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冀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冀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冀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第一部分

(1-4题17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2分)

(1)我们也匆匆日逍遥荡桨在微波上,。

(2),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每空1分,共4分)

(1)《左忠毅公逸事》中最能表现左光斗对史可法才华的赏识的句子是:,。

(2)《观刈麦》中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近乎变态心理的诗句是,。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刘霆,湖州人,浙江林学院学生。为照顾患尿毒症的母亲,毅然“背起妈妈上大学”,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边学习边照顾母亲。其孝心爱心感动师生,感动社会,引起众多媒体关注,社会反响强烈。先后获全国“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浙江骄傲——2006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等荣誉称号,担任“中国母亲援助行动”爱心宣传大使。设立“刘霆孝心奖励基金”,资助家境贫寒又有爱心、孝心、感恩之心的同学。

① 假设学校邀请刘霆作一个事迹报告会,需要布置会场,请你拟一条能体现刘霆精神的宣传语。(20字左右)

②围绕上面材料,请你向刘霆提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语言要准确、得体。

4.厦门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马拉松赛之一,已成为厦门走向世界的一张重要名片。最近,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关注厦门马拉松”的活动。(7分)

(1)通过调查,同学们搜集到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一些相关数据,并制成表格:

年份

参赛总人数

全程参赛人数

半程参赛人数

10公里与5公里参赛人数

备注

2004年

14985

2089

2104

10792

全程为42.195公里

2005年

15932

2132

2127

11673

2006年

20933

3567

3133

14233

请用一句话概括说明上表所反映的情况:。(2分)

(2)有几位同学准备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组委会提议:将吴承恩《西游记》里的“美猴王”作为2007年厦门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的吉祥物。你赞同这个提议吗?请联系孙悟空的特点,说说你的理由。(3分)

(3)厦门美丽的环岛路上,99尊精美塑像组成名为“永不止步”的马拉松群雕,展示了运动员们奋力奔跑的动人形象。可是,有些游客却喜欢倚坐在塑像身上,既损害了塑像,又有碍观瞻。同学们为此拟了下面几条警示标语。请你选出委婉得体的一条。()(2分)

A.不准损坏塑像,违者暴捶狠打!

B.损坏塑像,是卑劣无耻的行为!

C.运动员正奋力奔跑,请不要绊住他们的脚步!

第二部分

(5~23题5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9题。(12分)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塗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5、解释加点字词(2分)

(1)一日使史更敝衣

(2)草屦背筐

(3)无俟奸人构陷

(4)而背倚之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2)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7.《左忠毅公逸事》一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是怎样表现的?(2分)

8、文章的局限性又是什么?(2分)

9.《左忠毅公逸事》一文在选取和安排材料上有哪些特点?(2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0~13题。(12分)

鹦鹉鱼的睡衣

沈岳明

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们叫它鹦鹉鱼。

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据研究这种鱼的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的伙伴会很快赶来帮忙,咬断钓鱼线,从危险中救出同伙。如果有的被鱼筐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它的尾巴,拼命从筐缝中把它拉出来。所以,一般的渔民很难捕获到这种鱼。

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因为鹦鹉鱼很怕死,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

它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每天晚上,它们睡在自己编织的睡衣里,确实能够防御敌人的侵害,并能安安静静地睡一晚。可是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到了晚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

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打扰。

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选自《意林》2007年第5期

10.从全文看,鹦鹉鱼有哪些特点?(3分)

11.第4段中加点的词“就能”、“才能”各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12、为什么说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2分)

13.文章末尾写到:“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人类有哪些“作茧自缚”的行为。(3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20题。(13分)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丧失的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及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执著。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成为一个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之人,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至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指以其优秀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渎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歌德认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强调“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4、.本文共五段,用“‖”划分结构层次。(1分)

① ② ③ ④ ⑤

15、.文章第一段中说造成“精神不平等”的原因是什么?(2分)

16、.文章第二段着重讲述了阅读的什么好处?(用自己话概括)。(2分)

17、文章第三段列举了许多书名和作家的材料,意在说明什么,从而证明了什么观点?(2分)

18、文章第四段引用歌德和雨果的话,是证明什么?(2分)

19、请简要说明文中加粗的“极大的可能”不能删去的理由。(2分)

20、文章第五段有什么作用?(2分)

四、阅读《我长大了》一文,回答21—27题。(16分)

(1)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3)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4)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5)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6)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7)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8)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9)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10)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11)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12)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13)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1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2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

②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

2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3.在叙述中,详写了哪一件事?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3分)

24.面对被撞倒的老太太,“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从中反映出“我”具有哪些好的品质?(2分)

25.“我”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请从文中举出例子加以说明。(2分)

26.简要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2分)

27.仿照“长大,意味着责任。”的句式另写一个句子,并结合实际谈谈对自己所写的这个仿句的理解。(3分)

仿句:

句意理解:

