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3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

【编者按】

曾经连续四年(2007至2010年)利用业余时间编写“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资料,这样做,一是的确喜欢诗歌鉴赏,二是想为为广大诗歌爱好者和中学师生复习备考提供方便。今年,我一如既往地继续在第五个年头编写诗歌解析资料,目的不变。资料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媒体,由于时间紧迫,错漏难免,望广大读者指正。)——黄平科

【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参考答案】

(1)

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鉴赏】

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为词自然浑成。尤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词人一生仕途不畅,浮沉州县,漂零不偶,无怪《清真词》中多羁旅、离别之词,多伤秋感时之作。或云:“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风流子·秋景》)或云“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齐天乐·秋思》)。在他笔下的秋,常是“哀柳”、“乱叶”、“啼鸦”、“孤角”等意象,而本词却以简叙之笔开章道:“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庭”即满庭。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提示读者,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这无影的雁声更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词人善于以雁来表达思乡之亲,如“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氐州第一·秋景》)“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风流子·秋怨》)“此恨音驿难通,待凭征雁归时,带将愁去。”(《解蹀躞》)不管是哀雁、征雁、雁声、雁形都起了很好的表情作用,因此“雁”这一意象,实是因情设景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新客人
春天
我的游戏机
我最喜欢的书《三国演义》
鲸的自述
大街的早晨
梦中天上走一回
小乌龟找工作
未来的蔬菜
俺班的“孙二娘”
笑话老师
我的故事——一枚普通的叶子
礼赞老师
台湾永在我心中
电视的自述
谈天然林资源保护的生态系统
旋涡模型与原子壳层结构
浅论IMS的主要接入场景及其特点
试论汉语史研究史评理论范畴
浅谈在工程中降低工程成本的方法
10kV变电所建设设计中的问题探讨
TA2的焊接实验
浅析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
关于发电厂电气运行若干问题的探讨
刀具监控系统在数控加工中心上的应用
浅谈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防治
基于无线传感网与移动通信网的网络融合模型
浅谈农村火灾原因及对策
语文课改经验总结——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友爱在体验中升华——教《去年的树》有感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点燃创新火花,培养创新能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抓住时机巧评价激发潜能促发展
走进诗意课堂——由《游园不值》想开去
给孩子放飞想象的翅膀——《假如》教学一得
《舟过安仁》写作背景分析
三年级上册语文生字组词1-10课
小学生日记作文的实践与思考
读写结合,双向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三年级上册语文生字组词11-17课
爱,是一首动人的诗
有一种使命叫责任
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