,在展出结束后可被天然降解,不污染环境。“阿联酋馆”采用“沙丘”造型,展厅中有花床、树木、溪涧,令人仿佛置身于沙漠中的绿洲。(3分)

 

(四)阅读《迷失荒园》,完成21~25题。(18分)

这儿就是圆明园了,一座荒园,一片白色的废墟,袒露在我的面前,袒露在十月明媚的秋阳下。

我登上高高的址腹--大水法残迹。此刻湛蓝的天空倾泻出无数道柔媚的金色,挥洒在身旁的雕塑上,使之极富立体感。周围有游人在穿梭徘徊,几个孩子坐在前面的石块上嬉戏,童真的脸上一片天空般的纯净。我突然问自己,我怎么就找不到那股浓浓的、沉重的沧桑之感?它们到哪儿去了?是不是我遗忘了历史,还是阳光太明媚,把伤痛揉平了?面前汉白玉座雕上精致的浮雕,在我眼里分明投射出不可磨灭的高贵之气。或许这里真是太宁静了,能够像一位哲人般恬静地面对逝去的风风雨雨?

一阵突袭而来的疑问和不安,很快就被轻风丽日掠过,一切就像没有发生一样。我恢复了内心的平和,悠然消融于游人的队伍。

有人在拍照,有人大声笑;周遭一片“茄子--茄子--”的声音鹊起,被拍的人对着镜头使劲摆手,像是示意暂停。处身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气氛里,我找不出有异于别的景点的心里落差。那就入乡随俗吧,也去选择一个最佳的角度,也去摆一个姿态,去把根擎天而起、刻满花纹的廊柱亲密无间地相依相靠,拍下一张足以证明某人某年某月到此一游诸如此类的照片。

我沿着一条小径往前走,漫无目标。一种在风景区随意走动的安适娴静。路边有树,细碎的树叶在微风里发出一片扑簌簌撩人的声响。像被什么牵引着,我离开人群独自前行,义无反顾。喧闹声离我愈来愈远,周边愈来愈安静。

渐渐地,有一方天地,出乎意料地在我面前凸显出来。那是一大片又一大片的白色,如残骸的肢体般无序地、静静地躺在地上,突兀地扑进我的视野,撞击我我毫无防备的神经,我被震慑住了。与此同时,强烈的刺激我的感官的,还有那令每一双眼睛都会为之动容的冰雕玉砌般的美,以及美的断裂。

我一下子变得沉默。是的,那种骤然间的沉默,有着死寂意味的沉默。一时间,我忘了身在何处,又为何来到这里。

我的脚小心翼翼地插入那片残骸,欲行又止,动作及其缓慢,而又惴惴不安,仿佛我踩下去的不是一片土、一条碎石的缝隙,而是一个血肉之躯、一个活生生的灵魂的栖息地。此时此刻,它正躺在它的墓地、长眠不醒。

我不忍心在挪动一步,我感觉我已经触到那尘封百余年的伤痛了。这里原先是一个多么恢弘,多么绮丽,多么难以构想的梦幻啊!那个梦幻,曾经多么真实地展现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它代表神秘的东方,代表东方骄人的智慧,引来多少世人惊羡的眼光,多少敬仰不已的赞叹。如今它已夷为平地,剩下的只是废墟、荒湖、蔓草、乱石和那一片荒芜之地上空传来的苍鹰拉长声音的阵阵嘶叫……

我流泪了。

内心的情绪波澜迭起,不可阻遏。那片触目惊心的乱石没有比它更能印证一场人类文明的灾难所造成的惨不忍睹的状况了。

我不知道时间是如何从我身边悄没声儿溜走的。我也不知道,周遭为何杳无人影,只剩下我和我投在残石上的淡淡的、拉长的、不完全的身影。

我从一个最杰出的梦幻的残骸中走出来,经受了一场全身心的震撼、洗涤和升华。

21.下面句子中加点语句的含义。(4分)

⑴是不是我遗忘了历史,还是阳光太明媚,把伤痛揉平了?(2分)

⑵我从一个最杰出的梦幻的残骸中走出来。(2分)

22.阅读全文,请简要说说作者在游园过程中,感情都发生了那些变化?(3分)

23.文章写圆明园游客放声大笑,尽情拍照有何作用?(4分)

24.请简要说说画线语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分)

25.作者最后说自己“经受了一场全身心的震撼、洗涤和升华”,请具体说说作者都有“那些震撼、洗涤和升华”?(4分)

四、作文(共60分)

请以“我属于那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⑶书写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

1.D 2. D 3.B 4.C 5.A 6.镳、晦、以、赅

7.⑴不拘一格降人才;⑵操千曲而知音;⑶人间能得几回闻;⑷落霞与孤鹜齐飞;⑸悠然见南山; ⑹长风破浪会有时;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⑴斯威夫特,格列佛,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2分,前面两空每空1分,后面1空1分)

