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把握意象与意境

把握意象与意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把握意象与意境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能够阅读、鉴赏诗歌、培养学生具有鉴赏诗歌的能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五册,安排了古典诗歌三个单元的教学,较以往的教材,古典诗歌的教学增大了容量,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古典诗歌,已成为语文教学、复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教学、复习实践来看,老师常常感到古典诗歌教学难度大,复习难度也大,学生觉得只学到一点古典诗歌常识的皮毛,对学过的古典诗歌仍然是似懂非懂,难以读懂悟透,更不用说复习时形成古典诗歌分析、鉴赏的能力。原因是什么呢?我看,主要是对古典诗歌艺术的特征和规律了解不够,尤其是对古典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模糊不清。高考语文大纲“鉴赏评价”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下面我试就古典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作简要的分析。

一、 诗歌的意象:

“意象”的 “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词的连缀,从构思上看是意象的组合,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还要用意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鉴赏古典诗歌时,要有借助意象去把握诗意的能力。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又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分属植物和动物,但组合在词中,成为三个叠加意象,表现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情绪。一个具有落寞、寂寥、怀乡等复杂情感的天涯孤旅者跃然纸上。

古典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歌的审美评价和依据,是鉴赏古典诗歌的一把钥匙。诗歌的意象是多种多样的,有传统的典型性的、有特殊的独创性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象征性意象:诗人通过象征体的运用,使思想感情具体化,引起读者深思,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如梅花凌冬傲雪,含有品行坚强的风骨;菊花临霜不凋,含有孤芳自赏的孤高;寒蝉的凄清,含有凄惨萧索之情;秋风的萧瑟,含有凄清忧愁之绪等等。再如南宋诗人徐元杰的《湖上》: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时归?”作者写春游西湖所见的景色,“花开”“红树”(开满红花的树)“莺啼”“草长”“平湖”(风平浪静的湖面)“鹭飞”这些具体象征性的意象,优美、灿烂、热烈,充满生机又不失平静,很好地烘托出诗人快乐的心情。

(二)比喻性意象。它借助鲜明、生动的喻体形象,使情思具体化,从而增强诗的表达效果。如鸳鸯表示爱情,归雁表示思乡,长亭表示离别等等。再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词中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绪喻为一江春水。读着它,令人想象出一幅故国凄楚亡国悲愁的画面:词人此刻仿佛回到了他的故都金陵,站在城楼上眺望浩荡东流的长江,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跟这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翻波涌浪。这样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可以确切地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深度,因此该句遂成流传千古的名句。

(三)描述性意象。指对形象作具体描述,从而使感情具体化,当然,描述不是客观的,而是渗透了主体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如折柳表达惜别怀远之感情,又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绝句通过描述性的意象“空山”、“返景”、“深林”、“青苔”等渲染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气氛,其中渗透了作者追求自然美的思想感情和以画意入诗的审美情趣。再如2004年高考浙江卷,鉴赏李白的词《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这首词通过“平林”“烟如织”“寒山” “伤心碧”“暝色”“空伫立”“宿鸟”“长亭”“短亭”这些描述性的意象,表现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这些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化,它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

(四)通感性意象:即用通感形象使情具体化,从而获得一种新奇的艺术感觉。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琵琶高亢激烈的声响:“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声响是在声息乐止之后突然爆发的,如同银瓶乍破般清脆的声音,如水浆的冲击声,如铁骑刀枪之铿锵高亢声,这样的“大音”,白居易自然无法让读者听到,但它用文字描绘出视觉形象,来勾引起人的听觉联想,无形化作有形,描绘出一系列鲜明的通感性意象,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即使远隔千年,依然令人悚然惊心。

创造意象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最基本的方法,准确、鲜明、生动的意象能构筑诗歌有机的整体,能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因此,无论是阅读诗歌、教学诗歌、复习诗歌都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当然以上分类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其实,具体到一首诗歌,往往不只创造一种意象,而是几种意象并存,那样,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二、 诗歌的意境:

意境和意象一样也是解读诗歌必不可少的钥匙。王国维曾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未也。有境界二者随之矣。”意境是诗歌的根本,所以,无论是教学古典诗歌,还是鉴赏、复习古典诗歌都要了解古典诗歌的这个特征。意境是文学典型化原则在诗歌创作中的具体运用。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客观景物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古典诗歌的意境,是古典诗歌美的集中体现,是古典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情深意远。意境熔铸诗人成熟的思想,独特的个性,美学理想和艺术才能等多方面的内容,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又蕴含在诗的形象之中。有意境的诗往往情深意远,耐人寻味。如北宋晏殊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词的本意是词人抒发对年华易逝的感伤。但由于词的意境“境生象外”的特征,词的意象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两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勾起读者对词句咏叹不辍,玩味不已。有意境的诗歌就是这样既能给人以诗美的享受,又能给人以多方面的情感思想的启迪。

(二)情感和景物的和谐统一。词的意境是主观与客观、情与景的高度统一,当然这个统一不是二者简单罗列,而是自然地融为一体。怎样才能使情景交融,高度和谐呢?别林斯基说:“思想是通过形象说出来的,起主要作用的是想象”。可见艺术想象是使情景交融的主要手段。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大胆想象,神思天外,写出庐山瀑布的壮美和宏大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积极进取的精神,可谓情与景的高度统一。

以上是对古典诗歌艺术意象和意境所作的一点浅显的分析、讨论。当然,解读悟透古典诗歌,仅仅孤立地掌握古典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还是不够的。它还需要鉴赏者具有相当的文史知识等基础知识储备,要有相当的联想、想象能力等等。但是,只要掌握了意象和意境这两把钥匙,加以疏通诗面,把握诗意,正确解读并悟透古典诗歌将是轻而易举的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奥比岛
我的童年生活——打雪仗
我的童年生活
我的童年生活
我的童年生活
秋游
我的QQ生活
不要摘花
我的理想
我的QQ生活
我和衣服的故事
我的小熊袋子
我的QQ游戏生活
老师,我想对您说
我的童年生活
用超声波洗衣服
你不了解的中国大阅兵
基于GSM红外报警器总体及工作流程设计
“阳光动力”的环球之旅
关于利用北斗卫星建立学生定位安全系统的建议
自己制作一张纸
计算机组装与网络的虚拟教学模式
为什么春节联欢晚会从晚上8点开始?
计算机信息管理中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寝室同学人际交往
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
基于微课的课堂知识点的教学应用探讨
浅析智能化轴承状态检测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关于中学生使用网络的思考
2010年中考语文综合测试题及答案(5)
2010年湖北省石首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3)
湖北省监利县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6)
江苏泰州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芜湖市重点中学2010年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福建省福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册重点字词测试卷
湖北省监利县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10)
2010年北京中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9)
湖北省监利县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北京延庆县201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荆州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1)
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达标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