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高考作文制胜的十三点秘诀

高考作文制胜的十三点秘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8

高考作文制胜的十三点秘诀

高考语文的重头戏是作文,说高考作文决定高考语文的成败绝不为过。很多师生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如何备战高考作文,有相当多的还是一头雾水。要想让我们头痛的作文成为高考语文的增分点,就必须在你的作文中设置尽可能多的亮点。下面想提供一些高考作文制胜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审题角度准确一点

在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今天,审题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考生必须清楚:考场作文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是命题人规定好范围,要求考生在划定的范围内,按照限制条件进行写作。凡超出规定的范围和限制,都视为跑题。所谓“审清题意”,就是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做到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划定的范围和限制进行写作。如果哪一项理解错了或过了,都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局。

审题时要提醒两点:一是不懂材料,胡乱引申。就是不能很好地审视材料,在没有完全读懂的情况下,匆忙写作,结果造成跑题。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是在审题时,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写作方向,看到其中一点就下笔写作,结果造成命题失误。

二、立意高远深刻一点

“意”是文章的灵魂,“意犹帅也”。这个“意”立得如何,决定看文章的质量。古人云“意在笔先”。写考场作文,要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想一下文章让写什么,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考虑别人会写什么,我准备写些什么,从而描写一个什么道理或使人受到什么教育、感染和启发。言他人之所未言,写他人之所未写,能使人耳目一新。也就是说立意要高远深刻一点。

立意的几个盲点:一是一直书写,没有意旨。只求把心中的想法写出来,却不知道写文章的目的。盲目写作,信马由缰,全篇没有一个主题来统帅。二是牵强附会,胡乱上纲。不管写什么文章,到最后都是几句口号性语言。三是颠三倒四,忽东忽西。有的学生一篇文章中有多个中心,说理不统一。

三、选择材料精心一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没有材料不成,但是认为“捡到篮子都是菜”也不行。选材要精心一点。首先是真实性。即所列举的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必须是真实的,即使虚构的材料也不能脱离真实的基础;其次是准确性。就是要有客观依据,不能张冠李戴,胡编乱造;三是典型性。即所列材料要精当,能以一当十,是有普遍意义,能提示及物的本质规律,给人以教育、启示或使人得到美的体验;四是新颖性。就是使用的材料是新鲜的,别人不常用,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考生要想在考场上做到文思泉涌,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累材料。一是从课本中寻找材料,做到学以致用,一举两得;二是从生活中采集材料,有生活就有分数;三是从练习中积累材料。把阅读中新鲜的材料迁移到作文中;四是从报刊中寻找材料。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现代思维、现代情感,做到与时共进。

四、构思行文新巧一点

高考作文的“构思新巧”,是指作文在思维上想像奇特又合情合理,夸张、渲染、虚拟联想到位而不过头、反弹琵琶而能自圆其说;在结构技巧上,注意运用曲折之法,如巧设悬念、抑扬顿挫、铺垫映衬、巧合意外等方法;在文章体式上,避开热滥,独辟蹊径,如采用一些诗歌、戏剧、写信等边缘文体。

需要注意的是,构思的创新,不能走到极端,每年的高考零分作文,有不少就是因为创新不当。从务实稳妥的角度来说,一味的求“奇”、“怪”不是创新。《患者吴诚信的诊断报告》、《永远的谭嗣同》等出怪招、走险锋的文章,是一种考场上的赌博,应为绝大多数考生所不取。

五、论据引述活泼一点

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有着同样的作用。”此言不虚。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一个小小的细节果真能点亮一个论据的精髓,甚至决定一篇文章的高下。

写作时,可以进行神态描绘。即抓住人物的特征,由外貌神情的描绘去体现人物内心的精神风貌;可以进行原音再现。即能再现人物说话时的慷慨激昂或温柔婉约,又能巧妙地把引用的名言作为论据;可以环境渲染。即通过对环境氛围的渲染来突出人物的心情、心态及思想品质;也可以情景再现。即全面细致地再现事件发生发展时的情景,以达到感人目的。

