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烟台开发区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烟台开发区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烟台开发区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考生必须将自己的解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否则视作“未答卷”处理。

3.考生只交“答题卷”;监考人员只装订“答题卷”。

一、卷面书写( 3分 )

提示:此题不需作答。阅卷教师会根据你的整个卷面书写情况做出公正的评判。因此,希望你一定要爱护自己的“面子”,认真书写答题。让老师一看,就感觉你真的很“酷”很“靓”。吔!

二、积累运用(22分)

1.(2分)读下面的时讯,完成⑴――⑵题。

“2010年首次寒潮暴雪席卷全国,新疆兵团43个农牧团场遭受雪灾侵袭,内蒙克什克腾旗1363头牲畜因暴雪低温冻死病死。”

在这次抗雪救灾中,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政府的温暖,感悟到亿万人民的众志成城,这是再恶劣的冰雪都摧不垮、压不倒的。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能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能展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呢?

⑴(1分)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凝:____ 畜_____

⑵(1分)语段中加点字“再”的意思是:_____

2.(6分)诗句填空

⑴《陌上桑》中侧面描写罗敷的诗句有:“ , 。” (写出任意一句即可)

⑵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⑶李商隐在《无题》中以“春蚕”和“蜡炬”为喻,表达对情人思念(也常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名句是: , 。

⑷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⑸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⑹毅魄归来日, (夏完淳《别云间》)

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⑻“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 这段文字所述可用一句成语来概括,即: , 。 (刘基《卖柑者言》)

⑼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艾青《我爱这土地》)

3.(2分)读下面的小诗,补写②节空缺的内容,使之与第①、③小节保持连贯。

①小时候, ②上学后, ③长大后,

母爱融在乳汁里, 母爱 , 母爱藏在枕头里,

吮着它, , 枕着它,

香甜甜。 。 爱意绵绵。

4.(5分)你班举办“名著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请你帮助大家解决⑴-⑶题中的问题。

⑴(1分)第一小组举办手抄报展览,请你帮他们审稿, 改正下面语段中的错别字。

走进精典,走进名著。我们与鲁迅一同聆听藤野先生的教诲;与唐僧师徒一同在艰难的路途中跋涉;与泰戈尔一同化做“金色花”,在温馨的家园里成长……。

改为

⑵(3分)第三小组命制了两道“阅读名著填空”题,请你帮他们完成。

①名著是美的:《格列佛游记》美在它的 、 ;鲁智深美在他 、 的性格。

②“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个句子,是___(国家)诗人____(作家)所作。

⑶(1分)“用名著,对对子”,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黛玉……(其他名著人物也可)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5.(2分)下面是某位同学发给教育网站的一则新闻稿件的“导语”,其中画线的句子中有三处语病,请你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中学生崇拜科学,提高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立志创新成才,教育局、各校共青团、学生会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学生创意设计》。

6.(5分)请你“乘着音乐的翅膀”飞翔:

音乐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它具有神奇的力量,穿透人的灵魂,穿越飘摇的时空。它具有神奇的魅力,能诉说故事,传递情感,表达思想。

在开展“乘着音乐的翅膀”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⑴(2分)解释下列与音乐有关的成语:

①高山流水:_______ ②一字一珠:_______

⑵(2分)选择恰当的词填入文段的横线上(填序号)

a拘谨 b滋润 c笨拙 d终身受益

e心旷神怡 f郑重其事 g振翅高飞 h豁然开朗

音乐是人类精神的家园。一首好歌,可以____你的心田;一曲美妙的古筝可以让你在烦恼不安时感到____;一阵清亮的笛音则能让你在困惑时心中____。亲爱的朋友,不要彷徨等待,赶快飞向音乐的圣殿,尽情遨游吧。

⑶(1分)2010-10-09日――教师节,你把手机当作乐器,用音乐的语言给老师发一条短信,表达自己的“问候”和“感谢” :

 

三、阅读思维(45分)

(12分)(一)读文言文,答题。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7.(3分)给加点的词语注音,释义。

①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义为: _

② 不与,归而形诸梦 义为: _

③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读作: 义为: _

④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读作: 义为:

8.(2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_____ ② 故有所览辄省记: ____

9.(5分)填空。

⑴《黄生借书说》为了论证“______” (摘原文句子)这一观点,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作了正反、对比的论证。

⑵“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四库”是指 ;现在常用的一个与“汗牛塞屋”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

⑶“说”是古代的一种_____的文体,文题的“说”是_____意思。我们曾学过的课文《____》就属这类文章。

10.(2分)说说下列语句要怎样诵读才能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⑴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几?