第三部分

(26题50分)

2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亲爱的同学,你的书架上或同学的课桌里可能有这些书籍: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这些书籍有的也许曾带给我们阅读的快乐,有的也许我们没有读过,但它们别具一格的书名一定能调动我们的生活积累,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意。

今天,让我们借用以上三个书名中的一个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期末测试卷答案

1、(1)当如今已经劳燕分飞

(2)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2、(1)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自强自立的奋斗者,幸福快乐的感恩人或向积极乐观、自强自立、感恩图报的刘霆学习!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不论是拟写宣传标语还是提感兴趣的问题,都要做到语言准确、得体,本题实际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4.(1)要求点明节日名称和相应习俗,并说出其寓意。答案示例:清明扫墓,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中秋吃月饼,象征团团圆圆。(2)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4.(1)例一: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

例二: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参赛总人数和各项比赛的人数都逐年增多。

点拨:整体把握表格内容,捕捉有效信息,表达简洁明了。

(2)例一:赞同。孙悟空为取真经,长途跋涉,不畏难险。这种精神与马拉松的拼搏精神相吻合。我们希望马拉松运动员学习孙悟空的拼搏精神,在比赛中夺得好成绩。

例二:赞同。孙悟空不仅有顽强的毅力,而且本领高强,一个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将其作为吉祥物,能与马拉松比赛需要的毅力、速度的要求相吻合。

例三:不赞同。孙悟空虽然惹人喜爱,但“猴性”十足,没有耐心,容易急躁,经常有出格的行为,不太符合马拉松比赛对运动员的耐心、守纪的要求。

点拨:扣住孙悟空特点和马拉松精神之间的联系,能自圆其说。

(3)C点拨:注意说话要文明,注意语言的婉转。

5、(1)破(2)鞋(3)陷害(4)靠

6、(1)我的几个儿子都庸碌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

(2)每次得到警报,经常几个月不睡觉,夜里让士兵轮流休息,而自己坐在帐篷外面。

7、《左忠毅公逸事》一文通过记叙左光斗以国事为重,舍生取义的两件事。以传神的笔触突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

文章第一段通过左光斗为国选才一事,集中表现了他的忠;文章第二段通过左光斗在狱中仍然以国事为重,铁骨铮铮,集中表现了他的毅并进则突出了他的忠;文章第一段通过史可法的表现,进一步突出了左光斗的爱国精神已经在史可法身上得到印证。由此完成了主题。

点拨:通过时间来体现他的毅并进则突出了他的忠。

8、本文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史可法的描写,没有写他如何抗清并以向殉职,而是写他对农民起义军的防御,反映了作者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阶级局限性。

9、左忠毅公逸事》在选取材料上,紧紧围绕着左光斗与史可法师生间的交往,选取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材料。这些材料虽然是逸事,但既典型又真实可信。

点拨:全文紧扣住忠毅二字,并以时间顺序安排材料,不枝不蔓,叙事简洁。叙述中注意了人物的言行及心理特征的描写。

10.色彩艳丽团结互助很怕死能织坚固的睡衣

点拨: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是说明文的必考题。

11.就能:强调鹦鹉鱼编织睡衣时间之短才能:突出鹦鹉鱼睡衣之坚固。

点拨:要从说明文语言用词的准确性上分析)

12.因为受到外界伤害时,其他鹦鹉鱼会很快来解救受困的鹦鹉鱼,而当鹦鹉鱼困在睡衣里时,就会因得不到同伴的救助而死亡。

点拨:主要考查学生对说明的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这也是说明文的必考题。

13.围绕“作茧自缚”回答即可。

点拨:本题是说明文知识的拓展,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来回答。

14、答案:①‖②③④‖⑤。点拨:本文开头提出读书人是幸福人,结尾与开头照应再次强调读书人是幸福人,中间部分论证论点,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15、答案: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

点拨:解答这道题不难,只要在文中找到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立刻就能找到答案。文中句子是“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句子的前半句就是原因。

16、、答案:阅读能增广知识,阅读能使人超越有限的生命。

点拨:题目中已经提示了阅读的好处有两点,只要根据内容把第二段分为两个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即可。第二段先讲通过阅读可以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再讲阅读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

17、答案:读书不仅能增广知识,还能使人的精神得到陶冶读书人是幸福人

点拨:这段话采用首括句的形式,先提出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然后加以论述。

18、答案:读书使人向善,使人避恶。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论据作用的理解。文中引用歌德和雨果的话,作为道理论据,根据论据与论点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再依照引文的内容可知,证明的不是全文的观点,而是第四段的观点。

19、答案:因为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好书,只有和好书结缘才是有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的人;去掉“极大的可能”,句意就变成与所有的书结缘都可以变成有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的人,表达不准确。

点拨:本题考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解答前要认真读这段文字,结合原文内容思考,然后再阐述,最好从正反两面来分析。