六、论据分析有力一点

写议论文,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很多学生,只会摆事实,即写成“观点+例子”的模样,不会讲道理,即不能围绕一个证点条分缕析地说理,深入透彻论证。高考作文要想取得可观的分数,考生必须在论据的引述上精到一点,分析论据上有力一点。

如何使论据的分析深刻有力呢?可以因果分析,就是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种现象的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结果。透过现象,挖掘隐藏背后的本质。可以假设分析,先假设一种情况,然后据此推出结果,从而阐明观点,使中心论点得到充分阐述。可以辨证分析,就是先肯定问题,然后用“但是”一转,论述与之对应的另一重要方面,使论据分析得更加严密全面。也可以就事说理。如果就事说事,不能拨开云雾,透视本真的容颜,或者浅尝辄止,不具体,不深刻。而就事说理,针对事件或人物;抓住要害,深入分析,借以揭示有着普遍意义的事理。 。

七、内容充实厚重一点

内容充实,是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要求之一,有的考生由于视野狭窄,阅历不深,作文时难以找到典型、新鲜的材料,因而文章显得空洞、单薄;相反,有的考生平时博览群书,注重识记积累,因而在考场上能够厚积薄发,旁征博引,化人为己,增添文章的厚实感,令阅卷老师深为叹服。

要使自己写的议论文“有文化底蕴”,一种较好的方法就是在文中恰当地运用引用论证。引用论证,就是引用名家经典言论、公认的原理、公理、格言、成语、俗语、警句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有人说,“语文课海,名句是星,一引一闪烁,一引一璀璨”。的确如此,纵观近几年的考场议论文佳作,往往能在关键处,巧妙地引用名言妙语,让语言的海洋波光闪烁,让文章的天空群星璀璨,让读者感受到写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的确,文中引用添厚实。

八、语言写作有味一点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高考作文也是如此,要让自己的语言有味一点,可以大大提高作文的品位。

高考作文语言。首先要写出韵律味。可以大大增强语言的可读性,从而使其飘荡起诱人的音乐味。其次,要写出包孕味。即指作品中的有内涵、有情趣、耐人寻味,能引起人丰富想像的一刹那。它可以是人物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也可以是平常生活场景中的有意味的瞬间。第三,要写出哲理味。哲理是思维的灵光闪现,文章有了哲理,也就有了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高考作文尤其要写出文化味。可以把历史文化名人作为写作材料,轻巧地给文章看上一层文化的色调。让作品焕发出古色古秀的文化品味。可以采摘诗文名句,用学识渲染出作品的文化风味。也可以借助于特定的文化意象、文化介质等,在文字间升腾起不俗的文化情韵。文化味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作品的品位。

九、题目拟制靓丽一点

俗语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也要靠题目装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对读者来说,题目是“第一引力”,是感情交流的第一接触点。眼睛画得好,则美目流彩,顾盼生辉,全文皆活,它可以使读者在一瞥之间顿生好感,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不仅如此,题目拟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画龙点睛,化平淡为神奇。

拟题要努力做到六个字:准确、鲜明、凝练。准确,就是要准确理解材料提供话题的含义,准确提示话题的中心,做到“一语中的”。鲜明,就是叫人一看眼睛就发亮,有吸引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凝练,就是要言简意赅,含义丰富,又耐人寻味。

十、开头设立引人一点

人常说: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也是如此。设立一个好的开头,不仅写起来顺手,而且还可以使全篇文章生辉,同时也还有“先入为主”的功效,能给阅卷老师一个很好的印象。开头是整篇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设立开头一要顾及全篇;二要注意文章风格;三要尽量避俗就新;四要辨明文休。

开头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头重脚轻,开头冗长。开头部分写得太多,而后半部分内容偏少,从而导致头重脚轻;二是东拉西扯,入题较慢。开头部分引进过长,东拉西扯,说了半天,还说不到主题上,穿靴戴帽影响别人的阅读欲。

