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人教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七年级第二次检测试题

A卷(100分)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30分)

1、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是令人骄傲的,请你用正楷字认真抄写下面的文字。(3分)

回首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

面对今天,应该是倍加珍惜的;

展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的。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3分)

A.骸骨(hái) 潜行(qián) 狩猎(shǒu) 黄晕(yùn)

B.轻盈(yíng) 倏忽(shū) 篡夺(zuàn) 枯涸(hé )

C.酝酿(liáng) 喧嚣(xiāo) 静谧(mì) 贮蓄 (zhù)

D.窸窣( sū ) 萧瑟 (sè) 梦寐 (mèi) 水藻 (zǎo)

3、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组( )(3分)

A. 清洌 崩蹋 竦峙 更胜一筹

B. 碣石 篝火 嘹亮 获益匪浅

C. 峰峦 记栽 喑哑 仙露琼浆

D. 葱茏 海域 苑转 盘虬卧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分)

A.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D.小李和小王赛跑,他比他跑得快。

5、下列文学常识配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绿色蝈蝈》--法布尔一一法国

B.《秋天》--何其芳一一现代诗人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宋代诗人

D.《春》-- 朱自清--现代作家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C.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7、找出修辞手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3分)

A.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B.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C.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D.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8.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从内容上看,《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吟”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B.《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用“济南的冬天”为标题,描写了济南冬天的景色,是为了抒发作者对济南的厌恶之情。

C.《春》的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融情于景,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D.诗人何其芳在《秋天》这首诗中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9、古诗文默写(6分)

(1)曹操的《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 。

(2)《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颔联是 , 。

(3)《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争春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 。

(4) ,隔江犹唱后庭花。

(5)何当共剪西窗烛, 。

(6)我寄愁心与明月, 。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天上的云, 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

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10.理解填空。

①文中省略号前一组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来说明的,省略号后两个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来说明的。(2分)

②“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 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2分)

11.本文的中心句是 ( )(3分)

A.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C.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D.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2.文章最后一段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你同意哪一种?( ) (3分)

A.这句话是在否定“看云识天气”的作用。

B.这句话是说明“看云识天气”的范围有限。

C.这句话是指明“看云识天气”的作用有限。

D.这句话是阐明“看云识天气”并不科学。

13.课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14.列举课文采用的说明方法。(至少3个)(3分)

15.课文的结构特点是( )(1分)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文言文阅读(二)(15分)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6.《山市》选自《 》。﹙1分﹚

17.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4分)

危楼 ( ) 相顾惊疑 ( )

高垣 ( ) 层层指数 ( )

18.选出“之”字用法、意义与其它项不同的是 ( ) (2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 B.学而时习之

C.昂首观之 D.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

19.翻译划横线的句子(2分)

(1)然数年恒不一见。

(2)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20.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D.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21.给些列加点字注音(2分)

连亘 倏忽

22.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A.《山市》结尾一段写“鬼市”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奇异的景观。

B.“山市”和“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观。这类自然景观一般出现在海面以及沙漠中。

C.《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写狐鬼故事著称的长篇文言小说集。它大多以谈狐说鬼的形式讽刺了现实的黑暗和官场的罪恶。

D. 《山市》以时间为顺序,写了“山市”由生到灭的壮观景象。构成了一个多层面的山市变幻过程。

三、作文(40分)

请以《感谢你,我的 》(父母、老师、朋友、同学、对手、缺点……)为题作文。

提示和要求:1.先补全题目,再完成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B卷(50分)

四、阅读赏析(10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3.这首曲的曲牌名是,曲名是。(2分)

24.《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代著名散曲家。(2分)

25.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1分)

26.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27.作者在满目萧瑟的秋景中插入“小桥流水人家”有什么作用?(2分)

五、课外阅读(20分)

永不贬值的财富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两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这一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竞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

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一的“两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8.给加点的字词注音。(2分)

筹_______ 伶仃_____

29.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30.本文名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________,而实际上是指__________。(2分)

31.本文采用了________的记叙顺序,在围绕“帮我筹学费”这件事上,略写了_________,详写了_______。这样安排是为了_____。(4分)

32.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3.在第③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2分)

34.请你代表作者对“瞎婆婆”说几句话。(2分)

35.“永不贬值的财富”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外,你觉得生活中还有哪些属于永不贬值的财富请再写出二项 (2分)

六、综合实践题 (10分)

36.为了避免同学损坏刚建造的草坪,学校决定竖立告示牌,要求告示牌语言精炼,富有人情味。你打算怎么写,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答: 。

37.写出关于“月”的古诗句两句(2分)

38.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补出得体的话。(2分)

李霞上数学课时,有一个问题没弄懂,下课后,他去问刘老师,敲开办公室的门后,他对刘老师说:

39.根据对联的内容,在括号内写出对联所抒写人物的名称。(2分)

此志得舒,为民舍予。 ( )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 )

40.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再仿写两句话。(2分)

例句: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生命是 ,我愿为 ;

生命是 ,我愿为 ;

七、小作文 (10分)

四季当中,你最喜欢那个季节呢?学习《春》、《济南的冬天》的写法,自拟题目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要求抓住景物特征,突出景物特点。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我的祖国——国庆60周年
中秋观月
感谢父母
站在月光下成长
祖国啊,我为你自豪——国庆60周年
母亲的爱,与我的关怀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
我家门口的小广场
感恩的心
我家的小狗
您辛苦了
枯叶蝶
能屈能伸,以退为进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祖国,我要亲亲你——国庆60周年
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
关于A公司招聘体系现状分析及改进的研究
上市银行流动性因素的分析
论中外植入式广告的对比
基于嵌入式Linux的MediaPlayer播放器设计
多媒体技术在文字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陕西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告策划创新研究
论数字图书馆基于合理使用的著作权管理
人口发展与文化教育的测定与分析
后劳教时代的承接路径选择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意识作用研究
抗美援朝运动研究综述
腿部与腰腹力量在网球正手击球中的作用及练习方法研究
《送元二使安西》教材理解
《搭石》教材理解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实录
《送孟浩然之广陵》片断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其它杂项
《送元二使安西》教材理解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札记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札记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