20、答案:总结全文,强化论点(重申论点)。

21.(4分,每小题2分)①进入中学,成为大人。②能够承担责任。点拨:有表面意和深层意深层以围绕“懂得什么叫责任”来答,意思对即可。

22.(3分)本文叙述了“我”成长过程中不同时期对“长大”的不同理解的一些相关的事情。

点拨:主要考查概括能力。

23.(6分,每问3分)详写邻家孩子用自行车捎“我”时撞倒一位老太太的前后经过,突出“我”对“长大”的认识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从而揭示“长大”的含义,突出文章的中心。(意思对即可)

24.(6分,每问2分)面对被撞倒的老太太,“我”有些惭愧。帮她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送她回家,并决定常常去看她。从中反映出“我”的道德良知,敢于承担责任、善良、诚实等品质。点拨:其中“敢于承担责任”是最主要的,必须答出来。

25.(4分。举例2分,说明2分)(事例)①当“我”对“长大”的含义有曲解时(认为“进中学”和“有青春痘”就是“长大”),父母能够一脸笑意地纠正和教育“我”。②当“我”送被撞的老太太回家并决定要常常去看望她时,父母赞赏和鼓励我。(说明)点拨:引导“我”明白了“长大”的真正含义。能举一事例并稍加说明,意思对即可。

26.(3分)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而是意味着能够承担责任。(意思对即可)点拨:围绕“承担责任”作答。

27.(3分)示例:长大意味着独立。以前在生活上,我总是一味地依赖父母,什么事情都需要父母帮忙拿主意;而现在,我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遇事能够独立思考,生活能力明显增强了,活动范围明显扩大了。我认为,独立让我真正长大了。

点拨:要和本文主旨相符。

28、点拨:这个作文,乍一看仍是话题作文,其实是地道的命题作文。写作要求对确立本文写作范畴至关重要,应先审清。通过读要求,首先明确标题,它的标题已经确定,三选一,考生必须注意到这一点。标题无法创新,只能从文体、选材、表达上去做文章,以求新意。其次,文体不限,因为提示语中涉及到三本书,所以首先可写成读后感或一些常见体裁,更可考虑戏剧、诗歌等平时限制的文体,从形式上别出心裁。

明确总体范畴,下面按三个标题逐一进行思路点拨: 《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一次可从字面解释为从未谋面,也可理解为从陌生到熟悉间的转变,深入了解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需细致刻画近距离观察,深度感知,挖掘出其本质,然后从文体考虑,可写成读后感、散文、小说、戏剧等。

《痛并快乐着》

痛除了身体上的,更指心灵上的,因挫折、误会、失去等带来的伤害;快乐除了是一种心情,更代表一种乐观向上,奋勇向前的精神面貌。 然后考虑文体,可写成记叙文,通过细致刻画,景物烘托唤起读者的共鸣;也可写成记实类的报告文学和人物传记,以桑兰、张海迪、海伦·凯勒等为素材;或写历史小说或议论文,说明风雨后的彩虹才更美丽,痛也是一种享受;或写一封书信,以运动员平日训练中的痛和对胜利期盼的乐。

《梦里花落知多少》

梦代表回忆或憧憬,花则是其中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首先可从回忆的角度入手,写成散文或一般记叙文,还可写成一封信,通过回忆来抒发对情的感悟,对人生的反思,对社会的认识等主题。

点评:三篇文章的选材范围当然不止于此,要想做好文章,就应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会内容的转换,如《第一次亲密接触》可变为《新来的老师》,学会选择新颖的切入点,学会用诗词为文章增色,更要运用细腻的刻画来完善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活起来,从而达到感人的目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吹画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我的课余生活——骑滑板
吹画趣课11
快乐的五一劳动节
吹画趣课12
吹画趣课3
一个故事给我的启示
吹画趣课
五一节劳动节真快乐
有趣的吹画
我的儿童节,我快乐
玩“捉迷藏”游戏
吹画趣课1
愉快的生日
雪莲中绿原酸、芦丁、木犀草素含量的HPLC法测定
东宁县全力打造黑木耳种植基地
夏秋鲜叶加工红茶的萎凋技术研究
渝产续断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
罗田甜柿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初步鉴定
锦江河斑鳜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山刺玫果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两种方式提取杏鲍菇菌丝胞外酶的比较分析
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
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内部运行机制研究
富硒罗汉果中罗汉果皂苷V的HPLC测定
芹菜露地和保护地栽培技术
白萨福克羊生理生化指标季节性变化研究
卷烟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的UPLC测定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初2014年届九年级(下)阶段测试(七)
河北省唐山市201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丰台区2014年初三统一练习
湖北省潜龙市2010年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皖东南初中三校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湖北潜龙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荆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山东省东营市2010年五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各区县2010年中考二模试题及答案汇总(不断更新中...)
2010年长沙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
广东省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湖北荆州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河南省内乡县201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密云县201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怒江州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