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文言文失分的原因及对策

文言文失分的原因及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2

文言文失分的原因及对策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多年来高考的必考点之,从考查方式看,以前全国高考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2002年开始,全国高考采用主观题形式,即由考生直接翻译。2004年分值加大到8分, 2006年湖北卷增值到10分。 因此,该考点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失分较多的地方,那么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失误呢。

一、词义不明常出错

混淆实词的古今意义和词类活用规律,忽视多义词的义项选择,不熟悉词的通假现象,缺乏古代文化常识,这都会导致错译实词,如沛公军霸上译成沛公刘邦的车队在霸上。错把军作名词,译成军队好像没错,其实,这里的军字已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作驻军讲,译句应改为刘邦把军队驻扎在霸上。

二、虚实混淆错难免

虚词实词混淆,不熟悉常用虚词的用法,这是导致错译虚词的主要原因。如,2002年上海试题“金玉之贱,人民是金”,有的考生译成金玉的低贱,人民是宝贝。显然之被译为助词的“是”被当作判断动词,考生却忘了之 是除了此种常见用法外,还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因而该句应译为把金玉看得低贱,把人民当作宝贝。

三、固定句式拎不清

不熟悉固定句式,不善于分辨出特殊句式,这是错译句式的根本原因。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有同学把“无乃不可乎”译成“这不是不可以吗”,把表示揣度语气的“无乃……乎”同表示反问语气的“不亦……乎混淆了。主语句应译为这样做恐怕不可以吧 。

四、单数复数不区分

单数复数不分,这是翻译人称代词常见的错误。区别人称代词是单数还是复数,主要靠联系上下文。如:翻译“相如回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同学忽视对人称代词之的单复数选择,把这一句译成“蔺相如坚决挽留他”,这就错了。如果联系上文,把舍人相与谏中的“相与”和臣等不肖,请辞去中的等字,作为对人称代词之 的单复数选据的依据,断定这里的之应为复数,译成“他们”这就正确无误了。

五、省略成分不增补

省略句的省略成分,必须补出却没有补译出来。例如“触草木,尽死” (《捕蛇者说》)翻译成“蛇触及草木,全死了”这不合逻辑。如果把原文的省略成分补全,那么就应译为(蛇)触及草木, (草木)全枯死了。

六、该译词语被删除

原文中本不该删除的词语,无意中被删除。例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有的同学把“真孰能讥之乎”译成“谁还会讥笑他呢”,这样翻译就把其字遗漏了。要落实这个其字,这句就得译成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七、照搬注释不变通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中的“牺牲”其注释是指猪、牛、羊等有的同学就译成猪牛羊、珠玉、丝绸……。其实,这里的牺牲是古时祭祀用牲口的通称,翻译时不能照搬注释,应变通一下,把全句译成祭祀用的牛羊、珠玉、丝绸等物品这就比较妥帖了。

八、倒装句式不调整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在翻译时,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有同学译成寻找一个人可以出使回复秦国,没有找到。这样翻译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因而该句正确的翻译应是寻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九、专有名词不保留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 例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有的同学机械地把洗马译成太子的属宫就多此一举。这里的洗马 是官名,保留不译。

十、无中生有添内容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否则就造成失误。例如秦人开关延敌有同学译成秦国人大摆空城计,打开关门想诱敌进城这里的所谓大摆空城计等,就游离原文太远。有的同学译成秦兵打开关门迎战敌人就不 错。

分析了文言文翻译过程中的常见错误,还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方法。笔译要力求原文字字落实,译文字字有据,这就必须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一、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翻译文言文要严格按照原文字句进行,翻译要尽量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法和原文一致。

文言文直译主要用对、换、留、 删、补、调等方法。

⑴对。即翻译文言文要严格按照原文的词义、词序和句式,逐字逐句地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文,要尽可能地把原文的单音词,对应地翻译成以这个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例如: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鸿门宴》)

译:樊哙立即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营门。

⑵换。即翻译文言文要用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句去替换原文的词句。 如: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译: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

运用替换法,也可以是用现代汉语相应的句式去替换文言固定句式。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这里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何……为就可以用 为什么……呢来替换。

(3)留。文言文中某些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年号等,可以保留不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这里的“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滕子京、巴陵郡分别是人名和地名,都不必翻译。另外,文言文中,古今同义的词, 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的成语,翻译时也可以保留不译。

(4 )删。比如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有些关联词语,结构助词,偏义复词中的陪衬均可删去不译。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可以译成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这里的之作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删去不译。

(5 )补。即补足省略的成分,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动词宾语,介词宾语、介词等,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这句译成:(第)一(次)击鼓.,(士兵们)鼓足勇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减了,(第)三 (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竭尽 了。译文括号里的词语,都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增补的。

(6 )调。即调换法,就是调整语序,词序。比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某些后置的介词结构及使动意动用法、互文见义等。例如:沛公安在应调成沛公在安的语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应调成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宋何罪之有调成宋有何罪。甚矣,汝之不惠!应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二、意译:

有些文言词句直译出来后,意思不明确,尤其是使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的句子。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考虑用意译把意思表述清楚。如:

(1)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译:连秋天里鸟兽们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

(2 )然陈涉瓮脯绳枢之子。

直译:陈涉是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系门枢的子弟。

意译•陈涉是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系门枢这样贫苦人家的子弟。

掌握了上述的原则和方法,再加上精做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试题,定会有质的飞跃。(龚建校 李树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五一节劳动节真快乐
快乐的五一劳动节
吹画
吹画趣课3
一个故事给我的启示
我的课余生活——骑滑板
吹画趣课11
吹画趣课
我的儿童节,我快乐
有趣的吹画
吹画趣课1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愉快的生日
吹画趣课12
玩“捉迷藏”游戏
锦江河斑鳜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雪莲中绿原酸、芦丁、木犀草素含量的HPLC法测定
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内部运行机制研究
夏秋鲜叶加工红茶的萎凋技术研究
东宁县全力打造黑木耳种植基地
渝产续断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山刺玫果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芹菜露地和保护地栽培技术
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
罗田甜柿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初步鉴定
富硒罗汉果中罗汉果皂苷V的HPLC测定
两种方式提取杏鲍菇菌丝胞外酶的比较分析
白萨福克羊生理生化指标季节性变化研究
卷烟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的UPLC测定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山东省东营市2010年五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潜龙市2010年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云南省怒江州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北京密云县201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北京各区县2010年中考二模试题及答案汇总(不断更新中...)
丰台区2014年初三统一练习
2010年长沙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初2014年届九年级(下)阶段测试(七)
广东省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河南省内乡县201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潜龙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荆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皖东南初中三校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河北省唐山市201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荆州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