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师宗一中201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师宗一中201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28

师宗一中201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内容预览:

师 宗 一 中 七 年 级 上 学 期 第 二 次 月 考

语 文 试 卷

(全卷四个大题,含25小题,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卡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自己保留,答题卡交监考教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l~7小题,其中l~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 分,共2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2分)

A 蜕(tuì)变 玷(diàn)污 诅(zǔ)咒 倔(jué)强

B 堕 (duò) 落 贪婪( lán) 禀( bǐng)告 奢(shē)侈

C 应 和(hè) 水藻( zhǎo) 澹澹(dàn) 栖( qī)息

D 枯涸(hé) 迸(bèng)溅 酝酿(niàng) 梦寐(meì)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 酝酿 茏罩 花枝招展 呼朋引伴

B 镶嵌 湛蓝 以往情深 清澈见底

C 响晴 空灵 返老孩童 宽敞明亮

D 缘份 恩泽 波光粼粼 春燕啄泥

3、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B、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C、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连非常细小的地方都看得很清楚。)

D、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清闲安逸。

4、只用了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2)

A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5列各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B、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我知道今天卫生委员安排谁打扫教室?

6、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的信念》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生于波兰,曾两次获诺贝尔奖。

B、《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作者是孔子。

C、《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选自《当代少年》。

D、《观沧海》的作者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7、根据提示填每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⑴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⑵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⑶《观沧海》中体现作者有气吞山河、一统天下之势的诗句是:

⑷写出《次北固山下》中的颈联:

⑸《天净沙 秋思》中抒发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⑹ ,志在千里。(《龟虽寿》曹操)

⑺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⑻子曰:岁寒, 。(《论语》)

二、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含8-9小题,共6分)

8、护士犹如天使,捧出自己的爱心,温暖了每个病人。(4分)

农民如 。

教师如 。

9、当前一些广告词滥用谐音,不利于语言的规范化。请恢复下列用语的本来面目。(2分)

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改正: 金非锡比(金饰店广告)改正:

三、阅读(本大题含10-24小题,共44分)

(一)(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这首诗写的是西湖 季的景色。(1分)

(2)抓住颜色词语简要分析后两句所写的景象。(3分)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论语》六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⑥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吾日三省吾身。( ) (2)学而不思则罔( )

(3)死而后已( ) (4)勿施于人( )

12、翻译文中两个划线的句子(4分)

(1)

(2)

13、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4分)

 

(三)(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4、本文作者是朱自清,选文分别是 图和 图。(2分)

15、选文①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处(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4分)

①触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②嗅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③听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④视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16、“密密地斜织着”一个“斜”字不仅在写春雨,而且也写了 。“黄晕”是写色彩的,与选段中 和 两字呼应。(3分)

17、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仔细揣摸下列语句,并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①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2分)

②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2分)

(四)(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4题。

一颗豆粒

⑴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⑵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丈夫因交通事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庭判成了加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⑶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⑷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全部家当。

⑸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6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工作,中午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大儿子身上。

⑹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还是那么清苦。他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让孩子这样苦熬下去呢?她想到了死,想和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人间,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⑺有一天,母亲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锅里泡着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当菜吃,豆子烂了时少放点酱油。

⑻这天,母亲干了一天活,累得疲惫不堪,实在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孩子们一块死去。

⑼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忽然,母亲发现当哥哥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写道:

⑽“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时放进了酱油。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

⑾“妈妈,实在对不起。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妈妈,求求您,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妈妈,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

⑿“妈妈,今晚上您也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妈妈,谢谢您。不过请妈妈一定保重身体。我们先睡了。妈妈,晚安!”

⒀ 泪水从母亲的眼里夺眶而出。

⒁“孩子年纪这么小,都在顽强地伴着我生活……”母亲坐在孩子们的枕边,伴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一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

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时残留的一粒豆子。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她决定把它当做护身符带在身上。

⒂十几年的岁月流逝而去,兄弟俩长大成人。他们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双双毕业于妈妈所chōng jǐng( )和期望于他们的一流国立大学,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⒃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时刻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

18、给下面加粗的字、词注音:(3分)

辗转( ) 被褥( ) chōng jǐng( )

19、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2分)

答:

20、第④段作者在一一描写了“她”家的家当后,又强调“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一强调?(2分)

答:

21、第⑥段中,母亲为什么想到了死?(2分)

答:

22、第⑾段中,大儿子为什么向母亲道歉?(2分)

答:

23、第⒁段中母亲最终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为什么?(2分)

答:

24、读完《一颗豆粒》后,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分)

答:

四、作文(50分)

25.题目:那一次,我

回首往事,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那一次,你真感动;那一次,你长大了;那一次,你重新振作……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请你从生活中选择一件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记叙文。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过年真快乐
那一次妈妈哭了
校园的春天
五龙谭
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的世界
杭州之美
建立“S”星球
伤心的一天
幸福的回忆
龟兔第二次赛跑
最宝贵的一句话
飘•韵
鸟趣
写作的乐趣
红树林
浅析物流的是与非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文献综述
浅析航天企业采购合同风险控制
基于TQM的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航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文化产业视角下提升呼和浩特城市品牌的对策研究
应急物资的政企合作储备模型研究
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困境分析
棉花新政 棉农三盼
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差异探讨
透过“双十一”浅析电商物流
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模式研究
加强天津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对策分析
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物流管理效率的方法初探
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下航空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
沐浴桂花雨的芬芳──《桂花雨》教学后记
《看菊花》——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依依惜别》演讲稿
欣赏,领会,创造——《泊船瓜洲》听课感受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叙事
成长足迹(二)依依惜别阅读材料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聆听《慈母情怀》有感
《鲁滨孙飘流记》课后反思
《慈母情怀》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黄果树听瀑》教学后记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