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从高考语文命题看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

从高考语文命题看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31

从高考语文命题看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2002——2005四年来高考语文命题(全国卷,下同)的大致走向:

2002年高考,河南处在新旧高中语文教材交替时期,考生是使用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旧教材的最后一届学生。按照常理,高考命题应该是相对稳定,和2001年保持大致相同的试卷结构和题型。而实际的情况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早在第一学期末,各地模拟试卷就纷纷以新的面貌闪亮登场,初露高考命题将有大动作之端倪。及至《考试说明》颁布后,2002年高考语文命题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几乎已成定局。于是乎,复习备考工作一下子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背名句名篇,练文言文翻译,做古诗鉴赏,大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之势。等到高考结束,尘埃落定,人们发现,一切均在意料之中:1、恢复了自1998年以来一直中断未考的名句名篇的背默;2、文言文翻译由原先的客观选择题变成了主观表达题;3、诗歌鉴赏由原来的三个客观选择题变成了一个主观陈述题。试卷结构和赋分也随之发生较大改变:第Ⅰ卷由原来的三个大题20个客观选择题60分变成了15个选择题45分;第Ⅱ卷由原来的三个大题7个小题90分变成了四个大题11个小题105分,其中第四大题集中体现了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的最大变化。除此之外,一直以来高考的必考题“语言连贯”也由Ⅰ卷挪到了Ⅱ卷,由客观题变成了主观题。

2003年,第Ⅰ卷的变化在于往年必考的第14小题,内容有了变动:把原来的第15小题变成了现在的第14小题,第15小题则出现了最近几年高考没有出现的新题型,考查“分析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第Ⅱ卷名句名篇的背默内容也由全属高中课内诗词名篇延伸到了课外,且由古诗词延伸到了古文,不过课外的内容依然在大纲推荐阅读的篇目之内,并形成了“外一内二”的格局。“语言连贯”较去年容易,只填序号即可;第24题给概念“遗传”下定义,即考了提炼要点,又考了句式变换,题型非常活,很多年没考了;第25题“提示语的改写”也是全新的题目,要求学生将一些生硬的话改成“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的语句”。而更能凸现浓重的现代人文意识的,自然要数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了,它充分体现了“关注社会、关怀人生、热爱生活” 的命题思想。让考生在完成作文的同时,也受到思想启迪:不仅应多去关注现代生活,更应以主人翁的姿态融入社会,才能在人生的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004年,试卷结构再次出现大的变化:第Ⅰ卷变成了14个选择题42分;相应的第Ⅱ卷变成四个大题11个小题108分。其中名句名篇的背默内容也由全属高中古诗文名篇延伸到了初中、小学的古诗文,文、诗、词各一,依然保持了“外一内二”的格局。最突出的变化表现在第六大题的语用题中。第23题要求以“说普通话”为内容拟一条公益广告词,且得“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第24题则是出了两个小题三副春联的上联,要求任选一题对出下联。这两个语用题的命题思想非常明确:密切联系生活。突出强调积累。

2005年高考的备考情形和2002年非常相似:《考试说明》刚一出台,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因为今年的考纲是历年来变化最大的一年:历年来一直存在的“*”号被全部取消了,这就意味着所有列在考纲上的内容全部都在考试范围,于是有人说这跟取消考纲没有区别;于是有人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茫然不知所措,不是理智的沉着应对,扎扎实实让学生复习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养,从语文学习的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而是盲目陷入猜题押题的泥潭,难以自拔,越陷越深。及至高考结束,烟消云散,——和2002年不同的是,面对高考语文试卷,许多人惊得目瞪口呆:试卷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第Ⅰ卷由原来的三个大题14 个客观选择题42分一下子锐减到10个选择题30分;第Ⅱ卷由原来的四个大题11个小题108分变成了四个大题11个小题120分。整套试卷题量减少到21个,相应的各题分值加大:文言翻译由8分增至10分;古诗鉴赏由6分增至8分;名句名篇背默增加1分;文学作品阅读增加4分;语用题增加3分。而内容上的变化在于:1、名句名篇的背默,突出了整体性,两个小题的四个内容中,有三个都是整首或整阕;2、文学作品的阅读取消了多年一贯的客观双选题,使第Ⅱ卷的“主观性”体现得更加充分;3、第六大题语用题常变常新:18题以提取关键词的形式整合主要信息,“压缩语段”;19题为“远离毒品”的主题班会写主题词;20题写应用文——请柬。

综观四年来高考语文命题的大致走向,我们发现有这样几个特点:

1、 客观题量四年减了一半,主观题量在逐年加大;

2、 命题与考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注重生活积累;

3、 题型越出越活,越来越注重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

4、 命题的人文性越来越强,“关注社会、关怀人生、热爱生活”不再仅仅是作文的命题思想,几乎成了整份试卷所有题的主旋律。

“怎么会这样?”看罢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这恐怕是大多数人要说的第一句话!但认真分析一下四年来高考命题的大致走向,再仔细想想,恐怕大多数有心人都会以今年高考的作文话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来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以1997年山西、江西、天津三省区率先进入新课程方案的试验阶段为标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8年时间已经过去了; 2004年秋季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省区又率先进入了新课标的实验阶段,这意味着2007年秋季,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都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入新课程。作为现阶段最具权威的高中教学的评价体系,高考自然要适应这一巨大变革,才能成为高中教学的指挥棒,为现阶段的高中教学指明方向。

大家知道,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要求学生加强语文积累;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在生活中和其他领域的学习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文;增强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四年来高考语文命题中的名句名篇背默的恢复,语言连贯、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等大量主观陈述题的增加,春联、广告词、请柬、班会主题词的写作,生活中常见的生硬标语的变换等等,无一不体现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我认为,四年来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的指导思想,就是今后一个新时期内高中语文新课表新教材的教学指南。这个导向性是十分明确的。具体的说就是:忠实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总之,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四年来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的变化虽然是局部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却是至关重要的,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的冲击也是巨大的。这不是命题专家的心血来潮,而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必然。它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由旧到新的平稳过渡,更是为了给新课标实施后的高中语文教学指明一个方向。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元宵节的由来
母亲节专题世界各国庆祝母亲节的时间都不尽相同
黄辰蒋玥之奇思妙想写文章VS打仗
天亮了,我们依旧是朋友
小沈阳的99条经典台词
我背上的三座大山
新食品缺乏时代(原创首发)
逝者哀伤
只买需要的不买想要的
夜宴
本山大爷您先歇歇吧
母亲节专题母亲节习俗
春节习俗大盘点
雪非雪
元宵节诗词选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探讨
单片机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烟草物流中心工业无线网络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存在主义视域下读《白象似的群山》中吉格的困惑与重生
互联网金融形势下集资类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油库雷达液位计设计选型
中国电信4G与3G互操作优化探讨
浅谈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书面语中词汇石化错误的质化研究
室内外覆盖技术选择方法的研究
论鲁迅文学创作中拜伦式英雄的中国化
虚拟现实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对策
UMTS900城域覆盖可行性分析
浅谈高考语文复习法_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_语文论文
浅谈词语的比较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文言实词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不平衡性和同步性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课“三节十步单元预习法”_语文论文
浅谈语感教学_语文论文
浅谈识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_语文论文
浅谈高一语文教学的学段衔接_语文论文
《xiáo@①之战》几处注释辨疑_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_语文论文
「三味书屋」的丰富蕴涵及其教学处理_语文论文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能力培养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选择_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新法的应用特点_语文论文