⑵智马国或慧骃国,亚当与夏娃故事:亚当与夏娃是人类的始祖。上帝在始造天地第六日造了亚当,后来又造了夏娃。两人听信撒旦的话吃了树上的果子。有了智慧,产生爱情,最终结了婚,于有了人类的产生。(3分,前面一问1分,神话传说的复述2分)

9.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11分)

【活动一:咬文嚼字】 “发烧”指地球变暖造成自然灾害频发;“清贫”节约能源,减少碳排量,崇尚“乐活”的生活方式:吃有机的天然食品,购买本地产品,穿衣简单朴素……在文段中的含义(2分,一点1分)

【活动二:搜集资料】我国碳排放强度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1分)特别是初级能源利用的碳排发强度减小幅度较大。(1分)

【活动三:口语交际】略(称呼,得体,语气委婉1分;内容流畅有针对性2分)

【活动四:专题探究】评价:语言简洁明了,说明“落实责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1分)遗憾的是有一处语病,应把“完善”改为“提高”或者把“水平”改为“制度”。(1分)

创写提示:广告语要有简洁明了,易读易记,有创造性。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就不能得分。

10.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草堂周边绮丽的风光,那种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11.“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整句画细腻,描写生动,再现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也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2分)

12.对比,更显得这儿非常闲适幽静。(2分)

13.⑴下雨雪;⑵同“披”,穿;⑶一会;⑷所看到的。(4分)

14.乃 / 命 出 裘 发 粟 / 与 饥 寒 者。(2分)

15.⑴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 ⑵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4分)

16.⑴晏子以古代贤君为例,讽刺了景公养尊处优,不知百姓之饥寒,令景公感到惭愧。⑵启示:在安逸的生活方式下要学会换位思考,知道别人的想法和需要,不能一己私利,只追求自身的满足。(2分,两点各1分)

17.⑴国家馆采用斗拱造型和“故宫红”一色调等传统中国元素;⑵地区馆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⑶整个设计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天地”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的幢憬;⑷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每点1分)

18.⑴至少表最低限度,表明太阳能板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500吨或2500吨以上,突出了太阳能板在环保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⑵主要明中国馆将作为我国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展示基地,体现了中国馆在我国历史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地位。(2分)

19.不好,划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更具体直观地说明了地区馆平台覆土层之厚,节省能耗之多。(3分)

20.提示:回答的内容要能包括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不污染环境,能给人提供一个理想住所等要点。(3分)

21.⑴“伤痛”指的是辉煌雄伟的圆明园遭遇到英法联军的摧毁。(2分)⑵“杰出的梦幻”指的是代表神秘的东方,代表东方骄人的智慧,引来多少世人惊羡的眼光,多少敬仰不已的赞叹可如今已被夷为平地的圆明园。(2分)

22.⑴ “找不到浓浓的、沉重的沧桑之感”的疑问和不安;⑵在轻风丽日中发现圆明园“高贵之气”的平和安适;⑶发现“最杰出的梦幻的残骸” 震撼感伤。(3分)

23.一方面表现游客对历史的忘却,完全沉渗圆明园轻风丽日的平和安适中;另一方面为后面写作者在最杰出的梦幻的残骸受到的强烈震撼:人类文明在野蛮行径面前的脆弱,作为中国人务必牢记历史,才能保护未来,作铺垫。(4分,每点两分。)

24.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圆明园惨遭西方列强掠夺毁灭后的凄惨景象,表现了作内心人痛惜之情,使人警醒。(3分,手法1分,内容2分。)

25.具体指作者在看到“最杰出的梦幻的残骸”受到的强烈冲击,找到了圆明园应有的那股浓浓的、沉重的沧桑之感;对人类文明惨遭野蛮行径无情破坏的无比痛惜。人,特是中国人,一定要牢记历史,不能只耽于娴静与安逸而忘却了我们内心曾有过的,深切的痛。(4分,能答到有关“强烈冲击”“沧桑之感”“无比痛惜”中的任两点,可得两分;在此基础上能回答出有关“要要牢记历史,不能只耽于娴静与安逸而忘却了我们内心曾有过的,深切的痛”方面的内容可以得4分。)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那一次妈妈哭了
幸福的回忆
飘•韵
伤心的一天
写作的乐趣
过年真快乐
五龙谭
杭州之美
红树林
校园的春天
鸟趣
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的世界
最宝贵的一句话
建立“S”星球
龟兔第二次赛跑
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模式研究
加强天津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对策分析
浅析航天企业采购合同风险控制
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物流管理效率的方法初探
基于文化产业视角下提升呼和浩特城市品牌的对策研究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文献综述
应急物资的政企合作储备模型研究
基于TQM的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棉花新政 棉农三盼
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差异探讨
浅析物流的是与非
航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困境分析
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下航空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
透过“双十一”浅析电商物流
聆听《慈母情怀》有感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
《看菊花》——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沐浴桂花雨的芬芳──《桂花雨》教学后记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鲁滨孙飘流记》课后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叙事
《慈母情怀》教学反思
成长足迹(二)依依惜别阅读材料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欣赏,领会,创造——《泊船瓜洲》听课感受
《黄果树听瀑》教学后记
《依依惜别》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