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开江中学201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开江中学201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2

开江中学201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开江中学2011年(上)初2012级中期试题

语 文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匿名/睥睨 解剖/糟粕 挫折/措辞 深恶痛疾/好逸恶劳

B. 庶出/簌簌 经纶/论语 泠泠/凛冽 长吁短叹/气喘吁吁

C. 酒肆/肄业 污秽/教诲炽热/滞留 广袤无垠/囊萤映雪

D. 搓捻/撮合 甲胄/皱纹 馈赠/愧怍 锲而不舍/怯大压小

2..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绯红 油光可鉴 宽恕 翻来复去

B、眼翳 粗制烂造 繁衍 不可明状

C、器宇 冥思遐想 迁徙 落英缤纷

D、愚钝 诚皇诚恐 朱儒 黯然失色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共同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必须以其它案犯为条件,他们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在这种情况下,拖泥带水 就是必然的。

B.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C.她性格内向,行为乖张,鹤立鸡群,使大家感觉很难与她相处。

D.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雪》是鲁迅的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B.《马说》中作者先从反面提出问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再从正面展开议论,由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归结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在于食马者“其真不知马也!”。

C.巴金的散文诗《月》中“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歌颂月亮,赞美月亮的感情。

D.《屈原》这篇现实主义历史剧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郭沫若的作品。它塑造了我国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屈原的形象。

5.选出下列句子中表述正确的一句( )(2分)

A、由于日本地震的影响,近来东南沿海一带旅游的人数比去年同期降低了一倍以上。

B、知识是一切世界上最可贵的财富。

C、他的写作水平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空气清新了许多。

6.古诗文默写。(6分)

⑴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用比喻表达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这一哲理、并显示出诗人乐观、豁达的句子是

⑵文天祥在《过零丁洋》里抒发自己“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而被千古传颂的诗句是:

⑶《与朱元思书》一文中表现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的句子是

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运用对偶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极深刻的人生体验的句子是

⑸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我们可以和远在异国他乡的亲人朋友视频聊天,这已经将唐代诗人王勃 ”的美好愿望变成了现实。

⑹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表现诗人身处逆境时仍然狂放不羁的个性的诗句是:

7.综合性学习(4分)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开江中学初中部某班举行了“捧出一颗孝心献给母亲”主题班会,对于英语单词母亲(MOTHER)一词,他们作了如下诠释:

M (many)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

O (old)妈妈为我操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

T (tears)您为我流过不少泪。

H (heart):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E (eyes):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

请仿照示例,完成剩下字母的诠释。

R (right): 。(1分)

在“欣赏母爱的名画”的活动环节中,同学们展示了意大利画家索里拉表现母爱的名画《绿垫圣母子》请你写一段鉴赏性文字,不少于60字。(温馨提示:意大利画家安德烈亚·索拉里这幅《绿垫圣母子》是一幅木板油画,创作于1470-1524年间,60×48㎝,藏于巴黎卢浮宫。图中人物是耶稣及其母亲。)(3分)

二、阅读·感悟。(40分)

(一)阅读《我的母亲》中的节选部分,完成第8-12题。(13分)

【甲】《我的母亲》 胡适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乙】 《我的母亲》 邹韬奋

到年底的时候,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的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和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由现在看来,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是野蛮之至!但是我不敢怪我的母亲,因为那个时候就只有这样野蛮的教育法;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8.(甲)文中的“我”因为母亲的罚而得了眼翳病,母亲心中又悔又急,“悔”和“急”各指什么?(2分)

答:“悔”: 。

“急”: 。

9.两文的母亲都是严师的形象,请谈谈她们对待孩子各严在哪里?(2分)

答:

10.(乙)文中写看到“我”背不出书而遭重打,母亲为什么一边饮泣一边又勉强说“打得好”?对母亲的这种态度和做法,“我”是怎样认识的?(4分)

答:

11.(甲)文中划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12.读了名人的母亲的事迹,想想自己的母亲,说说你该如何感谢你的母亲?(3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3分)

敲雪

(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2)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3)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4)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5)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6)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7)“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8)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9)“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10)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11)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12)“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13)“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14)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15)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16)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17)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8)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19)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20)“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21)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2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答: 。

14.选文第(11)段中,父亲为什么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2分)

答: 。

15.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答:

16.选文第(18)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7.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3分)

答:

(三)、古文阅读。(14分)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8、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 (2)俟其欣悦( )

(3)于是遂就书 ( ) (4)吾徒相教( )

1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答: 。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答: 。

19、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答: 。

20、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2分)

答: 。

21、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答: 。

三、写作·交流(40分)

22.请从以下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请在《妈妈,我想对您说》开头第一段的两个空白处填上你想填的词语,然后把它抄在作文纸上,续写作文。

“妈妈,我回来了!”我把今天的数学考试卷子藏在背后, 地推开妈妈早就打开了来迎接我的大门, 地喊了一声。

⑵材料一:有一位中国小姑娘,随父母在日本上学,因课堂发言积极,频受老师表扬。有一天,妈妈问:“你日语基础那么差,不怕说错吗?”小女孩答:“不怕,老师说了,教室是出错的地方。”

材料二:校园的花房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四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道:“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

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儿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

听了小女孩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 “这一朵花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一个好孩子。”

附: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其中较著名的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我把心献给孩子》《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的艺术》《给女儿的信》等。其中《给女儿的信》被选入初中课本。

要求:①如果选择(2)题,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将你拟好的题目写在格子里,再进行写作。

②根据自身实际,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③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④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⑤鉴于表情达意的需要,文章应不少于600字;

⑥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班级、姓名字样。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鸡与蛋壳
下“棋”
猜谜语
相约在春天
一个有月亮的晚上
浑水摸鱼
开学典礼发言稿
春天来了
给妈妈洗脚
我是读书迷
走夜路
诚实
我家的小花园
老家祭祖
我的班主任
多目标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综述
对军事物流信息系统基础安全问题的认识
基于期权的供应链协调契约风险收益研究
旅游城市低碳旅游物流发展策略
“湖南东大门”战略下株洲区域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构建
覆盖类选址问题分类及研究综述
虎门港与东莞经济联动效应研究
基于全球化视角下商务英语在物流产业中作用的研究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协同路径及实现机制研究
供应链合作研究现状分析
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研究
基于专家系统的机场货运站双ETV任务调度研究
汽车逆向物流的实施策略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看童话在快乐中学语文——语文教学中的错误案例故事
得鱼忘筌琅琅成韵——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浅谈创新在拼音教学中的运用
聋校低年级语文课堂组织教学的点滴体会
韩军: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
让孩子快乐的九大秘方
练习
如何上好一堂合格的语文课
新课标下这样作业效果好——略谈学生作业设计、批阅与点评的实践
激发兴趣,循序渐进。——我的作文四步教学法
小学语文课课练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
民族薄弱地区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
练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