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7
2006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综述
2006年高考随着自主命题省市队伍的壮大,各地试题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使得语文考试的内容及形式真正摆脱了以前全国大一统的单一局面,呈现出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态势。
本文拟就今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所体现的特点略加说明。
一、分值灵活
今年各地高考将诗歌鉴赏能力纳入整个学科的命题之中,而不局限于固定的分值,显示了命题者的全局意识。各地对此能力点的赋分也比较灵活,如天津卷5分,北京卷7分,浙江、福建、湖南、广东、重庆等卷6分,而全国卷、辽宁、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湖北、四川等卷为8分。当然,赋分不同,并不代表诗歌在各地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同,而是由试卷中的题量决定的。全国卷、辽宁、江苏等地题量少,把相应题目的分值加在诗歌题上,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不管怎样,一道题目6-8分的分值,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二、选材丰富
在众多的文学样式中,短小精悍的唐诗、宋词、元曲历来为人称道,以往诗歌鉴赏题一般局限于唐诗,偶尔考点宋词、元曲之类,这样,诗歌鉴赏似乎也就成了唐诗鉴赏。当然,唐诗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在中国诗歌史上都有其突出的地位,但中学生光读唐诗,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接触了解还远远不够。今年各地语文试题打破了这一常规,使得诗歌鉴赏的题材变得丰富起来。
我们注意到,除了天津、福建、湖北考唐诗,全国二卷、安徽考宋词,上海、浙江考元曲这些传统题材外,绝大多数省市考查了平常不大入人眼球的诗歌,如全国一卷、辽宁、江西、四川考宋诗,湖南、重庆、广东等地考清诗,另外北京考魏晋诗,江苏考元人词,山东考近代诗,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这与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扩大阅读视野的要求是一致的。今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要求2007届考生复习时注意两点,一是要广泛阅读,了解不同时代代表作家的风格及大体流变,做到知人论世、知人论诗,二是要学会提高鉴赏能力,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否则,指望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古代诗歌中碰到题目,那是不可能的。
三、题材广泛
今年各地高考诗歌题材多样,这些题材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的内容,覆盖面较广。我们粗略作了统计,主要涉及以下的题材:
写山水田园的: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陶渊明《移居(其二)》、谭敬昭《粤秀峰晚望》
写闲居逸趣的:苏轼《东坡》、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无名氏《正宫•叨叨令》、李商隐《端居》
写羁旅怀乡的:王罔运《晓上空泠峡》、魏初《鹧鸪天》、周密《夜归》
写送别友人的: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韩琮《暮春浐水送别》、杨万里《三江小渡》
写边塞风光的:张籍《凉州词(其一)》
写农村风光的:王炎《南乡子》
写咏物抒怀的:薛宝钗《咏白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张维屏《新雷》、龚自珍《己亥杂诗》
四、作者熟悉
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还有一个特点,即各地选诗的覆盖面较大,但不少地方所选诗歌的作者是广大中学生熟悉的,如全国一卷考黄庭坚的诗,北京卷考陶渊明的诗,天津卷考张籍的诗,辽宁卷考苏轼的诗,上海卷考张可久的曲,福建卷考李商隐的诗,重庆卷考龚自珍的诗,这些都是考生熟悉的,使他们避免心理紧张,体现了一定的人文关怀。
五、题型多样
各地所出的诗歌鉴赏题,考查的题型也是多样的,同样显示了自主命题的特色。这些多样的题型不外乎这首诗写了什么、怎样写以及为什么这样写,其范畴涉及表现内容、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三个方面。下面拟从这三方面对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作个具体分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好爸爸
- 当一回盲人
- 一张照片勾起的甜蜜回忆
- 公园秋色
- 由由历险记
- 北京符号零分作文
- 我爱乡村生活
- 绵绵春雨
- 美丽的校园
- 海里也“下雨”
- 二十年后的我
- 美丽的家乡
- 读《我的决心》有感
- 我的自画像
- 大自然的凶手
- 高校财务数据平台建设研究
- 新时期转变思维方式的原因分析
-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 龙泉的大樱桃
- 雷军:做小米是这辈子的最后一件事将进军互联网金融
- 借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新型农村养老模式
- 新医改背景下医疗保险支付模式探析
- 对企业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探析
-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调查
- 浅谈烟草企业一线操作工的培训新模式
- 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
- 简述里克纳品格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 关于上市公司在企业并购中融资方式的研究
- 中国电信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分析
-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探析
-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 跳水
- 奇思妙想
- 《燕子》第一课时教案
- 高粱情
- 草原第二课时
- 《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
- 小抄写员
- 《珍珠鸟》
- 燕子
- 桃花心木
- 《燕子》第二课时教案
- 《林海》教学设计
- 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
- 桃花心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