⑵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2分)(二)读现代诗文,答题。

11.(3分)读下面小诗,答题

《乡色酒》 舒兰(台湾)

①三十年前 ②三十年后

你从柳梢头望我 我从椰树梢望你

我正年少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圆 你满

人也圆 愁也满。

注:台湾诗人舒兰曾被尊为写怀乡诗的圣手。

⑴(1分)诗中的“你”指什么?“人也圆”中的“圆”是什么意思?

⑵(1分)“你从柳梢头望我”,“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两句中树木的变化暗示了什么?

⑶(1分)下面对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你……望我”到“我……望你”,这种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表明两次赏月的心情迥然不同。

B.此诗篇幅不长,但表现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以望月为契机,浓缩了30年人事的变迁。

C.此诗表现了难解的乡愁,“你圆/人也圆”“你满/乡愁也满”实际上是说30年前后都不圆满。

D.第②段中用“乡色酒”来比喻30年后的月亮,诗人移情于景,强烈的抒发了浓浓的乡愁。

(10分)读下面散文,答题。

对一朵花微笑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③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④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⑤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淌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⑥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而这一小片的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⑦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⑧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⑩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12.(1分)第③段中作者“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的原因是什么?

13.(2分)第⑥⑦这两段在文章结构、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14.(2分)第⑨段和第⑩段分别使用了“出来”一词,其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15.(3分)文章最后说,“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请概括出作者在文中谈到的“从草木身上得到的人的道理”。

16.(2分)请从文中摘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读下面剧本,答题。

江村小景(节选)

长子 我想逃,没逃脱,被他们抓回去,又打。后来到了河南才被我逃出来了。一位姓赵的老人家收留了我,叫我帮他种地,我就规规矩矩地干了好几年活,可是后来老是打仗,到处有土匪,地也没有法儿种,姓赵的老人家也被剿匪的大兵把他当土匪给打死了。我那时已经十八了,无依无靠地,碰上招兵,我就去当兵。山东,北京,奉天,哪儿都到过,起先帮吴佩孚打张作霖,后来又帮张作霖打吴佩孚。

母 孩子,你怎么这样没有主张呢?总该帮一个好的打那坏的呀。

长子 我那时什么也不懂,又不识字,能有什么主张?只晓得有粮就吃,有仗就打。再说吴佩孚也好,张作霖也好,都是差不多的,也分不出谁好谁坏。娘,瞧我这边脸上不是有这么大一个创疤吗?这是第一次奉直战给子弹刮过的,差一点儿就死了。左手这手指头不是没有了吗?这是第二次奉直战打掉的。

母 哎呀,孩子,你干吗要替人家瞎卖命呢?

长子 不卖命没有饭吃啊,娘。

链接:作者田汉(1898-1968),原名寿昌,笔名陈瑜。湖南长沙人,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国歌词作者。话剧代表作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乱钟》《文成公主》等。

背景:上文的历史背景是1927年。那是一个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时代,尤其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造成了革命局势的混乱。据说上文是作者根据激烈内战中的一件真实的事情写成的。

17.(1分)长子的第一段话,主要说了什么内容?

18.(2分)从长子的这三段话,可以看出造成这个人物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19.(2分)这个独幕剧的主题是揭露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在这段对白中哪些句子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20.(4分)请你运用下面提示的剧本常识,参照所读的剧本,把唐代诗人

杜牧的七言绝句《清明》(《语文课标》推荐背诵)改写成一则短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示: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矛盾冲突,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矛盾冲突表现得更集中、更尖锐。剧本主要通过台词来推动情节、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剧本的语言还要简练,生动,个性化。

(11分)(三)读小小说,答题。

________

主人沏好茶,把茶碗放在客人面前的茶几上,盖上盖儿。当然还带着那甜脆的碰击声。接着,主人又想起了什么,随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搁。他匆匆进了里屋。而且马上传出开柜门和翻东西的声响。

作客的父女俩呆在客厅里。十岁的女儿站在窗户哪儿看花。父亲的手指刚刚触到茶碗那细细的把儿--突然,叭的一响,跟着是绝望的碎裂声。

--地板上的暖瓶倒了。女孩也吓了一跳,猛地回过头来。事情尽管极简单,但这近乎是一个奇迹:父女俩一点儿也没碰它。的的确确没碰它。而主人把它放在那儿时,虽然有点摇晃,可是并没有马上就倒啊。

暖瓶的爆炸声把主人从屋里揪了出来。他的手里攥着一盒方糖。一进客厅,主人下意识地瞅着热气腾腾的地板,脱口说了声:“没关系!没关系!”

那父亲似乎马上要做什么表示,但他控制住了。

“太对不起了。”他说:“我把它碰了”

“没关系。”主人又一次表示这无所谓。

从主人家出来,女儿问:“爸,是你碰的吗?”

“……我离的最近。”爸爸说。

“可你没碰!那会儿我刚巧在瞧你玻璃上的影儿。你一动也没动。”

爸爸笑了:“那你说怎么办?”