十一、结尾精辟有力一点

古人云:“结尾如撞钟”。文章的结尾是全篇内容的升华之处,也是意境的深遂之处。如果说开头有先发制人的功效,那么结尾更有后发制人的威力。结尾写得好,会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放异彩。考场作文,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结”得住,断得下,能够点明意思、升华主题,呼应前文,强化形象。

结尾要克服几个毛病:一是有头无尾,结构残缺。由于写作速度太慢,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篇,以致造成有头无尾,结构不完整。二是虎头蛇尾,收束无力。有的开头如大河之水,洋洋洒洒,但到结尾却无话可说,草草几句煞尾。三是过分张扬,与文不符。有的学生也知道结尾的重要。于是不管什么文章,都借用一些优美的结尾句,结果造成结尾与正方内容和风格不符。

十二、卷面干净整洁一点

俗语说:“文如其人”。卷面是文章的外表,是文章形式的视觉形象。高考作文犹如一件艺术品,包装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文章被认可的程度。因此,高考作文必须讲究卷面上的处理。文学书写要正确、美观。卷面犹如人面,不可蓬头垢面,字体更不可狂放不羁,龙飞凤舞,故作潇洒。

网上阅卷给参加高考的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考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卷面整洁。因此,学生要重视将字练好。平时尽可能多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一定要写大一些。并且尽可能写楷书,当然漂亮的行书也很好。但关键是,书写要认真,字迹不能潦草。不要有横设竖,有撇没捺,不要胡乱涂抹,不要力透纸背,更不要看着优美就是无法辨认。

十三、文章撼人大气一点

考场作文平庸的一个症结是缺乏震撼读者心灵的大气。究其具体原因就是有意矫情。或胡编乱造,希图以虚假赚取人的认可,失去真实性;或制造悲情,希图以悲剧搅起人的同情,失去自然性;或美化自己,希图以“高大”吸引他人眼球,失去客观性。简言之,这些平庸之作只有小气,缺乏撼人心魄的大气。

文章大气从何而来呢?一则需要有立意的大气。所谓立意的大气,就是不能限于材料、要求或自己的狭小天地,要从中跳出来,眼观大世界、云卷云舒,文写古今中外、政文史哲。二则需有句式的大气。所谓句式的大气,是指来用干练有力的肯定句、富有气势的排比句、节奏铿锵的长断句、参差错落的整散句等。三则需有语言的大气。什么是语言的大气,就是说语言要有道理,有意蕴。含蓄有效的语言中可以透露出一种大气。尤其是一语中的的分析,揭示现象之后的本质,更让人读后有茅塞顿开、披云见日的爽快之感。

高考作文就是要我们平时训练时,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增加文章的可读性。相信。只要坚持从这十三点做起,你的高考作文不想拿高分就不容商量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童年生活
我的QQ生活
我的童年生活——打雪仗
我的童年生活
老师,我想对您说
我的QQ生活
我的理想
秋游
我的QQ游戏生活
我和衣服的故事
我的小熊袋子
不要摘花
我的奥比岛
我的童年生活
我的童年生活
计算机信息管理中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基于GSM红外报警器总体及工作流程设计
基于微课的课堂知识点的教学应用探讨
“阳光动力”的环球之旅
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
关于中学生使用网络的思考
自己制作一张纸
你不了解的中国大阅兵
用超声波洗衣服
为什么春节联欢晚会从晚上8点开始?
关于利用北斗卫星建立学生定位安全系统的建议
计算机组装与网络的虚拟教学模式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寝室同学人际交往
浅析智能化轴承状态检测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册重点字词测试卷
湖北荆州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1)
2010年湖北省石首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6)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9)
湖北省监利县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湖北省监利县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10)
北京延庆县201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年中考语文综合测试题及答案(5)
湖北省监利县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10年福建省福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芜湖市重点中学2010年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江苏泰州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