“暖瓶是自己倒的!地板不平。李叔叔放下时就晃,晃来晃去就倒了。爸,你为啥说是你……”

“这,你李叔叔怎么能看见?”

“可以告诉他呀。”

“不行啊,孩子。”爸爸说,“还是说我碰的,听起来更顺当些。有时候,你简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说的越是真的,也越象假的,越让人不能相信。”

女儿沉默了许久。“只能这样吗?”

“只好这样。”

21.(2分)请你概括--速读全文后,发挥你的创造性,给本文另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为什么。

22.(2分)请你感知――“那父亲似乎马上要做什么表示,但他控制住了。”父亲想要做出什么表示?他为什么又控制住了?

23.(3分)请你品味――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和标点的表达效果。

①暖瓶的爆炸声把主人从里屋揪了出来。

②“……我离得最近。”爸爸说。

③女儿沉默了许久:“只能这样吗?”

24.(2分)请你揣摩--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25.(2分)请你发现--小小说“真”难。推敲本文的“情节”,举例说说其某个情节的“真”或“不真”之处。 (2分)

四、写作表达(50分)

26.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作文

⑴ 读下面小诗《秋实》,按要求作文: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

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

我是怎样变得成熟的?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

不是光,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

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标题自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不少于500字。

⑵ 请你以“那一刻,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500字以上。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评分意见(印版)

一、卷面书写(3 分)

“卷面书写”一项含汉字书写、整体布局,归类于A。

书写指熟练地书写正楷字,能够写出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设计意图:卷面考查的指向有两个方面:一是字体,二是卷面。共3分。对字体的要求是规范、美观(2分),有两个层级:书写规范是初级要求,字体美观是二级要求;对卷面的要求是整洁、和谐(1分),也有两个层级:卷面整洁是初级要求,卷面和谐是二级要求。卷面书写3分,意在引导教师重视写字教学,学生要在书写规范的汉字的基础上,提高书写能力,通过长期训练,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卷面书写评分标准:(不设0.5分)一类(3分):字形端正,字迹清楚;修改书写错误基本不影响整个卷面的整洁。二类(2分):字迹清楚;修改书写错误允许有少量涂画现象。三类(1分):书写马虎但能看清楚;修改书写错误涂画现象较多。

二、积累运用(22分)

1.(2分)⑴ níng chù 1分 ⑵ 更,更加。1分。

2.(6分)

⑴ ①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②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③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④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⑤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⑵随风直到夜郎西 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⑷岂不罹凝寒 ⑸小镜但愁云鬓改

⑹灵旗空际看。 ⑺江山代有才人出

⑻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⑼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共6分。每空0.5分,有错、漏字该句不得分。)

3.(2分)符合题意即可给分。例如:装在书包里,背着它,沉甸甸。每空0.5分。

4.(5分)⑴(1分)“精”改为“经” ⑵(3分)①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嫉恶如仇、有勇有谋 ②印度 泰戈尔 每空0.5分。⑶(1分) 示例: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须是名著且合对偶。

5.(2分)①“培养”和“提高”位置互换(动宾搭配恰当即可)。修改符号→调位号;② ①书名号改成双引号;修改符号→“换用号”③“设计”后要加“竞赛”, 修改符号→“增补号”。各0.5分。未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扣1分。

6.(5分)⑴ 高山流水:知音相赏,或知音难遇或比喻乐曲高妙。②一字一珠:比喻歌声圆润自如(一个字就象一颗珍珠。形容歌声婉转圆润)。各1分,意对即可。⑵(2分) b、e、h,各0.5分。⑶ 手指按下的每个字母都是一串美妙的音符,每串音符都送给我敬爱的老师,愿您节日快乐。(考点:修辞(比喻)运用)

(45分)三、

(12分)(一)

7.(3分)① 不用说 ② 之于 ③ qiǎng jiǎ、勉强 借 ④ luòluò 、堆积的样子

各0.5分。

8.(2分)① 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② 所以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

9.(5分)⑴(3分)“书非借不能读” ①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②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③作者过去和现在对书的不同态度。⑵(2分)经、史、子、集;汗牛充栋。⑶ 叙事兼议论;说说;如《马说》、《爱莲说》、《捕蛇者说》等。评分:共5分,每空0.5分。

10.(2分)⑴ (1分)语含否定,应当读出一些疑问和不屑来。⑵(1分)语含讥讽,应当读出一些叹息和鄙视来。共2分,各1分。

(三)阅读思维(33分)

(3分)读现代诗,答题。

11.⑴月亮 / 指团圆、亲人团聚、幸福美满等。⑵暗示“我”远离大陆的家乡,寄居海岛台湾。⑶ C,各1分。

(10分)读散文,答题。

12.(1分)被花盛开的美好姿态所感染。

13.(2分)①过渡,由上文的回忆过渡到下文的感怀;②设问,启发读者,引发思索。各1分。

14.(2分)不一样。前者是指:无法体验大自然的情感,不能相融为一;后者是指:人为自己的事劳忙而又不受其所囿,能关注更为广大的空间。

15.(3分)①人不能生活得太麻木,应该为生活中的美好而感动;②人要学会以微笑面对人生,面对其它生命;③与大自然的和谐融合能使人愉悦;④大自然的美好能让人产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⑤人应当在关注自身的同时关注更为广泛的自然空间;⑥人无法完全理解自然,与大自然悲哀的相隔着。答出6点中的任意3点,给3分,意对即可。

16.(2分)视鉴赏情况,表述通顺、例句1分,理由2分;合理即可,酌情给、扣给分。

(9分)读剧本,答题。

17.(1分)“长子”离家出走的经历。

18.(2分)社会原因 / “长子”本来也想安分守己做一个“规规矩矩”的老百姓,但是兵匪横行,军阀混战。各1分。

19.(2分)①“到处有土匪,地也没有法儿种”;②“再说吴佩孚也好,张作霖也好,都是差不多的”;③“不卖命没有饭吃啊”。各0.5分。

 

20.(4分)

示例

(时间):清明时节

(天气):雨纷纷

(地点):路上

(人物):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评分:①――③各0.5分,④ 2分(2个人物、舞台提示和对话)。所答可用自己的语言,但须符合剧本语言特点,意对即可;酌情给、扣分。

(11分)(三)

21.(2分)如:暖瓶。“暖瓶”也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言之有理即可。

22.(2分)父亲想要表示,暖瓶不是我碰的,是它自己倒的。又觉得这种解释倒像是假的,让人难以置信,所以又控制住了。

23.(3分)①“揪” 这个迫切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主人”想知道事情真相的急切心情。②省略号道出了“我”的难言之隐(暖瓶是自己倒的,可是李叔叔没看见,“我”又离得最近,可又不便于告诉他,说是自己碰的听起来更顺当些),符合人物性格核对话语言的简洁特点 ③“沉默” 一词传达出了女儿的思考:除了把责任揽过来, 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各1分,意对即可。

24.(2分)何不用一种平常心去面对误解呢?如果我说了实话,人家反而不信,还不如把错误揽到一己身上。

25.(2分)①“真”:例如,女儿怎么知道爸爸没碰暖瓶呢?这在前文有伏笔:“十岁的女儿站在窗户那儿看花”;后文有照应:“可你没碰!那会儿我刚巧在瞧你玻璃上的影儿”。这些细节前伏后应,使情节显得合情合理,真实可信。②“不真”: 例如,“暖水瓶爆炸”这个情节就经不住推敲。暖水瓶刚刚放下时就晃,按常理说它会越来越趋于平稳,没有外力的碰撞它不会越晃越厉害以至晃倒爆炸。凡举例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扣分。

四、写作(50分)

26.作文按中考标准评阅。从内容、表达、文面三个方面综合评分。可分为五类卷:--类卷50-45分,二类卷44-40分,三类卷39-35分,四类卷34-30分,五类卷29分以下。

说明:1.全卷卷面书写加分由评作文卷的老师根据作文和全卷的整体情况给分。书写、卷面一般及以下者不加分,较好者加1-3分,好者加4-5分,加分范围控制在百分之十左右。全卷实际得分不得超过120分。2.作文评分应先确定是几类卷,并在此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上有创意的作文可另加1-5分;满分作文控制在2%左右。

从语言、内容、结构三方面考虑给分。如果确定为抄袭、背写文章,以15分以下给分。错别字三个扣一分,不重复扣分,最多扣三分,扣完为止;不够字数,每50字扣一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龟兔第二次赛跑
红树林
幸福的回忆
写作的乐趣
建立“S”星球
飘•韵
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的世界
校园的春天
过年真快乐
杭州之美
那一次妈妈哭了
最宝贵的一句话
五龙谭
鸟趣
伤心的一天
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困境分析
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物流管理效率的方法初探
基于TQM的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应急物资的政企合作储备模型研究
浅析物流的是与非
航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浅析航天企业采购合同风险控制
基于文化产业视角下提升呼和浩特城市品牌的对策研究
棉花新政 棉农三盼
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差异探讨
透过“双十一”浅析电商物流
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下航空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文献综述
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模式研究
加强天津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对策分析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叙事
《慈母情怀》教学反思
成长足迹(二)依依惜别阅读材料
《依依惜别》演讲稿
《黄果树听瀑》教学后记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欣赏,领会,创造——《泊船瓜洲》听课感受
《鲁滨孙飘流记》课后反思
《看菊花》——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沐浴桂花雨的芬芳──《桂花雨》教学后记
聆听《慈母情怀》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